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新研究 善行使您更快樂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清怡編譯) 您知道嗎,最近一項新的研究結果表明:多多參加有意義的活動,可以使您更加快樂。這項研究結果無疑是激勵人們為他人做好事的最佳理由。

據《生命科學》報導:肯塔基州路易斯維爾大學的一位心理學家麥克‧斯泰戈(Michael Steger)先生一直驚異於為何生活在世間的不同的人,他們的生活卻如此的不同。斯泰戈先生說:例如美國足球明星Pat Tillman離開美國國家足聯(NFL)從軍並到伊拉克作戰,隨後又赴阿富汗戰場(戰死阿富汗戰場),然而一些社會名流如帕麗斯‧希爾頓(Paris Hilton )卻不斷的追求膚淺的公眾生活。

泰戈爾先生不禁提出這樣的疑問:到底什麼樣的行為能夠使人更加快樂,是追求快樂還是行善事?

為了解開這個疑問,他和他的同事們讓65名在校的本科生連續三個星期每天在網上完成一份調查,評定他們參加娛樂享受或尋求快樂行為次數與參加有意義的活動(如幫助他人、聆聽朋友困難傾訴和/或追求人生目標)次數的比例。

該項測驗向被調查的對象提出一個問題,就是他們感到每天生活目的所實現的程度、感到快樂還是傷心。被測驗的對象還在測驗開始和測驗結束時填寫了兩份問卷調查,以便測定他們對哪種生活方式普遍感覺更好。

研究結果最後發現:人們參加有意義的活動越多,越感到快樂,也越感到生活有目標。相反,追求快樂的行為並不能夠使人們感覺更加快樂。

後來斯泰戈先生和他的同事們意識到,有些人在調查報告內,陳述自己追求快樂的行為時可能會感到內疚,於是他們對調查的問題稍加改動,使問題看上去不那麼特別,然後對另一組學生重新進行了測試,這一次測試的時間為四個星期,最後心理學家們得到了相同的結論。

羅徹斯特大學的一位心理學家理查德 瑞恩(Richard Ryan)(沒有參與這項研究)說:很多時候我們認為快樂來自於自己獲取了多少,但是事實上恰恰相反,給與使您獲得更多。

為了確認快樂與行善之間的關係,不是快樂使人們行善而是行善使人們快樂,研究人員著重研究了哪一方在先。他們發現當被研究對象做好事的時候會感到更加快樂,這表明,實際上快樂的確來源於做善事的結果。

該研究結果將出版在《人性研究刊物》(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上,斯泰戈先生在接受生活科學採訪時說:「這項研究結果展示了人類非常樂觀的前景,我這個憤世嫉俗的人看到這樣的結果非常高興。」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人世間有許多人生活得不快樂,並非都是因為他們貧窮,而是因為他們不知道什麼是快樂之本。其實人的善心善念常與快樂同在,樂善好施、與人為善就是快樂之本。只有樂於助人的人,心境才能保持開朗,有了良好的情緒,也就自然擁有了健康。一位心理學家說︰通常樂善好施的人,都會因做善事而產生一種愉快的感覺,人生也就變得積極樂觀。
  • 我們必須從「激發這類兒童的勇氣,並讓他們相信自己的長處與能力」來進行治療。
  • 具有美感教育的玩具去哪兒了?如今,走進百貨商店的玩具通道會讓你嚇一跳。炫目的色彩和燈光向你閃爍著,預先錄製的聲效在空氣中噼啪作響。一切都過於張揚和誇張,到處都是醒目的商標。真正有教育性、想像力和美感的玩具去哪兒了?孩子們對世界最初體驗的那些健康又美麗的玩具在哪裡?好在它們仍然存在,只不過比以往更少見到。這裡列出一些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玩具清單,這些玩具可以培養孩子的運動技能、想像力、樂趣、創造力以及與美好現實聯繫的體驗。
  • 「為什麼要生孩子?」,讓我們來看看孩子給我們的人生與家庭帶來哪些快樂與好處,這些也許更真實一些。
  • 在成長到學齡的這個階段,孩子們正在培養和練習幫助新朋友、與他人相處和交友能力。還有自我調節和理解他人觀點的能力。
  • 英語是一門學起來很有趣的語言。儘管它被認為是一門相對容易學習的語言,但它仍有75萬個單詞,即使是最熟練的學習者也難以快速全部掌握。但有幾個方法可以加快掌握英語:
  • 原產墨西哥的野生種向日葵,因民國89年滿載葵花子的貨輪,在彰化外海擱淺,種子漂流至沿海溼地。
  • 抖音危害兒童 遭義大利重罰1,090萬歐元 TikTok Hit With $10.9 Million Fine in Italy for Failing to Protect Minors
  • 學齡兒童往往喜歡獨立,但他們仍然需要你的愛、關注和認可。在成長和探索的過程中,孩子也需要一些限制和指導。這些限制可以幫助你的孩子感到安全,並為開始上學後的新規則、慣例和責任做好準備。
  • 學習曲線分為4個能力階段。澄清這一點很重要:在這種情況下,能力是你做某事的能力,不一定是你缺乏資格證書。當第一次開始學習新事物時,每個人都從不知道自己能力不足這一階段開始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