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典故】消暑聖品話愛玉

紫菡

人氣 71
標籤:

「雲英將玉杵,珠樹滿瓊林,山中一杓水,能清冰雪心。」這是溥心畬書法寫就的一首「愛玉子詩」,一看就知道是落腳台灣之後的作品。因為不到台灣,人們幾乎沒有機會聽聞與親嚐愛玉凍。

吃愛玉冰更是台灣人的發明,因為結實纍纍的愛玉是台灣特有的植物。晶瑩水亮的愛玉凍,藏著樹子結凍的自然奧秘;愛玉的開花結果,更是造物主的慧心設計。

溥心畬還在「愛玉子詩」旁如此加註:「愛玉子生嘉義山中,有女子名愛玉,浣於溪,見水面成凍,掬飲,涼如冰,蓋樹子也。拾歸賣之,以其養親,遂名愛玉子。」凝脂瑪瑙般的愛玉,配上孝親的玉女,引人遐思。


愛玉﹙陳瑞蘭 攝影﹚

然而,根據連橫(連雅堂)於1921年著作的《台灣通史》<農業志>中的記載,最早發現愛玉子水邊結凍而將之「商品化」的,其實是愛玉的父親。

清道光初年(1821),這位福建同安人士,來往於嘉義採辦土產,路經大埔鄉時,巧見溪邊結凍的愛玉。現摘錄如下:

「愛玉子產於嘉義山中。舊志未記載其名。道光初,有同安人某,居於郡治之媽祖樓街。每往來嘉義,採辦土宜。一日,過後大埔,天熱渴甚,溪飲(就著溪水喝了起來)。見水面成凍,掬而飲之(雙手捧起喝了),涼沁心脾。

自念此間暑(自個兒轉念一想,這塊兒這麼熱),何得有冰?細視水上(仔細看看水面),樹子錯落,揉之有漿(搓揉之後有漿水產生),以為此物化也(認為是這東西化成的)。拾而歸家(揀回家去),以水洗之,頃刻(馬上)成凍。和以糖,風味殊佳,或合以兒茶(植物,阿仙藥的別名)少許,則色如瑪瑙。

某有女曰愛玉,年十五,楚楚可人,長日無事(整天沒事幹),出凍以賣(做出凍來讓她去賣),飲者甘之(喝了的人都覺得清涼甘甜),遂呼為愛玉凍。自是傳遍市上,採者日多,配售閩(福建)粵(廣東)。按愛玉子,即薜荔,性清涼,可解暑。」


愛玉﹙陳瑞蘭 攝影﹚

愛玉和仙草一樣,都是利用植物的花果或藤蔓熬煮後,凝固而成的清涼食品,只是在色澤上有前者澄黃,後者烏黑的差別而已,但在風味上卻是不分軒輊,同屬消暑散熱的可口食品。

從道光元年(1821)開始發現愛玉子,算起來至今已有180年的歷史了,它成為普遍化的消暑清涼食品,一直廣受消費大眾的喜愛,原因無他,因為它是台灣特有的山地植物,再就是因為它有一個惹人愛憐而又傳奇性的名兒!@*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美食典故】蓮情 蓮韻 蓮味
【美食典故】不可思議的『太極』
【典故傳說】淡菜非菜
【美食典故】食花族物語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