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不遠千里

一斗
font print 人氣: 13
【字號】    
   標籤: tags:

孟子來見梁惠王。梁惠王問:「先生不遠千里來到我們魏國,不知給我的國家帶來了什麼好處?」

孟子說:「大王何必說到好處呢,只有仁義就夠了。大王問『你給我的國家帶來什麼好處’,大夫問『你給我的家族帶來什麼好處’,老百姓問『你給我個人帶來什麼好處’,上上下下都談好處,國家就危險了。一個擁有一萬輛兵車的國家,謀權作亂的一定是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家族,一個擁有千輛兵車的國家,謀害其君主的一定是擁有一百輛兵車的家族。一萬中佔有一千,一千中佔有一百,已經不少了。但是如果不顧仁義、只是看重好處,那他不奪取全部是不會滿足的。重仁義的人從來不會拋棄他的親人、從來不會不顧他的君主。請大王聽聽仁義吧,何必要說好處呢?」

「不遠千里」比喻不畏路途遙遠。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漢獻帝西遷的時候,王粲來到長安,去拜訪名士蔡邕。當時蔡邕家裏賓客盈坐,聽說王粲在門外,蔡邕慌慌張張出來迎接,把鞋都穿倒了(倒屣迎之)。
  • 「木人石心」是說人的意志堅定,不受外在誘惑。

  • 有一個人客人拜訪主人,見主人家爐灶的煙囪筆直,旁邊還堆放著柴草,對主人說:「把煙囪改成彎曲的,把柴草搬遠些,不然很容易發生火災。」主人笑了笑沒有當回事。
  • 仲由,字子路,年輕時就以勇力聞名。後來子路做了孔子的學生。孔子曾對別人說:「此從我有了子路後,再也沒有人敢當面惡言惡語中傷我了。」
  • 東晉時有個讀書人,名叫王恭,生活很儉樸。有一年,王恭隨父從會稽來到都城建康,他的同族王忱來看望他。王忱覺得地上的竹蓆很好,因為會稽盛產竹蓆,他想王恭一定帶了不少,就請王恭送他一張。
  • 霍諝,東漢人,從小就顯露不凡的才氣,在年紀很輕的時候就通過了明經科的考試。十五歲那年,有人誣告他的舅舅宋光,說他擅自更改皇帝的詔書,於是被捕入獄,在牢中遭到嚴厲的審問拷打。

  • 管輅是三國時魏國人,精通《周易》。一次,尚書何晏請來管輅。鄧颶也在座,何晏問管輅:「這幾天我老夢見蒼蠅叮在鼻子上,趕也趕不走。這是什麼預兆?」
  • 大將軍曹爽和魏天子出城打獵,司馬懿乘機謀反,司農桓範奔走。司馬懿說:“智囊往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