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如何看待癌症?

對癌症的態度盡顯一個人的人格特質

人氣: 7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林節、宋惠綜合報導)「癌症」在過去我們稱之為「不治之症」。今日,拜科技的發達及各種新的療程出現,使得有些癌症可以獲得治療。然而,癌症的發生率卻不降反升,尤其近幾年亞洲地區的癌症人口暴增反映出問題的嚴重性。每個癌症患者在承受無盡的病痛折磨時,表現出不同的態度。某種程度上,我們看待癌症就如同厄運降臨一般。我們對癌症的反應可顯現出一個人的人格特質。

為延續希望與生命奮戰

有人說,對抗癌症就好比一場面對面的生死戰,不止需具備肉體搏命的力量,還得具備精神上奮戰的精神。 不久前,總統候選人約翰.愛德華(John Edwards)的妻子伊莉莎白(Elizabeth Edwards)和白宮新聞秘書托尼.史諾(Tony Snow)分別宣布他們之前所罹患的乳癌和結腸癌又再度復發。 在每日新聞簡報中,白宮發言人珮蕾諾(Dana Perino)告訴記者們有關史諾的消息。她說:「假如你認識托尼,你應該很清楚他是一名戰士…他告訴我他以前戰勝過結腸癌,現在打算再度擊敗它。」在另一個聲明稿中,布希總統表示:「托尼絕不會被癌症所擊垮。」 在伊莉莎白和愛德華所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處處顯現出樂觀。愛德華表示要「保持冷靜、向前邁進、勇敢堅強」。他把妻子的這個移轉性癌症比擬為需要長期服藥的慢性疾病-糖尿病。伊莉莎白表示,在可預見的未來並不期望生活將會有任何明顯的改變。


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約翰‧愛德華的妻子伊莉莎白於2007年3月22日的記者會上告訴媒體她癌症復發的消息。(Getty Images)

癌症復發的存活率是一個迷

像伊莉莎白和史諾這樣原先已治癒的癌症至今卻又再度復發的患者,生命的存活率究竟還有多久,至今醫學界仍沒有足夠的資訊可以得知,就連這方面的專家們也不敢輕易地透露相關消息。 因為每一年都可能有新的藥物被研發出來,並且被嘗試合成新的藥物組合供患者服用,情況可能得到一些改善。

美國馬里蘭大學醫療中心的支部Greenebaum癌症中心的醫學教授巴里・馬森柏克(Barry R. Meisenberg)認為這個統計數據根本派不上用場。 巴里表示,我們試著忽視這些統計數據。像那些所謂的「一般癌症存活者」(within average survival)有的付出很多努力並且得到比一般患者來的更好的結果,有些同樣付出很多努力卻得到比一般患者更糟糕的結果。

患者比醫生更樂觀

醫生們選擇用何種方式告知患者得到不治之症並有可能在短短數個月或幾年內死亡,以及患者們又是以何種心態去接受並做出回應,是專家們近十年來開始著手研究的議題。 美國維吉尼亞聯邦大學的醫學教授和癌症醫師托馬斯・史密斯(Thomas J. Smith)表示,大約有一半的癌症患者從未得到機會以便能對他們的病症做出一次充分和坦率的討論,而其中也有約百分之十五的患者並未想過要做這種議題的相關討論。 要為患者的病症事先做出完善的症後判斷、未來可能出現的症狀,充份地瞭若指掌其實真的很難。原因之一是,醫生們擔心事先告知病患存活的機率,若用詞不當,反倒會剝奪患者對於病症所抱持的希望。

事實如何呢?研究顯示,雖然大部份的患者會希望知道他們的存活機率。然而,樂觀的患者會在內心裡暗暗修正並將存活率的數字稍作提高。一九九八年一份對於九百位癌症末期病患所作的調查結果顯示,有百分之八十二的病患對於他們能存活的日子比醫生們的預估還樂觀許多。某份二00一年研究報告中調查七十一位正等待器官移植手術的病患有關他們對於可能喪生於移植手術的機率會有多大時,患者普遍都認為大約只有百分之二十一;醫生們認為機率應為百分之三十三;事實上手術失敗率可能高達百分之四十二。

反省生命和地球資源

台灣一位大學教授李家同曾寫了一篇文章敘述他的高中同學老張,一位癌症醫師。老張得知自己得了癌症之後,沒有接受任何治療。老張認為癌症細胞是最健康的細胞。別的細胞雖然會分裂,但分裂會有止境。癌症細胞的分裂卻永遠不會停止。不斷的分裂需要養分,但是人的養分有限,癌症細胞不斷的分裂,最後將其他正常細胞的養分吸取得一乾二淨。當然老張說的只是他自己的感悟,得了癌症也不是說每個人都不去就醫,但他說出了一個深奧道理:現代人吃得太健康,就像「癌症細胞」將會消耗過多地球的資源。 老張也強調,百分之八十的資源,由百分之二十的人類消耗掉。非洲是愛滋病的重災區,但卻沒有能得到治療,因為非洲窮人大多買不起治療愛滋病的藥。老張一生過著儉樸的生活,期許大家過簡單的生活,珍惜地球資源,不要當地球的癌細胞。

愈來愈多的癌症發生率,可想而知將耗費更多的醫學經費研究治療。地球的資源有限,這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癌症有增無減似乎在提醒人類應從內心自省,降低生活的欲望,體悟生命存在的意義,吃簡單的食物,過簡單的生活。將青山綠水留給下一代。

資料來源:
1。華盛頓郵報
2。李家同:「為什麼他走得這麼快?」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