【古文觀止】清 汪中:先母鄒孺人靈表

汪中
font print 人氣: 1308
【字號】    
   標籤: tags:

母諱維貞,先世無錫人,明末遷江都;凡七支,其六皆絕,故亡其譜系。父處士君鼐,母張孺人。處士授學於家,母暇日於屏後聽之,由是塾中諸書皆成誦。張孺人蚤沒,處士衰耗,母盡心奉養,撫二弟有恩,家事以治。及歸於汪,汪故貧,先君子始為贅婿;世父將鬻(音:育)其宅,先主無所置,母曰:「焉有為人婦不事舅姑者?」請於處士君,割別室奉焉。已而世叔父數人,皆來同爨(音:竄)。先君子羸(音:雷)病,不治生。母生子女各二,室無童婢,飲食衣屨,咸取具一身,月中不寢者恒過半。先君子下世,世叔父益貧,久之散去。母教女弟子數人,且緝屨(音:據)以為食,猶思與子女相保;直歲大饑,乃蕩然無所託命矣。

再徙北城,所居止三席地,其左無壁,覆之以苫(音:山)。日常使姐守舍,攜帶中及妹,累然丐於親故,率日不得一食,歸則藉槁(音:稿)於地。每冬夜號寒,母子相擁,不自意全濟,比見晨光,則欣然有生望焉。迨中入學宮,遊藝四方,稍致甘旨之養。母百病交攻,婂歷歲月,竟致不起。嗚呼痛哉!

母忠質慈祥,生平無妄言;接下以恩,多所顧念。方中幼時,三族無見卹者,母九死流離,撫其遺孤,至於成立。母稟氣素強,不近醫藥。計母生七十有六年,少苦操勞,中苦饑乏,老苦疾疢(音:趁); 重以天屬之乖,人事之湮鬱,蓋終其身,蘚(音:險)一日之歡焉。論其摧剝,金石可鎖,況於血氣?故吾母雖以中壽告終,不得謂其天年之止於是也。嗚呼!生我之恩,送死之戚,人所同也;家獲再造,而積苦以隕身,行路傷之,況在人子?嗚呼痛哉!以乾隆五十二年七月辛丑朔卒,明年三月戊寅,合葬於先君子之墓,其哀子中泣血為之表,曰:

嗚呼!汪氏節母,此焉其墓。更百苦以保其後,後之人尚保其封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釋】

孺人:明清時為七品官的母親或妻的封號,也因之成為對婦人的尊稱。
靈表:墓表,也稱神道表。
諱:表示避稱尊長名字的用語。
處士:有才學而隱居不做官的人。
蚤:同「早」。
歸:女子出嫁稱為「歸」。
先君子:先父。
贅婿:男子就婚於女家,從女家的姓,所生子女亦從母姓。
世父:稱謂。稱嫡長的伯父。今用為伯父的通稱。
鬻:賣。
先主:祖先的牌位。
舅姑:稱謂。婦稱夫的父母。
羸:瘦弱。
同爨:即同居共食。爨:以火燒煮食物。
治生:自營生計。
下世:去世。
女弟子:女學生。
緝屨:縫製鞋子。屨,鞋子。
苫:以草編成的覆蓋物。
藉槁:坐於草墊之上。藉,鋪墊。
率日:整天。
比:及、等到。
入學宮:謂考中秀才。
游藝:《論語.述而》:“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藝,指禮、樂、射、禦、書、教六藝。後因泛指學藝。汪中的遊藝,實指作幕客、賣文以謀生。
甘旨:美味。
三族:指父族、母族、妻族,這裏泛指同宗和至親。
稟氣:人先天的體質。
疾疢:疾病。
天屬:自然關係所結合的親屬。指直系血親而言。
乖:分離。
湮鬱:滯塞不通。
蘚:鮮,少之意。
摧剝:摧殘傷害。
血氣:有血液、氣息的動物。多指人類。
中壽:《莊子.盜蹠》:“人上壽百歲,中壽八十,下壽六十。”汪母七十六歲,年近八十,故稱中壽。
天年:自然的年壽。
行路:路人、行人。
封樹:聚土為墳,並在其旁種樹以標明其處,為古代士人以上的葬禮。

【作者簡介】

汪中(西元1745~1794年),字容甫,江蘇江都(今揚州)人,清哲學家、文學家、史學家。

汪中少孤貧好學,14歲時,為生計所迫,入書店當學徒,遍覽經史百家,故揚州民間有“無書不讀是汪中”的傳說。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以《射雁賦》應試,列揚州府第一名,補三十四歲為拔貢,後未再應舉。汪中治學廣泛,見識博大,善於融會貫通。工駢文,能詩,尤精史學,嘗博考先秦圖書,研究古代學制興廢。所著有《廣陵通典》、《述學》內外篇、《容甫先生遺詩》等。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西湖七月半,一無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類看之。其一,樓船簫鼓,峨冠盛筵,燈火優傒(音:西),聲光相亂,名為看月而實不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樓,名娃閨秀,攜及童孌(音:巒),笑啼雜之,環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實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聲歌,名妓閒僧,淺斟低唱,弱管輕絲,竹肉相發,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車,不衫不幘(音:則),酒醉飯飽,呼群三五,躋入人叢,昭慶、斷橋,嘄呼嘈雜,裝假醉,唱無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實無一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輕幌(音:恍),淨几暖爐,茶鐺旋煮,素瓷淨遞,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樹下,或逃囂裡湖,看月而人不見其看月之態,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 五人者,蓋當蓼(音:瞭)洲周公之被逮,激於義而死焉者也。至於今,郡之賢士大夫,請於當道,即除魏閹廢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於其墓之門,以旌其所為。嗚呼,亦盛矣哉!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為時止十有一月耳。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貴之子,慷慨得志之徒, 疾病而死,死而湮沒不足道者,亦已眾矣;況草野之無聞者歟?獨五人之皦皦(音:腳),何也?
  • 癸丑之三月晦
    自寧海出西門。雲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態。三十里,至梁隍山。 聞此於菟夾道,月傷數十人,遂止宿。
  • 丙辰歲余同潯陽叔翁,於正月二十六日,至徽之休寧。出西門,其溪自祁門縣來,經白岳,循縣而南,至梅口,會郡溪入浙。循溪而上,二十里,至南渡。過橋,依山麓十里,至岩下已暮。登山五里,借廟中燈,冒雪躡冰,二里,過天門,里許,入榔梅庵。路經天門、珠簾之勝,俱不暇辨,但聞樹間冰響錚錚。入庵後,大霰(音:現)作,潯陽與奴子俱後。余獨臥山房,夜聽水聲屋溜,竟不能寐。
  • 五代史馮道傳論曰:「『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禮、義,治人之大法;廉、恥,立人之大節。蓋不廉則無所不取, 不恥則無所不為。人而如此,則禍敗亂亡,亦無所不至。況為大臣而無所不取,無所不為,則天下其有不亂,國家其有不亡者乎?」
  • 予向在瀋陽,即知燕京物望,咸推司馬。及入關破賊,得與都人士相接,識介弟於清班;曾托其手泐(音:樂)平安,拳致衷曲,未審以何時得達。
  • 先君子嘗言:鄉先輩左忠毅公視學京畿。一日,風雪嚴寒,從數騎出;微行,入古寺廡(音:五)下。一生伏案臥,文方成草。公閱畢,即解貂覆生,為掩戶。叩之寺僧,則史公可法也。及試,吏呼名至史公,公瞿(音:句)然注視。呈卷,即面署第一;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諸兒碌碌,他日繼吾志事,惟此生耳。」
  • 乾隆丁亥冬, 葬三妹素文於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
  • 吾母姓鍾氏,名令嘉,字守箴,出南昌名族,行九。幼與諸兄從先祖滋生公讀書。十八歸先府君。時府君年四十餘,任俠好客,樂施與,散數千金,囊篋(音:切)蕭然,賓從輒滿座。吾母脫簪珥(音:耳),治酒漿,盤罍間未嘗有儉色。越二載,生銓,家益落,歷困苦窮乏,人所不能堪者,吾母怡然無愁蹙狀;戚黨人爭賢之。府君由是得復遊燕、趙間,而歸吾母及銓,寄食外祖家。
  • 泰山之陽,汶水西流;其陰,濟水東流。陽谷皆入汶,陰谷皆入濟。當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最高日觀峰,在長城南十五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