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痢疾中醫的治療小偏方

林貴

人氣: 28
【字號】    
   標籤: tags:

據新聞報導:台灣台中市北屯國小發生桿菌性痢疾群聚感染,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的資料,桿菌性痢疾症狀有腹瀉、伴隨發燒、噁心;或有毒血症、嘔吐、痙攣及裡急後重(有便意,卻拉不出來)。潛伏期為12至96小時(通常一至三天),有時長達一週。

痢疾是典型腸胃疾病,症狀是上吐下瀉,如果合併咳嗽流鼻水等症狀,就不是痢疾。如果上廁所時解不出來,肛門口也感覺疼痛,極可能是桿菌性痢疾,要趕快就醫。

桿菌性痢疾起因於小腸末端及大腸的急性細菌性感染。典型患者糞便中有血跡、黏液及細菌群落形成之膿,然而約三分之一患者有水樣下痢。

在傳染方式方面,因直接或間接攝食被病人或帶菌者糞便污染的東西而感染。即使只吃入極少數(10至100個)病菌也可能發生感染。受傳染者主要是因接觸帶菌者糞便沒有洗手或沒有清洗指甲間縫隙,帶菌者因和人握手或間接由食品的污染而傳染給別人。

早上有一讀者打電話給我說:「林醫師我有一祖傳小偏方,可以治療痢疾,提供給你」。她提到用烏梅沖開水溫服,即可達治痢疾的功效。

我查一下明清中醫驗方一書:「有人血痢百餘日,單用鹽梅、好醋調服,用此而癒,屢試神驗。」。

中醫古籍記載烏梅的功效,可參考如下:

《神農本草經》把梅實(烏梅)列為中品:性味、主治功用如下

1.梅實(烏梅),性味酸平,主下氣,除熱煩滿,安心,肢體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志,惡疾。生川谷。

釋義:烏梅性味酸、澀、平,長於酸斂下氣,澀腸止洩,養肝柔筋,蝕瘡怯腐,驅蟲止痛。

《本草綱目》:梅,花開於冬而實成於夏,得木之全氣,故其味最酸,斂肺澀腸,止久嗽,瀉痢,反胃噎膈,蛔厥吐利,消腫湧痰,殺蟲, 解魚毒, 硫黃毒。

《聖惠方》:治天行下痢不能食者:黃連一升,烏梅二十枚(炙)。並得梅搗末。蠟如棋子大蜜一升,合於微火上,令可丸如梧子大一服二丸日三。

現代醫學研究:《中藥大辭典》記載烏梅:

1.成份含檸檬酸、蘋果酸、琥珀酸、碳水化合物等。在成熟時期含氫氨酸。

2.藥理:抗菌作用,體外實驗,水煎液( l:l ) 對大腸桿菌、宋內氏痢疾桿菌、變形桿菌、傷寒和副傷寒桿菌、綠膿桿菌、霍亂弧菌等腸內致病菌有效。◇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