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重振書畫裱褙產業 產官學應扮更積極角色

人氣: 1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2月27日報導】書畫裱褙產業系列專題之一(中央社記者黃自強、洪微雅台北二十七日電)書畫裱褙藝術是具悠久歷史藝文產業,但這項用以典藏書畫的傳統產業,卻因缺乏產官學界及年輕人投入,面臨人才凋零窘境,因此如何重新找回書畫裱褙產業的春天,讓有上千年歷史的裱褙工法技術永久流傳,產官學界應審慎重視並扮演更積極角色。

紙文物維護協會創會理事長黃金富表示,在中國重文史社會中,書畫廣泛受欣賞,但裱褙藝術被視為書畫後的裝幀工藝,不受文人世界重視,不僅少有文字記載,更少有學者探討。

不過,裱褙雖屬後裝幀工藝,但攸關傳統書畫能否妥適保存。裱褙師傅功夫的高低,對書畫的保存具有關鍵性作用,書畫裱褙過程中所展現的精湛技術、門道,經常是裱褙師傅的獨門之秘,也不輕易外傳。

從事裱褙工作已十二年的張美秀回憶拜師學藝過程,說明每天練習的工時長達十幾小時,反覆枯燥乏味的工作,老師傅盼徒弟成材,責打不可避免,但當時學藝的動機除了希望擁有一技之長,最主要也是希望傳承已流傳上千年的文化資產。

裱褙工作者張勝浪指出,學習裱褙過程,必須整天窩在工作室內,沒有娛樂,五年的學徒還只是學基本功,如同要上少林寺學功夫,先要學好挑水、蹲馬步等基本功夫,因此開業才是真正磨練的開始。

換句話說,書畫裱褙藝術深奧,坊間好壞層次差很遠,既然關乎歷史文物的流傳,好的書畫裱褙師傅不僅責任重大,更具歷史傳承使命。

不過,受限於整體大環境轉變,新一代的年輕人多不願承受這種辛苦的磨練,特別在現代工商業社會中,年輕人通常希望能投身服務業或高科技產業,不喜歡與傳統的歷史文物為伍。

張美秀進一步認為,現今環境不景氣,年輕世代看不到裱褙業遠景,更別說當學徒,每天花十幾小時,投入五、六年學習;前裱褙工會理事長蕭文銘更感嘆「裱褙工藝沒有人要學。」

值得注意的是,書畫裱褙藝術易學不易精,除了技術還要看天吃飯,隨著氣候乾濕掌握水份及顏料的控制,學徒需有定力及耐力,更要長時間累積經驗,學習快慢視個人天賦及學習態度。

因此,除卻整體大環境因素外,年輕人學習態度則是影響書畫裱褙工藝傳承的關鍵因素之一,換句話說,年輕人的態度凸顯出傳統技藝不受年輕人喜愛,年輕世代看不到裱褙業遠景。

對於具體改善之道,不少書畫裱褙業者均認為產官學界,特別是政府部門應扮演積極角色,黃金富指出,台灣文人世界,書畫大都由專用藝師裝裱,政府單位的文寶典藏,有專屬的修復技師。結果導致政府和民間像是二條沒有交集的軌道,不利民族工藝的普及和提高。


書畫裱褙具悠久歷史的民間技藝,易學不易精,非全心投入難以出師。圖為為裱褙的第一步驟,為書畫「加厚」,以裱褙成掛軸,過程十分繁複。// 中央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