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中國舞:唐朝《胡旋舞》

作者:茹之
font print 人氣: 809
【字號】    
   標籤: tags: , , ,

《舊唐書》記載:「康國樂,工人皂絲布頭巾,緋絲布袍,錦領。舞二人,緋襖,錦領袖,綠綾渾襠褲,赤皮靴,白褲帑。舞急轉如風,俗謂之胡旋。樂用笛二,正鼓一,和鼓一,銅拔一。」從中可知,康國樂的俗稱就是「胡旋舞」,舞的特點是疾轉如風。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在詩作《胡旋女》中說,該舞蹈來自於西域的康居國,胡旋舞女是在天寶末年獻給唐皇的。《新唐書·西域傳》中亦記載,當時的康國、史國、米國(屬中亞一帶)都曾向唐朝宮廷裡送胡旋舞女。

「康者,一曰薩末鞬,亦曰颯秣建,元魏所謂悉萬斤者。其南距史百五十里,西北距西曹百餘里,東南屬米百里,北中曹五十里。在那密水南,大城三十,小堡三百。君姓溫,本月氏人。始居祁連北昭武,為突厥所破,稍南依蔥嶺,即有其地。」據載,康國「人嗜酒,好歌舞於道」,他們對胡旋舞尤為醉心。清代學者魏源在《聖武記》中考證:「哈薩克左部遊牧逐水草,為古康居。」胡旋舞大概就是古代哈薩克人的民族舞蹈。

為什麼叫胡旋舞呢?據說是因為這種舞蹈節拍鮮明,奔騰歡快,而且多旋轉蹬踏,故名胡旋。唐《通典》卷146曰:「舞急轉如風,俗謂之胡旋。」

關於胡旋舞的舞姿和神態,我們不妨從白居易和岑參的詩歌《胡旋女》中了解一二。

胡旋舞的伴奏樂器以鼓為主。在弦鼓聲響起的同時,胡旋女雙袖舉起迅速起舞,「回雪飄搖轉蓬舞,左旋右轉不知疲,千匝萬周無已時」(註1),意即像雪花一樣在空中飄搖,像蓬草一樣迎風飛舞,來回的旋轉根本不知疲倦,轉啊轉啊,轉了無數個圈都沒有停止。此時「人間物類無可比,奔車輪緩旋風遲」(註2),意即連飛奔的車輪都覺得比她慢,連急速的旋風也稍加遜色。而穿著短裙長袖緊身舞衣、腰間束著佩帶、下著綠褲、紅皮靴、披著輕柔紗巾、佩帶著許多裝飾品的舞蹈者,也愈加顯得美麗動人。在飛旋的舞蹈中,觀眾已經是「萬過其誰辨始終,四座安能分背面」(註3),連觀者也眼花繚亂,分不清楚胡旋女的臉和背了。在新疆龜茲和敦煌的石窟壁畫中,有大量的旋轉舞女形象,她們兩腳足尖交叉、左手叉腰、右手擎起。全身綵帶飄逸,裙擺旋為弧形,十分美麗。

那麼,胡旋舞的舞蹈者究竟是在地面上、圓形的地毯上還是在圓球上舞蹈呢?《新唐書·禮樂志》中描述胡旋舞的表演者「立球上,旋轉如風」,唐段安節著的《樂府雜錄》也說「胡旋舞居一小圓球於以舞,縱橫騰擲兩足終不離球上,其妙如此」。但元、白二詩中描寫的胡旋女是獨舞,是在地面上進行的,並沒有提到立在球上表演。或許胡旋舞的表演形式並不止一種,前一種可能加入了一些雜技技巧。宋代《太平御覽》說胡旋舞是在一小圓毯子上跳的。在地毯上跳舞是西北少數民族的習慣,所以也不能排除胡旋在毯子上跳的可能性。

史料載,胡旋舞從西域傳入中原後,成為當時最受人們喜愛的舞蹈之一,大約五十年的時間盛行不衰。唐玄宗的寵妃楊貴妃、寵臣胡人安祿山最擅長舞胡旋,據說楊貴妃跳的胡旋舞變化多端,令玄宗為之傾倒。可見胡旋舞男女都可以跳。有獨舞,也有三、四人舞。不過,唐朝漢人女子能跳胡旋舞,漢人男子中有身分的人一般不跳。

註釋:
(1)白居易《胡旋女》。
(2)白居易《胡旋女》。
(3)元稹《胡旋女》。

——轉自《正見網》#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源遠流長、浩浩蕩蕩的長江和黃河,這塊富庶廣闊的中原大地,韻育出五千年悠久歷史的華夏文明。從伏羲帝之史官倉頡造字,發展出全世界至今唯一能表達意涵的文字;當全世界的國家在君主政體時期的領袖都稱國王,唯獨中土自三皇五帝起都稱皇帝,這些非凡意涵點出了這個創造人類輝煌文明的國度——中國,自始以來就受著天上眾神的矚目。
  • 唐高宗武後時期,製作了陣容龐大的字舞:《聖壽樂》。根據《舊唐書·音樂志》的描述,參與這個舞蹈的人數共一百四十人,她們頭戴金銅冠,穿著五色畫衣,用舞的行列擺成不同的字。每變一次隊形擺出一個字,總共變化了十六次,擺了十六個字,即「聖超千古,道泰百王,皇帝萬年,寶祚彌昌」。
  • (大紀元記者戴慧瑜台北報導)前華視總經理、資深演員江霞,看完演出之後對記者直呼「很意外」,因為聽主持人表示,神韻的節目是北美的華裔子弟長期接受嚴格的訓練所獲得的成果,舞技傑出、演技精湛,每一個女性演員都好漂亮、身段好柔軟,她看了好想去學中國舞。江霞還笑說:「如果我去跳中國舞的話,身材一定會跟這些女孩一樣漂亮」。
  • 1966年,一群「破四舊」的紅衛兵來到法門寺,先是搗毀了佛殿內的銅像,又試圖挖開真身寶塔。住持良卿法師上前喝阻,被打得頭破血流。法師隨後披全身澆滿煤油,在寶塔前自焚。
  • 《可愛的牧羊女》展現了莫扎特在音樂創作各方面嶄露頭角的才華。這位年少的作曲家模仿法國、意大利和德國的歌劇樣式,加入通俗的曲調,同時表現出對音樂風格及其語言的自信。他在巴洛克風格和古典風格的交匯點上譜寫了一部作品,開創了一種新類型歌劇──後來成為18世紀古典主義風格,為他後來的音樂創作奠定了基礎。
  • 就像學習西方經典一樣,東方的傳統戲曲也值得我們認識。「你會唱一段崑曲,你就懂得欣賞《游園驚夢》,你會唱一段《蘇三起解》你就會愛上《四郎探母》。」陳金次說:「我們從小不讓小朋友喝茶,他長大後怎知品茶呢?土壤的流失,是傳統文化式微的主因。」
  • 留學法國的簡秀珍體悟到,法國的藝術當然很棒,大家隨口就可以說出莫內、梵谷……這些藝術大師,然而,這些所謂的「大師」能夠廣為人知,是因為有非常多人在幫他們寫詮釋、寫介紹,人們才知道怎麼去欣賞,知道他們好在哪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