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韻」展現的文化內涵--草原孕育的文化

作者:蕭風
font print 人氣: 19
【字號】    
   標籤: tags: , ,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這首《敕勒歌》形象描繪了遼闊無垠的大草原,和人們自由自在的放牧生活。他們把天比作人們居住的穹廬,以其心胸的寬廣坦蕩、感情的質樸純真,顯示出他們大自然之子的豪邁氣概。

神韻藝術團的舞蹈《草原牧歌》展現了在遼闊的蒙古草原上,駿馬奔騰,牧馬少年英勇豪放,盡情的馳騁在廣闊的綠野,舞蹈中充滿陽剛氣概。充分展現了大草原孕育的文化氣質。廣袤無際的草原上,遠望去,天地相連,渾然一體。只聽得馬蹄聲驟,一群牧馬少年策馬奔馳,似滾滾波濤,大有排山倒海之勢。
《草原牧歌》展現了牧馬少年的勇猛豪放。演員穿著黑色的馬靴,把馬的飛奔動作表現的唯妙唯肖,像萬馬奔騰在草原上,將馬的動感表達到最高藝術境界。

蒙古族

蒙古族是中國北方的一個古老民族,長期過著遊牧生活。遼闊的蒙古草原,練就了吃苦耐勞,堅強執著的草原兒女的性格,造就了一代又一代草原英雄。具有粗獷剽悍、勇敢豪放、淳樸豁達的草原文化的特點。

蒙古族的祖先是東胡,與契丹、鮮卑、烏桓等屬於同一族源。秦漢之際,東胡與匈奴東、西並立。後來與匈奴發生戰爭,被冒頓單于擊敗。從此東胡餘眾四散奔走,形成了幾個名稱不同的部族。傳說中的兩個蒙古族男子捏古思和乞顏,他們居住在額爾古納河南岸的深山老林中。蒙古的始祖是孛兒帖赤那和豁埃馬蘭勒,這兩個人名的漢字意譯是「蒼色的狼」和「慘白色的鹿」。因此舊譯《蒙古秘史》記載說:「成吉思合罕(可汗)的根源是,奉上天之命降生的蒼色的狼,他的配偶是慘白色的鹿,他們一同渡過騰吉思海子而來,在斡難河源頭不兒罕山前立下營盤,生下了巴塔赤罕。」這就是《秘史》所說的成吉思汗的始祖,時間距離成吉思汗整整22代。

13世紀上半期成吉思汗和他的繼承者以驃悍的武功橫掃歐亞大陸,以蒙古為中心,建立起由欽察汗國、察合台汗國、窩闊台汗國、伊利汗國組成的橫跨歐亞大陸的龐大帝國。

蒙古族舞蹈特點

蒙古族是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其舞蹈最鮮明的特點是,節奏明快,舞步輕捷,動作剛勁有力,以抖肩、揉臂和馬步最有特色,在一揮手、一揚鞭、一跳躍之間洋溢著蒙古人的純樸、熱情、勇敢、粗獷和剽悍,表現了蒙古族人民淳樸、熱情、開朗豁達的性格,和豪放英武的氣質,具有強烈的民族特色。

蒙古族舞蹈與美酒有不解之緣。在民間,幾乎有酒必有歌舞相伴,有歌舞也必有美酒助興。說蒙古族是以歌舞為伴的民族一點都不為過。他們靠歌唱來記載歷史,靠舞蹈來表現生活。據《元朝秘史》記載,早在成吉思汗前的蒙古民族就有了大型歡舞的場面,「他們在繁茂的樹蔭下,跳舞、歡宴,把雜草都踩爛了。」這種大型舞蹈通常在祭祀、誓師、凱旋、豐收時跳。如今,在廣闊的內蒙古草原上,蒙古民族依然保留著傳統的民族舞蹈,雖然今天的舞動已失去了以往的內涵。自古以來,蒙古族就生活在廣袤的草原上,廣闊的大自然讓他們在與大自然接觸的同時,也培養了他們豪放粗獷的性格。這種性格自然也通過舞蹈表現了出來。

男子的舞姿造型挺拔豪邁,步伐輕捷灑脫,表現出蒙古族男性剽悍英武,剛勁有力之美。蒙古族舞蹈久負盛名,傳統的馬刀舞、鄂爾多斯、筷子、安代、布利亞特婚祀、馴馬手、小青馬、盅碗舞等,節奏歡快、舞步輕捷,都表現出了蒙古族人民純樸、熱情、精壯健康的氣質。

遊牧民族的生活中一刻也離不開馬,馬通人性、解人意,茫茫草原上它能識途,戰鬥中它能幫助主人擺脫困境,在牧民心目中馬是不會說話的忠實朋友,因此,草原文化型民間舞蹈中馬的形象也最常見。不過牧民們並不是單純地模擬馬的外形,而是把馬的特徵和牧人對它的深切感情溶於一體,通過手臂、肩部以及上身的動態,展現騎手的英姿,刻劃各種馬的形象。這在蒙古族的「薩吾爾登」與哈薩克族的「葵依」等民間舞蹈中,表現得尤為突出。

「薩吾爾登」是新疆蒙古族居住區一種樂舞的名稱,以表現馬為主、又可自由發揮的舞蹈形式。「薩吾爾登」樂曲中有許多是以馬為標題,專門描繪馬的形象如走馬、快馬乃至跛馬的曲調,而這些曲調為人們所熟知,因此,表演者或獨自表現信馬漫步草原、或兩人表現雙馬競技,雖然只在原地而舞,但觀眾依然感受到他們所展示的意境。表演進入高潮時,樂手更加投入,在快速地彈奏中還不時地模擬馬的嘶鳴聲,把圍坐在氈帳內人們的思緒引向開闊的藍天、無垠的綠野。這時,人們隨著樂曲的變化自由進場即興而舞,或表現擠奶、檊氈,或模擬山羊頂角、雄鷹展翅;姑娘們則常用「揉肩」、「輕抖肩」以及「下腰」、「揚手揉臂」等優美的動作,抒發她們對草原美好未來的憧憬與遐想。

過去,人們為適應遊牧與狩獵生活的需要,多分散居住在氈帳(古代穹廬的遺風)內,除大型聚會的歡歌狂舞外(如今日草原上的「那達慕大會」),各種舞蹈都在氈帳中進行,因此以小型的舞蹈形式居多;舞蹈風格粗獷、豪放,步伐較少,但手臂開闊有力,手腕、肩部、腰部靈活,從而增強了藝術表現力。舞蹈中多有雄鷹、逃陟及乘馬馳騁等形象,而源於宗教信仰的「薩滿舞」則是最普遍的形式。

薩滿舞是薩滿(即巫師)在祈神、祭祀、驅邪、治病等活動中表演的舞蹈。被譽為「一代天驕」的成吉思汗,是崇信薩滿的,無論是戰爭還是遇到重大問題時,他都極重視薩滿的意見;而且崇奉「白鷹」,並把「白鷹」作為能使之取勝的戰神。後來,人們就把鷹看作是勝利的象徵,並成為習俗一直流傳下來。直到現在,摔跤比賽時,選手們都是用擬鷹的跳躍動作入場的,以此增強勝利的信心。

在蒙古族的舞蹈中,具有宗教色彩的民間舞蹈「安代舞」至今不衰。「安代舞」也叫「跳白鷹」。據說此種舞蹈起源於前郭爾羅斯和庫倫地區,後流傳於科爾沁,乃至整個內蒙古。「安代舞」有一個神奇的功用,就是可以治病。

依據習俗,在早期的「安代舞」表演場地,中間要立一斷車輪或木桿(意為鎮妖避邪之物),參加者圍成圓圈,右手揮手絹或綢巾或扯起蒙古袍下擺,由一人領唱領舞,其餘人跟隨領舞者邊歌邊舞。曲調婉轉,歌詞豐富,可以即興編詞。舞蹈動作主要有:原地踏腳擺綢或向旁輕輕移動;前傾身甩綢立起後向前「小踢步」運動;邊繞圈奔跑邊甩綢;連續做「吸腿跳」步並用力向兩旁甩綢等。舞蹈動作洗練、規範。在薩滿的主持下,人們圍著歌手形成圓圈,並隨著領唱者跟唱和起舞,隨著節奏的逐漸加快,人們歡舞起來,可以幾十人、上百人一起歡跳。在每年的秋收季節,人們能從傍晚跳到天亮,有時甚至時間更長。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2007 年神韻紐約藝術團中秋晚會即將於9月27日和28日在多倫多上演,拉開新一輪全球巡迴演出的序幕,使人們再次有緣欣賞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
  • 中國,古稱神州,是傳說中神的故鄉。因此,這裏的文化也稱之為神傳文化。作為神傳文化一部分的歌舞,早期都是用來敬天祭神,祭祀祖先用的。甚至那時的文字也都不是用來記常人的事情,而是用來記載祭天祭神,及其占卜等事情的。
  • (編者按)2007年神韻藝術團在全球32個城市的巡迴演出,展現中華正統文化的精髓。把「精忠報國」和「花木蘭」等家喻戶曉的故事在舞台上展現,觀眾紛紛用「完美卓絕」、「神奇」,「神韻藝術團就像神的使者」,「中國真正的傳統文化」等來表達自己受到的感染和震撼。一股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潮在全球掀起。
  • (編者按)2007年神韻藝術團在全球32個城市的巡迴演出,展現中華正統文化的精髓。把「精忠報國」和「花木蘭」等家喻戶曉的故事在舞台上展現,觀眾紛紛用「完美卓絕」、「神奇」,「神韻藝術團就像神的使者」,「中國真正的傳統文化」等來表達自己受到的感染和震撼。一股瞭解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潮在全球掀起。
  • 傳統文化建立了一整套合乎自然(敬天),順乎人情(愛民),合乎客觀規律的理論,其核心內涵是「仁」,仁德慈愛,「仁義禮智信」成為人和社會的道德規範;五倫: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構成了整個人類的社會關係;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是人生處世的標準;提倡注重個人的社會行為,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善惡有報」是社會的常識。不論地位高下、知識多寡,人們都知道傳統文化的內涵,也就是說傳統文化在人們的心中根深蒂固。

    傳統文化重視家庭倫理。在中國,家族文化佔有重要地位,而「忠」、「孝(悌)」、「仁」、「義」是搭起中國「家」文化結構的四根支柱。家族文化以「孝悌」為基礎,維繫家庭與家族的基本倫理,所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即「父子親,夫婦順,兄則友,弟則恭」。子女對父母的「孝」向上延伸擴展為對君主的「忠」;「悌」是指兄弟之間的友愛關係,橫向擴展為朋友之間的「義」和「信」,「四海之內皆兄弟」,代表人際關係的諧和;而父母對子女的「慈」是長輩對子女、對晚輩的關懷、呵護,其向下擴展為君主對臣民的「仁」,是指君主對臣民的仁慈、關愛,是君主對臣民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忠」、「孝」、「仁」、「義」上下縱橫互為支撐,形成一個完整的框架,構成中國文化中倫理與道德的體系。而「禮」則起到協調和規範的作用。梁啟超認為:禮也者,人類一切行為之規範也。故曰:「禮所以承天道以冶人情也。」

  • 大幕徐徐開啟,展現眼前的是《創世》的輝煌。壯觀的天國世界祥雲繚繞,仙台樓閣、巍峨壯麗,眾佛、道、神莊嚴聖潔,殊盛美妙。金光繚繞,瑞彩千條,主佛降臨,震撼寰宇,天神們紛紛行禮下拜。主佛打著手印說自己將在宇宙危難之際下到三界人間正法度眾生,眾神隨其手指看去只見下界險惡觸目驚心。主佛問諸神:誰願隨主下世三界救度蒼穹眾生?

    萬王之王帶領眾神下到三界人間。呈現在人們眼前的是振碩古今的大唐盛世,飛簷玉闕的大明宮宏偉壯麗。雍容威嚴的大唐太宗皇帝德被四海、儀態萬方。文武百官英姿颯爽,大唐仕女典雅端莊,天朝盛世,氣勢輝煌。

    唐太宗李世民,唐高祖李淵的次子。出生時,有二龍在房門外嬉戲,三日離開。有善相面者看見李世民說:「龍鳳之姿,天日之表,年將二十,必能濟世安民矣。」高祖便采「濟世安民」之義為其命名。

    唐太宗任用賢能,從善如流,聞過即改,視民如子,不分華夷。開創「貞觀之治」和盛唐文化,被稱為中華千古一帝。

  • 神韻藝術團新年晚會舞蹈《精忠報國》,令許多東西方觀眾受到強烈震撼。《精忠報國》講述的是家喻戶曉的岳母刺字的故事。舞蹈《精忠報國》以岳飛與岳家子弟操練武藝開始,伴以滿江紅的旋律。突然狼煙四起。自古忠孝難以兩全,岳飛懷報國忠義之心,但卻掛念老母膝下無人盡孝。岳母深明大義,在岳飛背上刺「精忠報國」鼓勵兒子保家衛國,岳飛披掛金甲,手持大槍出征,岳家軍威震敵膽,從而有「撼山易,撼岳家軍難」之讚譽。
  • 神韻藝術團的舞蹈「花木蘭」,說的是中國歷史上家喻戶曉的女中豪傑,花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故事,演繹了一場忠孝兩全的佳話。

    大幕拉開,在一個寧靜的鄉村,花木蘭在家陪著老父,盡女兒的孝道。突然狼煙四起,老父起身拔劍,但終因年邁體弱,幾乎摔倒,花木蘭馬上攙扶父親。花木蘭為了不讓年邁體弱的父親奔走沙場,使父親頤養天年,毅然接過父親手中的劍。只見她舞動寶劍,宛若行雲流水,瀟灑奔放,英姿颯爽,揮發自如。只聽得馬蹄聲驟,戰場上一片刀光劍影。花木蘭功成身退,回到家中後,皇上派人賞賜她一把劍。

    下面我們就談一談劍。

  • 神韻藝術團的舞蹈舞蹈《精忠報國》,講述的是家喻戶曉的岳母刺字的故事。

    舞蹈以岳飛與岳家子弟操練武藝開始,伴以滿江紅的旋律。突然狼煙四起。岳飛懷報國忠義之心,但卻掛念老母膝下無人盡孝。岳母深明大義,在岳飛背上刺「精忠報國」鼓勵兒子保家衛國。岳飛披掛金甲,手持大槍出征,大槍起處,敵人喪膽。據記載岳飛嚐單槍匹馬殺入敵營,萬軍之中取敵將之首。岳家軍威震敵膽,從而有「撼山易,撼岳家軍難」之讚譽。

  • 神韻藝術團的《頂碗舞》給人們帶來了草原文化特有的美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