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汪信效應擴大 京警阻民衆悼包遵信

人氣 6

【大紀元11月9日訊】(大紀元記者古清兒綜合報導) 10月22日,安徽省政協常委汪兆鈞發表的公開信引發海內外各界的關注和響應。 11月3日,中國著名的自由主義理論家包遵信遺體告別儀式和追悼會在京舉行,當天有 200多位親友和知識界人士為他送行,2日警方開始控制參加的人員,怕當天發生突發政治事件。

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知情者表示,包遵信先生的追悼會是當局默許操辦的,突然在2日開始阻止朋友參加,據說是汪兆鈞公開信的效應,怕當天發生突發政治事件。


2007年11月3日,北京,在包遵信的靈柩抬到殯儀館的火葬場後,包遵信的家人捧著他的遺照。(FREDERIC J. BROWN/AFP/Getty Images)


著名學者包遵信告別式 警察阻止

前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學者、中國獨立知識份子的傑出代表包遵信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07年 10月28日18時在北京逝世,享年 70歲。11月3日,他的生前好友有 200多人參加了他的遺體告別儀式,但有很多朋友遭到北京警察攔截,無法前來。

據不完全統計﹐國內的江棋生、莫少平、王力雄、唯色、李海、胡佳夫婦、齊志勇、賈建英、劉鳳鋼﹑張先玲﹑薛野、王美茹﹑劉京生﹑李和平﹑餘世存﹑劉荻、張先玲、浦志強、劉軍寧、曹思源、陳子明夫婦、劉蘇裏等等被阻攔或在現場被押走,蒲志強、俞梅蓀則被帶到派出所扣押。

據參加追悼會的目擊者表示,雖然當天現場沒有一個穿制服的警察,但東郊殯儀館周圍的便衣約有上百人在嚴密監控,許多汽車內的警察用電話指揮,現場氣氛很緊張。也有不少便衣喬裝成工作人員在場內監視。

包遵信是上世紀80年代中國思想啟蒙運動中的一位重要的帶頭人,他主編的《走向未來》叢書,向讀者大量輸送與中國社會已經隔絕了幾十年的西方先進思想。該叢書深受廣大青年的喜愛,影響很大,改變了一代青年的知識結構和價值取向。

據悉,包遵信的喪禮和告別儀式,是由他的家屬和生前好友籌辦。告別儀式由82歲高齡的中國知名的憲政學者於浩成先生主持和致詞及包老的女兒包瑗代表家屬念了悼詞,整個場面哀而不傷。

一位知識界朋友表示,失去老包以後,回顧一看,真的找不出像老包這種有氣節、有風骨、悲天憫人,以國家興亡為己任的人,他這麼年輕就走了,這種損失是無法彌補的,但他的思想和精神將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據國內消息,因包遵信生前熱心仗義,交友廣闊,預計國內將會很多人去參加他的追悼會,讓當局非常驚恐,從11月2日開始,北京很多民主人士都接到警方警告和被限制自由,不許參加告別儀式。

汪信引發海內外各界的效應

10月22日,安徽省政協常委汪兆鈞發表的公開信引發海內外各界的關注和響應。公開信中,指出了中國社會的種種危機與弊端,提出政治改革的必要性,詳盡分析了中國經濟、社會、環境、信仰等等方面的問題,並說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議。

對於外界擔心他的安全,汪兆鈞接受大紀元記者專訪時強調,有信心自己是安全的,因為「我心裏有數,我說的是全國老百姓想說的話」。

汪兆鈞公開信指出,中國必須改革,特別是推進政治體制的改革,中國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和諧社會!在公開信發表出來後,汪兆鈞收到來自海內外朋友的關心和支持,互聯網上也有很多人寫文章聲援他。還包括中央、省市的高層人員也明確表態對他支持。

《中國青年報》冰點週刊前主編李大同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表示,汪兆鈞先生在身體力行的實踐胡錦濤主席在十七大報告中所提出的表達權,非常及時的對胡錦濤主席提出的這項權利做了非常有力的個人表達。信中提到的問題都是尖銳的、真實的、非常重要的,都是大多數中國人想說卻不方便或不敢說的話。

貴州民運人士曾寧表示,汪兆鈞個人的安危和處境,將是十七大之後中共政局走向的風向標。

資深媒體人、前法國國際廣播電台中文部主任吳葆璋撰文表示,當前,最重要的事情是把汪先生的公開信廣泛傳播,使它能如《九評》那樣家喻戶曉。正如汪先生所言,變革的時機已經到來。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橫河:汪公開信和法院受理訴周永康案
中國和平民主聯盟集會聲援汪兆鈞
拂曉:對法輪功學員的判決違反中國現行法律
《冰點》前主編李大同:汪信尖銳而真實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