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穎:開在拆遷房裡的民工飯館

曾穎

人氣 5
標籤: ,

【大紀元1月3日訊】秋芳剛來省城的時候是在菜市場上當菜販子。每天淩晨三點從批發市場進些菜,用三輪馱到菜市場,根據當天的行情每斤加3角到1元不等的運費,再賣出去,一天能掙30到50元不等的辛苦錢。如果運氣好遇上颳風下雨別的菜販不出攤,收入還會高些。
  
有一次,一位來買菜的同鄉對她說,你每天在這裡擺攤,日曬雨淋的,也掙不了幾個錢,何不去開個飯館,這周圍幾個大工地都沒有食堂,好多民工都在自己煮飯,你開個飯館保證比賣菜賺得多。
  
秋芳特意觀察了一下,由於拆遷,周圍小街上原有的小飯館已經拆完了,而自從去年發生一起工地食堂食物中毒之後,有關部門對工地食堂進行了嚴格規範,很多工地老總嫌執行起來麻煩,乾脆就把食堂拆了,民工們吃飯,自然就有些麻煩。
  
秋芳初步估算,開個飯館,最低得投入3萬元錢,這其中,門面費用就佔一大半。以她的經濟狀況,把所有積蓄加起來,還要借一些,全押在這上面,風險太大。
  
同鄉又來串掇說前面有個小院,本是要拆遷的,因為工程進度稍慢,一時半會拆不了,不如跟工地說說,暫時在那裡試試。同鄉對自己做飯已有些厭煩,想她開飯館的願望比她自己要開飯館的願望還強烈。跑上竄下,居然幫她把事辦成了。工地方也覺得沒有食堂太不方便,只是不想擔太大的風險,現在有人要辦,何樂而不為?
  
秋芳的民工食堂就在那座荒棄的小院裡開張了。小院是典型的川西民居,據說修於民國時期,先前住過什麼大人物,後來變成了雜院,但格局和型致倒還可以,特別是住戶搬走之後,往日的擁擠和喧囂都消失了,只剩下那些被主人拋棄的不值錢的花草在小院角落裡落寞地開著。有些屋子已取掉了屋頂上的瓦,顯得很敞亮。
  
經過仔細打掃和清理,架上蒸鍋和籠屜,擺上各式各樣切好洗好的肉和菜,再放上幾張大小和成色參差不齊的桌椅板凳,小院一下子變成了一個正在擺九鬥碗的農家,這樣的場景,是讓農民工們打心眼裡感到愉悅和親切的。這讓他們想起家鄉,想起值得辦「九鬥碗」的所有高興事。
  
小飯館最低消費3元錢,民工們只需炒一份3元錢的菜,即可以敞開舀飯,並敞開喝一肚子足以讓他們想家的老鷹茶。如果打上2兩2角錢一兩的燒酒,再到天井裡的竹椅上張嘴望天打個盹,那簡直像半個神仙了。被拖欠的工資,讓人急眼的娃娃學費以及父母的醫藥費等等鬧心事至少半個小時不來找他。
  
老鄉說:秋芳,你把價訂得太低了,沒什麼賺頭。
  
秋芳說:咱們剛開業,不能只想著賺,只要大家喜歡這裡把這當了家,我自然就不會白忙活。
  
秋芳不是沒算過賬,如果把價訂得低一點,來的人多了,自然就有利潤。大多數年輕民工在吃喝上是捨得花錢的,不會只停留在最低消費上,他們喝的是老民工們痛恨的又費錢又沒勁的啤酒,抽的是三至五元一包的香菸,每到月底發工資或心情不爽時,也會讓她特意備好菜,出來海吃一頓。
  
果如她所料,民工們把這裡當成家了,這方園二裏地,適合他們去的消費場所還真沒有,到她這裡來,喝喝酒、打打麻將、聊聊天、看看電視,民工們一天的勞累,也就排解和疏散得差不多了。她這裡還有別的地方沒有的好處,即吃喝都可以記帳。民工們如果錢用完了,記個賬月底再付也成。絕大多數民工的賬都能結清,少數幾個想賴賬的,也會被別的民工臭罵說:「把秋芳的飯館拖垮了,你吃個球啊。」通常被罵者就會紅著臉乖乖地跑到秋芳那裡把賬結了。
  
秋芳的小飯館成為周圍幾家大工地數百個民工的吃飯和休息場所。民工們像在自己家裡一樣歡快地抽菸喝酒,有的小青年還會把吉他背出來在院裡的芭蕉樹下彈得淚流滿面。
  
小飯店小有名氣了,引起了一位記者的關注。這位記者平素也常在底層圈子裡打轉,發現些既可以曝光又不會惹事的題材,偷拍下來拿去報導。秋芳的小飯館自然成了這樣的題材,如此低價的飯菜,用的油和米是不是有問題?在拆遷房裡辦飯館,有沒有執照和安全隱患?
  記者於是裝扮成民工,到飯館吃了幾天飯。和別的民工不同,他手裡隨時攥著個包,包裡裝著偷拍機。
  
很快,電視上報導了這件事,在播音員義正辭言的聲音中,秋芳和她的小飯館成為當天的重磅新聞。很多市民看了之後搖頭,而另有些市民則嘆息說:電視台又開始欺負蒼蠅了。
  
有關部門第二天清早馬上開始行動,把正在準備午飯的秋芳堵在廚房裡,嚴令她交出各種手續。秋芳當然拿不出來,於是領頭人一聲令下,眾人七手八腳將桌椅和杯盤碗盞往車上扔。秋芳見狀,趕緊說:「別扔別扔,我自己搬行不行?」
  
眾人停手,讓她自己搬。她小心翼翼地把碗和盤裝到紙箱裡,然後輕手輕腳地將它們放到車上,像新買回來的一樣小心愛惜。一位年輕執法人員嫌她太慢,催她說:別磨蹭了,你以為這些東西還能再用麼?
  
一位年長的執法人員趕緊制止了他,任秋芳慢慢搬下去。
  
這天中午很多民工都沒有吃飯,他們對神色沮喪的秋芳說:早知有今天,但不知這一天來得這麼快。
  
另有人說:電視上說衛生條件太差,米和油的質量有問題,我覺得總比我們在老家時吃的東西要好啊!這下倒好,連質量有問題的飯菜也吃不成了。
  
民工們的話,說得秋芳的心酸溜溜的。
  
一個月後,在距那座小院不遠的小街上,又一家「秋芳飯館」開業了,門臉很小,但很乾淨,衛生許可證和營業執照端正地掛在最顯眼的牆面上,最低消費變成了五元,來吃飯的民工比先前少了很多,他們一半是因為價格問題,另一半則是因為小店地方太小,蹲在裡面吃飯太憋屈……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曾穎:亂想500年後的星期天
組圖:高檔某小區   討薪民工遭保安群毆
曾穎:武大郎是怎樣成為拔尖管理人才的?
曾穎:一個民工的尷尬回鄉路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