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傳美術

文藝復興盛期(11)–達芬奇米蘭肖像畫

周怡秀
font print 人氣: 65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 ,

在米蘭時期達芬奇還繪製了一些肖像畫,然而有許多並沒有明顯的達芬奇作品特徵,因此是否為達芬奇的作品一直有爭議。

1485- 90年繪製的《抱白貂的女子》中的女子瑟西麗雅(Cecilia Gallerani)為路德維克大公的寵妾,當時只有17歲,對達芬奇頗為敬重。畫中瑟西麗雅優美而自信的臉龐正回眸看著遠方,細長的手指反映出女子纖細敏感的內在。手中的白鼬似乎很不安分的扭曲著身體形,和少婦回首姿態互相呼應,增添了一種不安定感。近年有學者以科學儀器考證,認為畫面背景的暗色不是達芬奇的原意,是後來修復師加上去的,而達芬奇原來採用的是漂亮的藍色背景。

瑟西麗雅為公爵生下一子之後,史佛札又移情寵愛另一名女子,有學者推測就是達芬奇所作的另一肖像畫《美麗的費蓉妮葉》(La belle Ferronière) 中的人物。由於《美麗的費蓉妮葉》為法國王室所收藏,而此畫曾經被誤認為法王法蘭西一世的情婦費蓉妮葉(Ferronière),因而有此命名;後來將錯就錯,沿用至今。


1490年 美麗的費蓉妮葉;La belle Ferronière ;Oil on panel, 63 x 45 cm;Musée du Louvre, Paris

然而《費蓉妮葉》是否出自達芬奇,長久以來都有爭議。然而不可否認的,以繪畫的品質來看,這幅畫中人物神態的掌握、服飾的細緻的描寫和光影的處理方式都很高明。



《音樂家肖像》達芬奇風格並不明顯

《少女側面像》同樣被質疑為達芬奇所作

受到同樣質疑的還有1485年作的《音樂家的畫像》和一幅側面的《少女像》,這兩幅畫並沒有明顯的達芬奇典型的暈塗法,而是採用明確的輪廓線。假若真是達芬奇作品,只能說明達芬奇有時可以配合雇主的喜好變化風格,但還是保持了一定的藝術品質。



《哺乳聖母》(Madonna Litta )約 1490年, 42 x 33 cm;The Hermitage, St. Petersburg

另一幅《哺乳的聖母》 和達芬奇的風格接近,是否為達芬奇真跡仍有爭議,但不排除是其學生的作品或者是達芬奇和學生共同完成的。此畫完成于達芬奇1500年回到佛羅倫斯之前,此時達芬奇正熱衷於實驗各種不同的媒材(mediums)的效果。盧浮宮圖畫先修學校(preparatory drawings in the Louvre)聲稱有達芬奇直接參與了此圖構思的證據。@*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1474-76年,達芬奇創作了他第一幅肖像畫﹕《吉妮芙拉.德.賓琪肖像》
  • 1476 -1480年間,達芬奇畫了一系列的聖母子的草圖和兩幅油畫 。油畫技法略有不同,但內容相似。其中這幅《康乃馨聖母》構圖和空間處理比《拈花聖母》較複雜一些,筆法也較拘謹。然而衣紋豐富而自然的變化,背景壯麗的遠山從金色、紫色隨大氣消失到天空的漸層變化、水晶花瓶和花朵的生動細緻以及嬰孩皮膚的彈性,都遠遠擺脫了維洛其奧的畫室的風格,成為達芬奇個人無可取代的特徵。
  • 聖.傑洛姆是個知識廣博的神學家(後來成為神父),生平致力於修訂聖經,並將希伯來文舊約聖經翻譯成希臘文。大約西元370年他離群隱居到沙漠中苦行,他曾經為一隻受傷的獅子拔除腳掌上的刺,從此獅子成了他隱居時的伴侶。一般人多把聖傑洛姆畫成學者的模樣,然而達芬奇卻將他畫成形銷骨立,衣不敝體的苦行僧。聖人的右手拿著石塊,敲打自己的胸口以驅逐腦中的邪念。躺在前方的獅子微微張口低吼,彷佛對老人的自責有所回應。
  • 1482年達芬奇製造了一個銀質的馬頭形豎琴,令羅倫佐印象深刻。由於米蘭的統治者史佛札走訪佛羅倫斯時曾經向美迪奇提及,需要一個能為其父法蘭契斯卡設計紀念像的藝術家,羅倫佐可能因此推薦了多才多藝的達芬奇,以謀取兩國的友好。於是達芬奇丟下了未完成的《三賢士的朝拜》,帶著豎琴以使者的身份前往米蘭為史佛札服務。
  • 1483年,達芬奇開始著手他在米蘭的第一幅油畫《岩窟聖母》。《岩窟聖母》有兩個版本,第一個收藏在巴黎盧浮宮,第二個在倫敦國家畫廊。
  • 「尋找國寶新感動!」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推出「沉浸故宮數位展——捕捉靈光:尋找新感動」新媒體藝術展,結合投影、互動科技與沉浸式劇場等創新體驗,全新演繹故宮《谿山行旅圖》等經典文物。故宮歡迎民眾闔家蒞臨參觀,感受藝術的靈光。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表示,四月春暖花開,正是春遊好時節,故宮北部院區推出第二季「國寶聚焦」等珍品,邀請民眾品味書畫雅趣,共享春日美好時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