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宋 歐陽修:豐樂亭記

歐陽修
font print 人氣: 125
【字號】    
   標籤: tags: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飲滁水而甘。問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其上豐山聳然而特立,下則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音;蓊)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顧而樂之,於是疏泉鑿石,闢地以為亭,而與滁人往遊其間。

滁於五代干戈之際,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嘗以周師破李景兵十五萬於清流山下,生擒其將皇甫暉、姚鳳於滁東門之外,遂以平滁。修嘗考其山川,按其圖記,升高以望清流之關,欲求暉、鳳就擒之所,而故老皆無在者,蓋天下之平久矣。

自唐失其政,海內分裂,豪傑並起而爭,所在為敵國者,何可勝數。及宋受天命,聖人出而四海一,向之憑恃險阻,剗(音;產)削消磨。百年之間,漠然徒見山高而水清,欲問其事,而遺老盡矣。今滁介江淮之間,舟車商賈四方賓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見外事,而安於畎畝衣食,以樂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養生息,涵煦百年之深也。

修之來此,樂其地僻而事簡,又愛其俗之安閒。既得斯泉於山谷之間,乃日與滁人仰而望山,俯而而聽泉,掇(音:奪)幽芒而蔭喬木,風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時之景,無不可愛。又幸其民樂其歲物之豐成,而喜與予遊也。因為本其山川,道其風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豐年之樂者,幸生無事之時也。夫宣上恩德,以與民共樂,刺史之事也。遂書以名其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窈然:深遠的樣子。
滃:大水湧動的樣子。
五代:指梁、唐、晉、漢、周五代,共五十三年。
太祖:即宋太祖趙匡胤。
周:即五代最後一代的後周。李景:即李璟,南唐王。清流山:在滁縣西北,山上有清流關。周世宗柴榮顯德三年(西元九五六年)春親征淮南,南唐將軍皇甫暉、姚鳳退保清流關,時趙匡胤任周殿前都虞侯,領嚴州刺史,奉周世宗之命突陣而入,大破之,皇甫、姚走入滁州,生擒之。
嚮:從前。
剗:削平。
漠然:安靜的樣子。
涵煦:保護養育。
掇:採摘。
刻露:清晰的顯露出來。
刺史:官名。宋時刺史無職任,以知州兼領之。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天道不言,而品物亨,歲功成者,何謂也?四時之吏,五行之佐,宣其氣矣。聖人不言,而百姓親,萬邦寧者,何謂也?三公論道,六卿分職,張其教矣。是知君逸於上,臣勞於下,法乎天也。古之善相天下者,自咎夔(音:奎)至房魏,可數也。是不獨有其德,亦皆務於勤爾。況夙興夜寐,以事一人,卿大夫猶然,況宰相乎?
  • 黃岡之地多竹,大者如椽(音:傳)。竹工破之,刳(音:枯)去其節,用代陶瓦。比(音:必)屋皆然,以其價廉而工省也。
  • 洛陽處天下之中,挾殽黽(音:敏)之阻,當秦隴之襟喉,而趙、魏之走集,蓋四方必爭之地也。天下常無事則已,有事則洛陽必先受兵。予故嘗曰:「洛陽之盛衰,天下治亂之候也。」
  • 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之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 先生,漢光武之故人也。相尚以道。及帝握赤符,乘六龍,得聖人之時,臣妾億兆,天下孰加焉?惟先生以節高之。既而動星象,歸江湖,得聖人之清。泥塗軒冕,天下孰加焉?惟光武以禮下之。

  • 信義行於君子,而刑戮施於小人。刑入於死者,乃罪大惡極,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寧以義死,不苟幸生,而視死如歸,此又君子之尤難者也。
  • 臣聞朋黨之說,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此自然之理也。
  • 歐陽子方夜讀書,聞有聲自西南來者,悚(音:聳)然而聽之,曰:「異哉!」初淅瀝以蕭颯(音:薩),忽奔騰而砰湃;如波濤夜驚,風雨驟至。其觸於物也,鏦鏦(音:匆)錚錚,金鐵皆鳴;又如赴敵之兵,銜枚疾走,不聞號令,但聞人馬之行聲。
  • 自古宦者亂人之國,其源深於女禍。女,色而已;宦者之害,非一端也。蓋其用事也,近而習;其為心也,專而忍。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親之。待其已信,然後懼以禍福而把持之。雖有忠臣碩士,列於朝廷,而人主以為去己疏遠,不若起居飲食,前後左右之親,為可恃也。故前後左右者日益親,則忠臣碩士日益疏,而人主之勢日益孤。勢孤則懼禍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安危出其喜怒,禍患伏於帷闥(音:踏),則嚮之所謂可恃者,乃所以為患也。患已深而覺之,欲與疏遠之臣圖左右之親近,緩之,則養禍而益深;急之,則挾人主以為質。雖有聖智,不能與謀。謀之而不可為,為之而不可成,至其甚,則俱傷而兩敗。故其大者亡國,其次亡身。而使姦豪得借以為資而起,至抉其種類,盡殺以快天下之心而後已。此前史所載,宦者之禍常如此者,非一世也。
  •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僊(音:先)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