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漫談:司馬光二三事

王良皓
font print 人氣: 7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7月27日訊】司馬光,字君實,陝州夏縣(今屬山西)涑水鄉人,世稱涑水先生。寶元二年進士,官至左僕射兼門下待郎。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他是北宋著名的史學家,主持編撰了大型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著有《司馬文正公集》等。

司馬光在評價自己時說:「我無過人之處,只是平生所作所為,皆問心無愧。」陝州、洛陽一帶的百姓被他的德行所感化,一做錯事,就說:「司馬君實會不知道嗎?」

他擔任并州通判時,西夏人經常入侵,成為當地一患。司馬光向上司龐藉建議修築兩個城堡,招募百姓耕種以防控西夏人,龐藉聽從建議派郭恩辦理此事,由於郭恩防禦不周而失敗。龐藉因此被免職。司馬光三次上書朝廷自責,要求辭官,未得允許。龐藉死後,司馬光將其妻拜為母親,撫養龐藉的兒子如對待親兄弟,當時人們都認為司馬光是一個賢德之人。

司馬光在洛陽的時候,文彥博經常帶著藝妓春遊。每天都邀請司馬光一起去。一天當遊玩到「獨樂園」時,看守園子的園吏望著司馬光歎息。司馬光問他為何歎氣。園吏回答說:「現在正是花草樹木生長茂盛的時候,您一出來遊玩就是幾十天,不僅僅是讓春光流逝,也不曾看一行書。可惜的是,放浪不拘的遊樂虛擲了先生的光陰啊!」司馬光聽後深感慚愧,發誓再也不出去遊玩。以後每次有人邀請司馬光出遊,司馬光就用那個園吏的話來謝絕他。

司馬光一生清廉簡樸,不喜奢華。據說,司馬光的妻子死後,家裏沒有錢辦喪事,兒子司馬康主張借錢把喪事辦得排場一些,司馬光不同意,他教訓兒子立身處世應以節儉為貴,不可隨意借貸。隨後司馬光把自己的一塊地典當出去,才簡單地辦了喪事。這就是司馬光「典地葬妻」的故事。

(轉自大陸博客)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古者諫無官,自公卿大夫,至於工商,無不得諫者。漢興以來,始置官。
  •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吾性不喜華靡,自為乳兒,長者加以金銀華美之服,輒羞赧棄去之。二十忝科名,聞喜宴獨不戴花。同年曰:「君賜不可違也。」乃簪一花。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矯俗干名,但順吾性而已。

  • 古代在玉石的應用方面,也決不是現代所認為的保值增值為目地。中國古代人們是相信神的存在。神庇護著人,人們按照神告訴的道德與行為標準生活才有美好的天地。人們為了感謝天地給人帶來的美好生活,從而開始了祭奠。也就開始了用玉石“禮天地四方”。
  •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他的《勸學詩》激勵了一代代的莘莘學子;他的書法豐厚雄渾,雍容正大,法度謹嚴又氣勢磅礴;他為官清廉,正直敢言,凜然赴難,視死如歸,其忠義大節,光風霽月,高山仰止。他就是字如其人的不朽典範——大唐書魂顏真卿。
  • 岳陽樓
    《岳陽樓記》就像一個巨大的文學磁場,吸引、感染著接觸到這篇文章的讀者。現在想來,如果沒有巴陵郡守滕子京獨具慧眼地對范仲淹的約請,後人就讀不到這篇繪聲繪色描寫浩渺的洞庭湖變幻無窮的風光、遷客騷人對洞庭湖的不同感受、最後又轉化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浩歎的美文。
  • 民間過大年前有祭灶神的風俗,祈求福祿臨門。在東漢時,「天下無雙,江夏黃童」的孝子黃香卻「不祭灶」,到底是怎回事?而且,他從一介貧民轉身為得皇上賞識尊重的賢臣,掌管國家樞機要務。這樣的福分從何而來呢?
  • 明孝宗弘治二年追贈于謙為「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太傅」,賜諡「肅愍」。明神宗萬曆十八年改諡「忠肅」。于謙蒙冤於一時,卻萬世不泯,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
  • 《書經‧大禹謨》有句話:「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意思是說,自滿會招致失敗,謙虛會得到益處,這是自然的規律,普遍的真理。而耿直敢言的伯宗,卻無法遵從。不過伯宗的妻子卻深知此理,後人稱讚伯宗妻子知「天道」,從而保全了兒子的性命。
  • 明孝宗弘治二年,朝廷追贈于謙為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太傅,諡號「肅愍」。浙江巡撫傅孟春認為「肅」之一字,未足以盡于公之良惠忠貞,為此具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