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人好食海鮮助長非法交易

人氣 4
標籤: , ,

【大紀元1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涂佐岸編譯報導) 在歐洲過去曾被視為是窮人食物的魚,現在已變得炙手可熱,魚價飆漲好幾倍,強大的需求使歐洲成為全球海鮮食品的最大消費市場,供需失衡卻助長非法交易盛行。

據紐約時報報導,魚是目前地球上最大宗的動物商品,每年約售出的野生和養殖魚類達100百萬公噸。為了餵飽貪婪的消費者,全球的捕魚船隊正努力在全世界各大洋大肆搜捕。而歐洲,每年魚貨總交易值超過140億歐元,或大約220億美元。

據歐洲聯盟統計歐洲現在需要有60%的魚產品需要依賴進口,銷往歐洲的漁類有50%來自開發中國家,不過供需失衡使其中一大部份進口的漁貨,是以洗錢、走私、超出政府配額或條約等非法形式進入歐洲。

據歐盟委員會估計,歐洲每年進口超過11億歐元,或價值16億美元的非法魚獲。但世界自然基金會認為,應該有高達一半在歐洲出售的魚是非法捕獲或非法進口的。估計有40%在波羅的海捕獲的鱈魚是非法的,歐盟的一位發言人表示,要將這些非法的魚運到歐洲的港口實在太容易了。

為保護漁類資源,歐盟頒令禁補,使英國一公斤劣質鱈魚的價格由四年前的6英鎊漲至30英鎊。但是,現在市場供不應求,反而使各種無論來源是否標明的漁產品都可以順利進入歐洲市場。現在西班牙的加那利群島(Canaries)已成為非法漁貨下貨的主要據點。

據世界自然基金會(World Wide Fund of Nature)的慧詩柏(Heike Vesper)表示,由於漁民與交易商所在的地理位置相距遙遠,而且交易連鎖關係十分複雜,很難追蹤到漁貨來源。

而且,中國、南韓、歐洲等地區的公司擁有的大型漁船,掛著非所屬國的權宜國旗,長期停留在海上,四處捕魚、加油、招募船員並下貨,要在國際間追蹤他們著實困難。其實,過度捕魚的還不只是其它國家,歐洲當地的國家也包括在內。

以漁業研究為業的英國環境正義基金會(Environmental Justice Foundation)在2006年與綠色和平組織合作追蹤幾內亞(Guinea)沿岸作業的104艘漁船,結果發現有一半的船隻非法捕魚或進行非法活動,有些領有捕魚許可的船甚至常常換國旗,假裝成另一艘船在同一個海域捕魚,以逃避捕魚配額的限制。

英國倫敦比靈斯門(Billingsgate)漁市一位專售非洲海域漁產品的魚販表示:「外國漁船在那裡的競爭很激烈,尤其是來自中國的漁船。」1985年開始有船到大西洋捕魚的中國國家漁業公司是歐洲主要供應非洲海域漁產品的國家之一,現在在西非設的辦事處占該公司所有國外辦事處的一半以上。

過去西非居民以小漁船捕魚的方法並不會破壞生態環境,但現在大漁船以大拖網捕捉魚群,不但破壞了海底的珊瑚、魚卵、魚類繁殖地,更經常捕獲一些太小還無法食用的漁類,世界自然基金會的慧斯柏表示每年捕獲的9千噸中,有3千噸被丟回海裡,而這些遭丟棄的魚兒常無法存活。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中國與紐西蘭將於四月簽署自由貿易協定
世貿組織就烏國加入達協定
分析指美國會今年可能加大對中國經濟施壓
廖港民敦促台美早日簽訂自由貿易協定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