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兩岸食品安全 業者應思考產險理賠可行性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1月2日報導】兩岸食品安全系列報導(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二日電)三聚氰胺毒奶風暴重創台灣食品業,雖然台灣糕餅業者已提告求償,但台紐、金車等受害廠商要靜待二次「江陳會」協議結果。台北醫學大學藥學系教授鄭慧文建議未來兩岸業者在食品安全的訟訴,不論台灣海基會與大陸海協會是否居中調停,台灣業者都應記取教訓,思考產險理賠可行性。

大陸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陳雲來三日抵台,四日將與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江兩坤在台北圓山飯店會談,有關食品安全議題,行政院衛生署已定調為「反黑心」、「嚴把關」、「有保障」。

衛生署長葉金川說明第三點為何不是「有賠償」指出,中國大陸有誠意解決問題,「控告、求償也需要一點藝術」,衛生署會去溝通、調處,但是,衛生署不是求償的專家,求償的法律問題將透過海基會和海協會處理。

現在兩岸食品安全協議草案等待兩會斟酌法律文字再定案。對於台灣廠商控告中國大陸廠商的求償行動,鄭守夏說,法律的窗口設在海基、海協兩會,衛生署角色是從旁協助,例如提供三聚氰胺檢驗報告。

目前第一椿三聚氰胺毒奶訴訟是四家糕餅業者控告模里西斯商新西蘭乳品(台紐乳品),雲林縣糕餅公會理事長蔡益成解釋,台紐進口的中國河北三鹿奶粉使下游糕餅業者受害,四家業者損失近新台幣千萬元,被告的台紐乳品協理張敏玲則表示,台紐也是受害者。

台紐對三鹿的法律行動以及對下游業者的賠償方案,將視二次「江陳會」的結果而定。張敏玲說,台紐痛下決定,不再進口中國大陸原料,然而「兩岸會談食品安全,史無前例,希望政府能為業者指引一條明路,以後能在世界貿易組織 (WTO)體系下,將中國或其他國家輸出食品所造成危害事件,建立一致的處理模式」。

不論訴訟的結果是否調停和解,業者希望等待「江陳會」達成共識後,兩岸兩會能一起處理訴訟賠償的問題,現在不僅台紐在觀望二次「江陳會」,其他業者也等待兩會協商出明確的處理原則。

例如,中國山東都慶公司供應給金車公司的奶精含三聚氰胺,導致金車回收銷毀問題產品,金車發言人馬明浩表示,因相關求償事宜尚未明確,待兩岸獲明確協商結論再依相關規定配合辦理。

東 (石鹹)進口中國河北化二化工廠的銨粉也含三聚氰胺,波及乖乖公司等下游廠商,東 (石鹹)管理部協理林宏鍾說,現正蒐集損害賠償相關資料,將會配合衛生署和海基會規定行事。

台北醫學大學藥學系教授、前衛生署食品衛生處長鄭慧文指出,海峽兩岸不是國對國的關係,中國大陸也不接受在WTO架構下與台灣協商,受害廠商請求損害賠償的對象是加害廠商,因此訴訟的主體是業者。

鄭惠文認為,麵包、餅乾賣不出去,究竟是三聚氰胺害的,還是景氣不好使得消費者少吃麵包,很難分清楚,因此,業者的損害賠償舉證不易;況且有能力提起訴訟的業者,都有一定的規模,如果受害的是小店,往往只能吃悶虧。

因此,鄭惠文認為,在打官司要賠償之外,業者應思考投保產品責任險,一旦發現黑心食品造成消費者受害,由產險理賠,最起碼可賠償消費者,使業者的損害降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