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孫劉聯合抗曹看諸葛亮的勸說藝術

陳意
font print 人氣: 168
【字號】    
   標籤: tags: ,

三國演義突出了一個義字,劉關張桃園三結義、屯土山關公約三事、美髯公千里走單騎 漢壽侯五關斬六將、關雲長義釋曹操、關雲長義釋黃漢升、張翼德義釋嚴顏……都突出了一個義字,三國演義也反映了什麼是「智慧」。三國演義中有許多斗智的故事,最精彩的一段是孫劉聯合抗曹火燒赤壁的歷史。從孫劉聯合抗曹中我們看看諸葛亮勸說的藝術。
曹操在烏巢燒糧破了袁紹後就威逼江南,荊州向曹操投誠,曹操平定江南的敵人只剩劉備和孫權。為此曹操發檄文給東吳:邀請孫權會獵於江夏,共擒劉備,分荊州之地,永結盟好。孫權當然明白:這是「假道伐虢」之計,先滅劉備再滅東吳。

面對窮追不捨的曹操,劉備唯一擺脫困境的途徑就是聯合東吳抗曹以成鼎足之勢。而當時東吳正徘徊於是戰還是降?正在勢頭上的曹操一方面挾天子而令諸侯,一方面以百萬得勝之軍虎視江南,因此抗曹確有很大的風險:如果抗曹不成,江東三世基業將付之東流,因此東吳許多謀臣主張「降者易安,戰者難保。」 孫權在抗曹的問題上存在兩面性:既不想受制於曹操又擔心寡不敵眾。因此要實現孫劉聯合的關鍵是要說服孫權抗曹。

要說服孫權可非易事,作為孫權心腹的魯肅,他勸孫權:「……眾人皆可降曹操,惟將軍不可降曹操,因為別人照樣可以當官,而你位不過封侯,車不過一乘,騎不過一匹,從不過數人,豈得南面稱孤哉!」魯肅這一番效忠的勸說著實讓孫權很感動,可是並沒有打消孫權寡不敵眾的疑慮。

當孫權聽說號稱臥龍的諸葛亮已到東吳,就想問計於諸葛亮,但在會見前要諸葛亮先會一會江東的諸謀臣,意思是:一方面讓諸葛亮看看江東也是人才濟濟;另一方面要看看諸葛亮能否說服那些主張投降的人。因而引出諸葛亮舌戰群儒的精彩斗智:諸葛亮面對東吳謀臣的各種問難都針對不同的人和問題,給予有力的駁斥,或引經據典,或借古喻今,或劉備勝戰曹操的案例,使問難者或啞口、或羞愧不語。

諸葛亮對孫權的說服更是採用先激後勸。孫權越怕曹兵多,孔明越誇張曹操兵多將廣,並勸孫權如打不過曹操趁早俯首稱臣。孫權說:「劉備怎麼不降啊。」,孔明說:「昔田橫,齊之壯士耳,猶守義不辱。況劉豫州王室之冑,英才蓋世,眾士仰慕。事之不濟,此乃天也。又安能屈處人下乎!」孫權聽了孔明此言,不覺勃然變色,拂衣而起,退入後堂。眾謀士都笑孔明的「愚蠢」,他們哪裡知道,孔明是在激孫權的帝王之志,所以當孫權聽魯肅說孔明有破曹良策,才能回嗔作喜復邀孔明求問破曹良策。權曰:「曹操平生所惡者:呂布、劉表、袁紹、袁術、劉備和我。今數雄已滅,獨劉備與我尚存。我是決心抗曹,但劉備剛剛被打敗還有能力抗曹嗎?」孔明曰:「劉備雖新敗,然關雲長猶率精兵萬人;劉琦領江夏戰士,亦不下萬人。曹操之眾,遠來疲憊;近追豫州,輕騎一日夜行三百里,此所謂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者也。且北方之人,不習水戰。荊州士民附操者,迫於勢耳,非本心也。今將軍誠能與豫州協力同心,破曹軍必矣。操軍破,必北還,則荊、吳之勢強,而鼎足之形成矣。成敗之機,在於今日。惟將軍裁之。」權大悅曰:「先生之言,頓開茅塞。吾意已決,更無他疑。即日商議起兵,共滅曹操!」,為孫劉聯合打下了初步的基礎。

孔明知道孫權雖然作出決定,但孫劉聯合的基礎尚不穩固,這其中還有一個關鍵人物:周瑜。周瑜主張抗曹,他和魯肅相交又最好,可是周瑜在孔明面前偏偏對魯肅說:「為使江東百姓不遭生靈塗炭作借口,稱投降是上策。」周瑜的目的是想讓劉備有求東吳以便要價。面對周、魯二人的爭辯,諸葛亮不但沒有幫助魯肅勸周瑜,反而笑魯肅不識時務。孔明說:「曹操極善用兵,天下莫敢當。向只有呂布、袁紹、袁術、劉表敢與對敵。今數人皆被操滅,天下無人矣。獨有劉豫州不識時務,強與爭衡;今孤身江夏,存亡未保。將軍決計降曹,可以保妻子,可以全富貴。這一笑實際上是是一激:周瑜為苟且偷生不思報國;

孔明更進一步說:「我有一計:只須遣一介之使,扁舟送大喬、小喬兩人到江上,操一得此兩人,百萬之眾,皆卸甲卷旗而退矣。」周瑜迫不及待的問孔明:怎麼回事?於是孔明吟曹操做的《銅雀台賦》:……立雙台於左右兮,有玉龍與金鳳。攬二喬於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周瑜聽罷,勃然大怒,離座指北而罵曰:「老賊欺吾太甚!」 孔明急起止之曰:「昔單于屢侵疆界,漢天子許以公主和親,今何惜民間二女乎?」瑜曰:「公有所不知:大喬是孫伯符將軍主婦,小喬乃瑜之妻也。」孔明佯作惶恐之狀,曰:「亮實不知。失口亂言,死罪!死罪!」瑜曰:「吾與老賊誓不兩立!」孔明曰:「事須三思,免致後悔。」瑜曰:「吾承伯符寄托,安有屈身降操之理?適來所言,故相試耳吾自離鄱陽湖,便有北伐之心,雖刀斧加頭,不易其志也!望孔明助一臂之力,同破曹賊。」 這是孔明二激周瑜的勸說藝術。

周瑜的抗曹之意進一步推動了孫劉的聯合。孫權為表抗曹的決心,拔佩劍砍面前奏案一角曰:「諸官將有再言降操者,與此案同!」言罷,便將此劍賜周瑜,即封瑜為大都督,程普為副都督,魯肅為贊軍校尉。如文武官將有不聽號令者,即以此劍誅之。

孔明心中明白:孫權雖然表了決心,但並不表明完全消除了孫權心中的疑惑;孔明也知道:自己再怎麼勸也是劉備的謀士,同樣的話如果出自孫權的心腹、負責軍旅的周瑜去勸效果就不同。所以當周瑜升帳回來問孔明破曹良策時,孔明說:「孫將軍的心尚未穩,擔心曹兵之多,怕寡不敵眾,所以現在還不可以決策,如果將軍能以軍數開解,使其釋疑,然後大事可成。」

當周瑜復見孫權問:「明天我要調撥軍馬,主公心有疑否?」果然孫權說「但憂曹操兵多,寡不敵眾耳。瑜說:「主公因見操檄文,言水陸大軍百萬,故懷疑懼,其實這是假的,操軍也就是二、三十萬,而且是久疲之卒,曹操對投降之軍尚心存疑慮,其數雖多,不足畏也。瑜得五萬兵,自足破之。願主公勿以為慮。」權撫瑜背曰:「公瑾此言,足釋吾疑。張昭無謀,深失孤望;獨卿及子敬,與孤同心耳。

至此孫劉聯合才算全部完成。從歷史看:孫劉聯合固然有聯合的基礎,也有各自的利益在,但如果沒有孔明的成功遊說,恐怕孫劉聯合難以實現,即使勉強實現了聯合也難成功火燒赤壁,三國鼎立之勢更無從談起。當然歷史就是那麼安排的,必然有孔明這樣的人物推動此事。但從孔明的遊說中可否對我們智慧的講真相有一些啟示呢?表面上看是諸葛亮能說會道,但他決不是坐談立議無人能及,而隨機應變百無一能的人;諸葛亮的遊說中融入了他多少的智慧和對真相、歷史、對交戰各方的態勢、人物、地理的瞭解,更能審時度勢、察顏觀色地嫻熟的運用勸、激、辯、釋,甚至以退為進等多種藝術,使每一次勸說都向成功方向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轉自《正見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七星燈》改編自著名的野史典故,亦名《孔明求壽》,記載諸葛亮赤膽忠懷敬告蒼穹,仍然逃不出天定死期。本曲原是子弟書曲目,以下曲本為白鳳鳴(少白派)用本,駱玉笙演出的詞句略異。
  • 這一回六出祁山,五丈原身亡一位軍師諸葛亮,到後來,姜伯約九伐中原,被鄧艾渡陰平,也是天不將漢業興!
  • 【大紀元5月1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劉嘉韻台北十六日電)國父紀念館與東吳大學中文系合辦的第四屆「全球徵聯」,題目是「八陣圖,七星劍,五丈原,三國一人諸葛亮」,共收到九千多件投稿。今天上午決選,選出下聯「十全記,四庫書,九龍壁,六旬萬壽乾隆皇」得到冠軍。主辦單位同時公布下屆活動題目「一高二高高乘載」。
  • 【大紀元5月30日訊】 (大紀元記者辛菲採訪報導)最近,一場場公祭大典在中國很多地方鳴鑼開場,從「公祭伏羲」到慶祝「中華母親女媧誕辰」,從「神農文化節」到「祭祀盤古大典」,從「諸葛亮出山1800週年紀念」,到「柳下惠公祭大典」,從三皇五帝到三教九流,多個地方爭相祭奠。公祭活動為什麼這麼熱?如何看待這一現象?大紀元特此採訪了專欄作家、著名時事評論員章天亮。
  • 【大紀元6月5日訊】(大紀元記者辛菲採訪報導)5月29日-31日,山東省臨沂市舉辦了「諸葛亮誕辰1826年」祭祀大型紀念活動。一個多月前,湖北襄樊市舉行了「紀念諸葛亮出山1800年」大型慶典。關於對女媧、黃帝等古人的祭祀活動也在不同的地方多次上演,甚至很多貧困地區動輒斥巨資舉辦大型活動。公祭的形式基本都是設一大型祭壇,擺上五穀三牲,然後鳴炮鳴金,擊鼓奏樂,朗讀祭文,焚香敬香,擺獻花籃,鞠躬禮拜。如何看待公祭活動這一熱潮,大紀元特此採訪了中國作家、前吉林省藝術學院戲劇系教師盧雪松女士。
  • 大雨過後,一時不方便出門,就隨手拿起了書架上的一本不知讀過多少遍的《三國演義》,信手翻到了諸葛亮六出祁山、北征曹魏的一些情節。以諸葛武侯的足智多謀,幾乎料事如神,然而最終也未能克復中原。俗話說:「人算不如天算」,冥冥之中的天意深不可測,人是永遠無法與上天爭強的。現實社會中有很多人不相信天命,認為命運要靠自已的努力去掌握,殊不知「順天者逸,逆天者勞」,順其自然諸事易成,逆天而行者必將勞而無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