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式料理風靡世界 日乘勢擴大農產出口

人氣 1

【大紀元7月6日訊】(亞洲時報 正木壽根東京撰文/ 晏陽譯)日本原是世界最大的食物淨進口國,但乘著當前全球刮起的日本料理熱,日本近年來發起了一場農產品出口運動,而且正在取得成果,食物出口正在加速增長。本月,日本又在中斷4年後恢復向中國出口大米,為這場食品出口運動再添新的動力。

日本對國內農業實行嚴密保護。在經歷國際社會多年來要求日本開放市場的壓力後,日本如今相信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日本正把積極推動農業出口,作為扭轉局勢的一種方式。日本相信,擴大在海外的銷售,有助於增強缺乏競爭力的國內農業。

首相安倍晉三本人稱讚日本食物「美味可口,且安全可靠」。去年9月就任的安倍政府,已確立一個雄心勃勃的目標,力爭到2013年將日本農水產的出口額增加3倍,即達到1萬億日圓(81億美元)。為達到這一目標,日本正增加對國內種植戶和企業的政府資助,在市場培育和促進出口項目方面,為他們提供幫助。

最有潛力的市場是東亞的鄰國。隨著這些國家的經濟快速發展,當地人的收入不斷提高,消費日本農產品的能力隨之增強。此外,日本人口正在快速老齡化,而且預計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裏人口會持續下降,因此日本的農民和食品企業持續尋找海外市場,尤其是東亞市場。

與此同時,近年來日本也努力對抗日益猖獗的農產品品種盜版活動;特別是在鄰國,日本農民開發和培育的優質種子往往被盜用,以低成本種植出新品種農產品。除非消除這類農業盜版現象,否則不僅日本農民的財源會枯竭,而且政府的農產品出口運動也會受挫。

日本是世界最大的食物淨進口國。按卡路里來計算,日本國內消費的食物有60%來自國外。日本一直以食品安全需要為由,在農業部門實行保護主義。然而,日本當前在積極推動農業出口的同時,若不隨之向國外出口商開放更多市場,將會在主要的農產品出口國中間,引起更強烈的不滿。事實上,日本已廢除了高達778%的大米進口關稅。大米在日本是政治上最敏感的物件,但與此同時也是日本當前急切想出口的主要項目之一。

日本的自由貿易倡導者認為,國家應該推動農業領域的自由化,與此同時,通過擴大農民的經營規模、讓合資公司進入農業經營領域以提高生產力、和創造高附加值產品等之類的措施,來確保該部門的競爭力。近年日本終於開始採取這些措施,但論者認為仍遠不足夠。

日擴大資助農產品出口

日式料理近年日益受全球青睞,被廣泛視為健康、安全、高檔和高品質的飲食。過去10年裏,日本餐館的數量在世界各地急劇增長,據說目前全球各地約有2萬至2.5萬家日本餐館。

安倍的前任小泉純一郎曾想趁日本料理風靡全球之勢,將農水產出口額在5年內翻一番,即從2004年的3000億日圓,增加到2009年的6000億日圓。安倍去年九月上台後,在其首次國會政策演說中提出了更高的目標,到2013年要將出口額增加到1萬億日圓。

為達目標,小泉政府在2006財年曾撥出12.5億日圓,資助農業出口活動,幾乎是2005財年6.65億日圓撥款的兩倍。安倍政府出手更是闊綽,在2007財年撥出了23億日圓。

近年來,日本農產品出口一直在加速增長。據農林漁產省統計,2006年日本出口了價值3740億日圓的農業、林業和海產品,比2005年增長了13%。這一增長速度,是2000-05年間平均增長率的近2倍。不過,與該國進口的大量農業、林業和海產品相比,2006年的出口額仍微不足道,其進口總額為7.4 萬億日圓。

無論是出口還是進口數字,都不包括酒精飲料、香煙和珍珠。2006年日本的近3740億日圓出口額中,有1950億來自農產品,1700億來自海產品,其餘90億來自林業產品。在林業和海產品中,出口增長強勁的是蘋果、草莓、山藥、日本綠茶、乾海參、鮭魚和鱒魚等。

就地區來說,美國仍是最大的出口市場,佔日本出口總數的18%。但日本產品大多出口到亞洲鄰居,中國大陸和香港各佔16%,南韓13%,台灣11%,泰國 5%,新加坡2%,另外歐盟佔5%。中國所佔份額,從2002年的11%增加到2006年的16%。相對地,其他地區在同期所佔份額下降或至多持平。

中國恢復進口日本大米

日本對中國復售大米,是其期待已久的事。作為世界最大的大米消費國,中國恢復進口日本大米,將會成為日本農產品出口的重要動力。恢復進口後的首批24噸大米,已經於7月1日離開橫濱港,運往中國。最早在7月中旬,日本大米就會擺在北京和上海高檔百貨和超市的貨架上,售賣對象是富裕階層。

今年四月,中國總理溫家寶自2003年就任以來首次訪日,期間雙方達成了協議,中國正式同意恢復進口日本大米。這一協議在雙方關係解凍之際達成,此前兩國關係曾因小泉反覆參拜靖國神社而降至低谷。

2003年中國以防止害蟲侵入為由,對日本大米實施進口限制。此前中國每年僅進口數噸日本大米。但如今日本希望對中國的農產品出口會大幅度增長,因為中國富裕階層正在不斷擴大,他們有能力消費昂貴的日本大米。預計日本大米的售價,將是當地米價的20多倍。

據有些專家說,許多中國人都更喜歡吃日本大米,認為它光亮、有粘性、較甜。據稱,中國每年大米消費約為2億噸,超過日本的20多倍。

與此同時,日本的大米市場正持續縮小,這一方面是因為日本人的飲食習慣發生了重大變化,另一方面是因為該國正在快速老齡化──隨著變老,人的食量會減少。雖然日本料理風靡全球,但日本消費者對大米等國內農產品的消費卻在減少。他們的飲食結構,從傳統的以蔬菜為基礎的日式食物,轉為麵包、意大利麵條及其他西方食物。

在1960財年,日本每年人均消費大米114.9公斤;到2005財年,這數字下降了近一半,僅為61.4公斤。由於當前日本 1.27億人口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裏會持續下降,日本國內消費市場的下降趨勢,很可能也會持續下去。2005年,日本人口自二戰結束以來首次出現萎縮。雖然 2006年人口數量略有上升,但人們普遍認為這只是暫時現象。

當前日本年產大米約850萬噸。日本出口到國外的只佔其產量的很小一部分,儘管出口在穩定增長。2006年日本向世界各地出口了約1000噸大米,價值4億日圓。與2005年相比,2006年的出口價值上升了34%,更將近是2002年的兩倍。

「壽司警察」引發爭議

政府在2007財年為促進農產品出口而撥出的23億日圓中,有2.76億日圓撥給了有爭議的「日本餐館推薦計劃」。當中包括一個優質證書計劃,由已故農林水產大臣松岡利勝於去年秋天宣佈,其內容是向世界各地的「純正日本」餐館,授予日本的官方證書。

這計劃一出台,立即就招致國內外的激烈批評。在國外,美國的批評尤其強烈,認為這是有歧視性的,等於建立了一支「壽司警察」。

農林水產省建立的一個咨詢小組,討論了「日本餐館推薦項目」的細節,最後在今天3月放棄了擬議中的為海外日本餐館頒發官方證書的計劃。然而,這一項目本身仍予以保留。委員會在其報告中指出,一些問題餐館,有可能會損害外國消費者對日本餐館(及日式料理)的信心,令日本為擴大農業和海產品出口所做的努力白廢。

報告說,「雖然不同的餐館,在菜單等方面都會各有不同,但有些食肆打著日本餐館的招牌,僅僅是因為日本食物的高檔形象。有些餐館使用的食材要麼不適合日式烹飪,要麼是適用於日本食物的原料供應不充分。」

報告還具體指出,「日本餐館經常提供生魚和水生有殼動物,但有些地方並無吃生魚的習慣,而且也不具備處理、加工和消費鮮魚的知識和技巧。由於缺少這些經驗,發生意外事故是有可能的,這將會損害日本食物的聲譽。」

報告接著指出,「隨著日本餐館在海外迅速,具備必要技巧和熟悉日本食物的專業人士在海外嚴重缺乏。有人強烈建議,有必要傳播這些技術和知識。除了上述幾點外,有關日式料理轉移到海外的的資訊也相當缺乏。」

不過,該咨詢委員會的結論是,「日本餐館推薦計劃」不應該由政府插手,而是「主要應有私人團體和相關方面來管理」。政府角色應限於輔助功能,例如提供必要的資訊。報告補充說,該計劃「應該考慮到,日本料理在融入當地烹飪風格,會出現廣泛的變新」,因此「不應有歧視性和排他性」。

不管怎樣,「日本餐館推薦計劃」將在2007財年推出(截至來年3月)。雖然計劃內容軟化了,但最後它將如何付諸實施,人們還得拭目以待。(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英語溝通能力不足  導致航空事故死千人
巨無霸  世界最大103寸電漿電視提前亮相
中國大陸即將取代日本  成為南韓最大進口國
東京國際書展開幕  台灣館展出千餘作品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