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宋 蘇軾:後赤壁賦

蘇軾
font print 人氣: 738
【字號】    
   標籤: tags: ,


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將歸於臨皋,二客從予過黃泥之阪(音:板)。霜露既降,木葉盡脫。人影在地,仰見明月。顧而樂之。行歌相答。已而嘆曰:「有客無酒,有酒無肴,月白風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舉網得魚,巨口細鱗,狀似松江之鱸。顧安所得酒乎?」歸而謀諸婦,婦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須!」於是攜酒與魚,復遊於赤壁之下。

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識矣!予乃攝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音:容),踞虎豹,登虯(音:求)龍,攀栖鶻 (音:古)之危巢,俯馮夷之幽宮;蓋二客不能從焉。

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風起水湧,予亦悄然而悲,肅然而恐,凜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聽其所止而休焉。

時夜將半,四顧寂寥。適有孤鶴,橫江東來,翅如車輪,玄裳縞(音:稿)衣,戛然長鳴,掠予舟而西也。須臾客去,予亦就睡。

夢一道士,羽衣翩仙,過臨皋之下, 揖(音:衣)予而言曰:「赤壁之遊,樂乎?」問其姓名,俯而不答。鳴呼噫嘻!我知之矣,疇昔之夜,飛鳴而過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顧笑,予亦驚悟。開戶視之,不見其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雪堂:蘇軾謫居黃州時之寓所名。元豐三年(西元一0八0年)二月一日,蘇軾到黃州,任黃州團練副使,五年春,築草廬而居,名曰雪堂,蓋於大雪之中為之,因圖雪景於四壁,自書「東坡雪堂」四字於堂上,自稱東坡居士。故址在今湖北省黃岡縣東。
臨皋:蘇軾至黃州,初居定惠禪寺,後移居臨皋亭。在今湖北省黃岡縣南大江濱。
二客:一為楊世昌,四川綿竹武都山道士,另一人不詳。
阪: 正確為「坡」,山坡。
松江之鱸:江蘇松江縣所產之四鰓鱸。長五、六寸,冬至前後,最為肥美。
諸:之於。
婦:東坡繼室王夫人,蜀郡眉山青城人,鄉貢進士王方之女。
披蒙茸:披,分;蒙茸,雜草。
踞虎豹:踞,蹲坐;虎豹,指猙獰之怪石。
登虯龍:登,攀;虯龍,指彎曲的樹木。
栖鶻之危巢:栖,同「棲」;鶻,部分鳥綱隼科隼屬動物的舊稱。行動敏捷,凶猛有力,獵人常馴以捕捉鳥兔。危巢,高險之窩巢。
馮夷:水神名,即河伯。
劃然:劃,分開。此形容突然。
凜乎:凜,淒清。乎,歎詞。
元裳縞衣:元,與玄同,黑色;縞,白衣。上衣,下裳。鶴身白而尾黑,如人之白衣黑裳。
羽衣:鳥羽所製之衣,為道家之服。
翩仙:飄然若仙。
揖:拱手行禮。
疇昔:昔日、從前。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蘇轍(1039~1112),享年74歲,字子由,號潁濱遺老,蘇軾之弟,唐宋八大家之一。其為人沉靜簡潔,鮮言寡欲,性孝友。“與兄進退出處,無不相同,患難之中,友愛彌篤,無少怨尤,近古罕見”(《宋史蘇轍傳》)。
  • 蘇東坡原來是翰林學士,後被貶為潮州刺史,他一直認為是因為揭了王安石的短而遭此報復。三年刺史任滿,蘇東坡回到京城。一日去拜見王安石,在書房等待時,蘇東坡偶然看見硯台底下壓著一首沒有寫完的詩稿,題目叫《詠菊》,但只寫了「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兩句。
  • 在宋朝有個文學家,叫蘇軾字子瞻,號叫蘇東坡,他祖居在梅山。蘇東坡有個胞妹名叫蘇小妹,也是個能學會畫是女中的魁元。
  • 【大紀元2月6日報導】開創典範-北宋的藝術與文化專題報導(中央社記者黃慧敏台北六日電)劉和平等旅外藝術專家今天在臺灣故宮博物院的「開創典範-北宋的藝術與文化」研討會,梳理「北宋書畫家郭忠恕之死」、「米芾的作品表現」以及「李公麟的敘事畫」等,一窺北宋文人承載著豐富的藝術風華;同時,也從蘇軾與周遭文人的互動,發掘繪畫中隱含的「密碼」。 
  • 生命是輪迴的,很多人或多或少能夠知道自己的前世,這在修煉文化較為普遍的古代就更為常見,蘇東坡就是其中一例。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現在很多人只知道他是北宋大文豪和書畫家,曾任翰林學士,官至禮部尚書,卻不知道他的前世是一修行僧人,其實他自己已經多次在詩文中提到自己的前世,例如:“我本修行人,三世積精煉。中間一念失,受此百年譴。”(《南華寺》)“前生我已到杭州,到處長如到舊遊。”(《和張子野見寄三絕句•過舊遊》)
  • 凡物皆有可觀。苟有可觀,皆有可樂,非必怪奇偉麗者也。餔(音:逋)糟啜醨(音:離) ,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飽;推此類也,吾安往而不樂?夫所為求福而辭禍者,以福可喜而禍可悲也。人之所欲無窮,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盡,美惡之辨戰於中,而去取之擇交乎前。則可樂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謂求禍而辭福。夫求禍而辭福,豈人之情也哉?物有以蓋之矣。
  • 堯舜禹湯文武成康之際,何其愛民之深,憂民之切,而待天下之以君子長者之道也。有一善,從而賞之,又從而詠歌嗟歎之,所以樂其始而勉其終;有一不善,從而罰之,又從而哀矜懲創之,所以棄其舊而開其新。故其吁(音:須)俞之聲, 歡忻(音:心)慘戚,見於虞夏商周之書。
  • 熙寧十年秋,彭城大水,雲龍山人張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遷於故居之東,東山之麓。升高而望,得異境焉,作亭於其上。彭城之山,岡嶺四合,隱然如大環,獨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是當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際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風雨晦明之間,俯仰百變。
  • 文乃作者貶官黃州時,和賓客遊歷赤壁以後所寫。當時作者誤認為所遊之赤壁即為赤壁之戰的赤壁,所以文中對周瑜、曹操興起一些感慨。蘇軾這次遊赤壁是在秋天,同年冬天又重遊一次,也寫一篇賦,為了所區別,故有前後赤壁賦之分。
  • 無法想像,沒有芭蕉的東方庭院,也無法想像,沒有芭蕉的古典文學。沒有那一簇簇葉面舒張,深碧漫展的芭蕉葉,開在白粉牆邊,湖石畔,生在三月的薰風裡,長夏的庭院中。古老的文學,沒有那一襲輕碧濃綠的芭蕉,千年來,那夜夜夜夜的雨,竟落向何處呢?那夜雨裡,那孤獨的,冤屈的,寂寞的,抑鬱的,在人世間受遍磨難的孤苦靈魂,又與誰共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