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灣來鴻:設計風 正在台灣蔓延中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11日訊】(BBC中文網特約記者 楊孟瑜)夏日炎炎,什麼植物最消暑?在台灣,非絲瓜莫屬。煮來吃,既清淡爽口,又能退火;擠出的絲瓜水,是化妝品還不盛行的年代,老祖母那一輩用來保養肌膚的美容聖品。

絲瓜還可以很環保,每個人小時候都用過”菜瓜布”吧,就是乾燥後的絲瓜纖維,拿來洗碗、擦桌子,都很好用。

這麼家常的東西,也可以很時尚!瞧瞧,絲瓜乾燥後的切片,那纖維條縷竟出現絕妙的美感,像雪花,又像鏤空的藝術品,一片片接起來,掛起來,就成了美麗又清涼的窗簾。

這是台灣設計師的創意,屬於”寶島特有種”這一類。

同一個展場裡,令人或驚艷,或莞爾的設計處處。像”五十凳”這一類,是在板凳上做文章,這源自中國文化,也是台灣很本土、很尋常的傢具,成為新一代設計師想玩花樣,想表達新美學觀點的玩意兒。

一張鋪上紅艷台灣花布的長板凳,兩旁架上扶手,有點貴妃椅的況味,又結合了西方健身觀念,原來這凳子除了可以坐、可以靠,還可以做仰臥起坐,運動運動。
匾額也可以”妙手回春”做板凳

還有,台中一位木工師傅專門用回收匾額,做成”再生傢具”,如此惜物和手藝,也激發了年輕設計師的創意,把一幅寫著”妙手回春”的匾額做成了兩張板凳,合起來坐或分開來坐,都隨意。

也對,只要大家都設法讓資源能再生、再利用,何愁不能幫這地球”妙手回春”。

這些設計,出現在”台灣設計師周”,是一群各自在計算機公司、科技公司等上班的設計師,集合起來,要展現自己的觀察與思維,展現台灣設計界的無窮可能性。

在此之前一周,另一個與設計有關的展覽也在同一個地點舉行,名為”不設計不生活節”,訴說的是:”你永遠不知道生活有多美好,只有通過設計才知道”。

同樣的,年輕的男男女女穿梭、流連在這樣的場合裡,或欣賞、或拍照,或聆聽主辦單位的演講分享。

近年來,與設計有關的期刊、活動,越來越多,居家設計、工業設計、產品設計,相關話題,十分繽紛。走過街頭的小攤,走在書店的賣場,也總會被一些新鮮有趣的小玩意吸引,然後會聽到那個大男生或女孩對你說:”這是我們自己設計的喔!”
“不設計,就不生活”訴說著某種社會氛圍

這設計風是怎麼雲湧起來的?和台灣年輕的一代大有關係。他們是台灣所謂的六年級生、七年級生(即民國六十幾年、七十幾年出生的人,也就是1970、80年代出生的),是成長於台灣經濟蓬勃發展的一代,也是二次戰後最衣食無缺的一代。

和他們聊起來,會發現到,似乎經濟上的根基、政治上的禁忌,都被前幾代的人完成了,或突破了,到了他們這一代,幾乎就剩下”玩”這件事情有趣,有空間去發展。

“玩”發展成為”設計”

“玩”發展成為”設計”,父祖幾代人累積下的社會基礎,也讓他們有條件、有品味去玩設計,去追求生活上美好的物品與感覺。

林琮然,”不設計不生活節”的展場設計師,曾留學意大利米蘭(Milano),擁有建築與都市設計碩士,他就這麼談到自己這一代:沒有上一代沉重的包袱,比較衣食無缺,這世界也走到一種潮流,重視居家的品味,重視設計,這種生活的態度,就漸漸累積成一種能量。  

他也說,他們是愛玩、懂得玩的一代,而且台灣有其優勢,擁有各種文化元素,既有中華文化的根源,也有日本的影響,都可以”取用”,成為自己的設計內涵。

林琮然以”混血的原創”來形容。他並說到,很多設計師可能骨子裡都有些反叛,對自小受的”填鴨式”教育不以為然,也總會想”為什麼要那樣生活,我們也可以這樣過活”。

走過壓抑,開始迸發創意;看過世界,所以沒有局限;擁有自信,開始要向世界發聲。

和幾位年輕設計師談談,不禁覺得,這正在蔓延的設計風潮裡,有著這麼般心思和趨勢,生猛流動著。

他們要”發出自己的聲音”,不只是為個人,也是為台灣。而且,他們似乎比長一輩的人更開闊、更自在,設計取材來自四面八方,台灣本土或中華元素,對他們都”不成問題”,不像政治人物會采二分法,他們則是信手拈來,很自然的看待台灣擁有的各種文化元素。

“台灣設計師周”今年是第一次辦,策展人之一,留學過美國,現在知名計算機公司任職的許瑜琳就說,台灣是個很多元的社會,我們被不同國家殖民過,但那些影響都可以成為我們的元素,讓我們的文化很多樣,而現在留學者多,也可以把國際的眼界帶進來。

她也談到,台灣以往科技工業都以代工為主,其實不少國際品牌的產品是出自台灣設計,但基於”代工”身份,不能”出名”,某種程度算是被壓抑的。

辦”台灣設計師周”,也是想展現台灣的設計能力,與世界對話,而各項展品,也融合了台灣各種文化元素。

另一位策展人廖軍豪,在這次”台灣設計師周”的展覽裡,策劃了從剪紙概念出發的設計品,名稱定為”前刀纟氏”。真有意思,字面上就出現了”剪紙”的趣味。

他說,工作之餘,認識了一位自大陸山東來台的剪紙藝師,瞭解到剪紙藝術曾有的興衰,也想起小時候玩過的剪紙,既單純又美麗,於是從此引發,規劃出相關設計品。

對他而言,剪紙藝術是中國傳統的,也是台灣在地的,更是世界共通的。

曾經,Made in Taiwan遍及全球,如今,年輕的一代希望以Design in Taiwan走向世界。

是巧合,也是呼應吧,7月初台灣公佈了今年的”國家文藝獎”得主,在美術類這一項,首度頒給了設計家(以往多是畫家獲獎)。

得主林盤聳,有”台灣設計界導師”之譽,多年來除了促進台灣設計國際化發展,他也是2008 北京奧運視覺形象設計顧問。這次獲獎,他說,這代表台灣文化界給予設計界肯定,他也預期,設計將是台灣下一波經濟轉型的競爭動能。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