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俠士——濺君子之血,任天下之勇!

墨客
font print 人氣: 51
【字號】    
   標籤: tags: ,

俠義精神論:懷天下之義 以義利人

子墨子曰:「和氏之璧,隋侯之珠,三棘六異,此諸侯之所謂良寶也。可以富國家,眾人民,治刑政,安社稷乎?曰不可。所謂貴良寶者,為其可以利也。而和氏之璧、隋侯之珠、三棘六異不可以利人,是非天下之良寶也。今用義為政於國家,人民必眾,刑政必治,社稷必安。所為貴良寶者,可以利民也,而義可以利人,故曰:義,天下之良寶也。」——節自《墨子:魯問》

墨子說:「和氏璧、隋侯珠、三翮六翼的九鼎,這是諸侯所說的良寶。它們可以富國家、眾人民、治刑政、安社稷嗎?回答是:不能。所謂的貴重良寶,必須興天下之利。而和氏璧、隋侯珠、三翮六翼的九鼎,不能給人們帶來實利,所以這些都不是天下的良寶。今天在一個國家施行義政,人民必然增多,刑政必然大治,社稷必然安定。所謂的貴重良寶,必須有利於民眾,而義可以使民眾得到利益,所以說:義是天下的良寶。」

俠義風度論:鉤之以愛,揣之以恭

昔者楚人與越人舟戰於江,楚人順流而進,迎流而退,見利而進,見不利則其退難。越人迎流而進,順流而退,見利而進,見不利則其退速。越人因此若勢,亟敗楚人。公輸子自魯南游楚,焉始為舟戰之器,作為鉤強之備,退者鉤之,進者強之,量其鉤強之長,而制為之兵。楚之兵節,越之兵不節,楚人因此若勢,亟敗越人。公輸子善其巧,以語子墨子曰:「我舟戰有鉤強,不知子之義亦有鉤強乎?」子墨子曰:「我義之鉤強,賢於子舟戰之鉤強。我鉤強我,鉤之以愛,揣之以恭。弗鉤以愛則不親,弗揣以恭則速狎,狎而不親則速離。故交相愛,交相恭,猶若相利也。今子鉤而止人,人亦鉤而止子,子強而距人,人亦強而距子,交相鉤,交相強,猶若相害也。故我義之鉤強,賢子舟戰之鉤強。」——節自《墨子:魯問》

從前楚國人與越國人在長江上進行船戰,楚國人順流而進,逆流而退;見有利就進攻,見不利想要退卻,這就難了。越國人逆流而進,順流而退;見有利就進攻,見不利想要退卻,就能很快退卻。越國人憑著這種水勢,屢次打敗楚國人。公輸盤從魯國南游到了楚國,於是開始制造船戰用的武器,他造了鉤、鑲的設備,敵船後退就用鉤鉤住它,敵船進攻就用鑲推拒它。計算鉤與鑲的長度,製造了合適的兵器。楚國人的兵器適用,越國人的兵器不適用。楚國人憑著這種優勢,又屢次打敗了越國人。公輸盤誇讚他製造的鉤、鑲的靈巧,告訴墨子說:「我船戰有自己製造的鉤、鑲,不知道您所謂的『義』是不是也有鉤、鑲?」墨子回答說:「我義的鉤、鑲,勝過你船戰的鉤、鑲。我以『義』為鉤、鑲,以愛鉤,以恭敬推拒。不用愛鉤就不會親,不用恭敬推拒就容易輕慢,輕慢不親近就會很快離散。所以,互相愛,互相恭敬,如此互相利。現在你用鉤來阻止別人,別人也會用鉤來阻止你;你用鑲來推拒人,人也會用鑲來推拒你。互相鉤,互相推拒,如此互相殘害。所以,我義的鉤、鑲,勝過你船戰的鉤、鑲。」

俠義得失論:天下無道,雖百里之封高爵厚祿有何貴!

◎墨子謝絕越王五百里封地

子墨子游公尚過於越。公尚過說越王,越王大說,謂公尚過曰:「先生苟能使子墨子於越而教寡人,請裂故吳之地,方五百里,以封子墨子。」公尚過許諾。遂為公尚過束車五十乘,以迎子墨子于魯。曰:「吾以夫子之道說越王,越王大說,謂過曰:『苟能使子墨子至於越而教寡人,請裂故吳之地,方五百里,以封子。』」子墨子謂公尚過曰:「子觀越王之志何若?意越王將聽吾言,用吾道,則翟將往,量腹而食,度身而衣,自比於群臣,奚能以封為哉!抑越不聽吾言,不用吾道,而吾往焉,則是我以義糶也。鈞之糶,亦於中國耳,何必於越哉!」 ——節自《墨子:魯問》

墨子使公尚過前往越國出仕做官。公尚過勸說越王。越王非常高興,對公尚過說:「先生假如能讓墨子到越國教導我,我願意分出過去吳國的地方五百里封給墨子。」公尚過答應了。於是給公尚過套了五十輛車,到魯國迎取墨子。公尚過對墨子說:「我用老師的學說勸說越王,越王非常高興,對我說:『假如你能讓墨子到越國教導我,我願意分出來過去吳國的地方五百里封給墨子。』」墨子對公尚過說:「你觀察越王的心志怎麼樣?假如越王將聽我的言論,採納我的學說,那麼我將前往,量腹而食,度身而衣,自比於群臣,豈會因為沒有封地而無所作為!或者越國不聽我的言論,不採納我的學說,如果我去了,那是我賣『義』而求榮了。如果我要出賣『義』而求榮,在中原國家好了,何必跑到越國呢!」

◎去之苟道,受狂何傷!

子墨子使管黔敖游高石子于衛,衛君致祿甚厚,設之於卿。高石子三朝必盡言,而言無行者。去而之齊,見子墨子曰:「衛君以夫子之故,致祿甚厚,設我於卿。石三朝必盡言,而言無行,是以去之也。衛君無乃以石為狂乎?」子墨子曰:「去之苟道,受狂何傷!古者周公旦非關叔,辭三公東處於商蓋,人皆謂之狂。後世稱其德,揚其名,至今不息。且翟聞之為義非避毀就譽,去之苟道,受狂何傷!」高石子曰:「石去之,焉敢不道也。昔者夫子有言曰:『天下無道,仁士不處厚焉。』今衛君無道,而貪其祿爵,則是我為苟啖人食也。」子墨子說,而召子禽子曰:「姑聽此乎!夫倍義而鄉祿者,我常聞之矣。倍祿而鄉義者,于高石子焉見之也。」 ——節自《墨子:耕柱》

墨子派管黔到衛國推薦高石子為官。衛國國君給高石子的俸祿很優厚,安排他在卿的爵位上。高石子三次朝見衛君,都竭盡其言,衛君卻毫不採納實行。於是高石子離開衛國到了齊國,見了墨子說:「衛國國君因為老師的緣故,給我的俸祿很優厚,安排我在卿的爵位上,我三次入朝見衛君,必定把意見說完,但衛君卻毫不採納實行,因此離開了衛國。衛君恐怕會罵高石子為狂士吧?」墨子說:「揚長而去,追尋大道,縱萬人責吾為狂士,對我又有什麼傷害呢!古時候周公旦批評關叔,辭去三公的職位,到東方的商奄生活,人都說他發狂;但是後世的人卻稱譽他的德行,頌揚他的美名,到今天還不停止。況且我聽說過:『行義不是為了回避詆毀而追求稱譽。』揚長而去,追尋大道,縱萬人責吾為狂士,對我又有什麼傷害呢!」高石子說:「我離開衛國,難道敢不遵循道的原則!以前老師說過:『天下無道,仁義之士不居高官厚祿。』現在衛君無道,如果貪圖他的俸祿和爵位,那我就是苟啖人食了。」墨子聽了很高興,就把禽子召來,說:「姑且聽聽高石子的這話吧!違背義而嚮往俸祿,我常常聽到;拒絕俸祿而嚮往義,從高石子這才有聽到。」

俠義獨行論:義之所至,雖千人去吾獨往!

◎墨子為義,貴有狂疾

巫馬子謂子墨子曰:「子之為義也,人不見而耶,鬼而不見而富,而子為之,有狂疾!」子墨子曰:「今使子有二臣於此,其一人者見子從事,不見子則不從事;其一人者見子亦從事,不見子亦從事,子誰貴於此二人?」巫馬子曰:「我貴其見我亦從事,不見我亦從事者。」子墨子曰:「然則,是子亦貴有狂疾也。」 ——節自《墨子:耕柱》

巫馬子對墨子說:「你行義,人不會看見而就助你,鬼不會看見就保佑你,然而先生卻仍然這樣做,這是有瘋病。」墨子答道:「現在假使你有兩個家臣在這裡,其中一個見到你就做事,不見到你就不做事;另外一個見到你也做事,不見到你也做事,這兩個人之中,你看重誰?」巫馬子回答說:「我看重那個見到我做事,不見到我也做事的人。」墨子說:「既然這樣,你也看重有瘋病的人。」

◎一人耕而九人處,耕者不可不益急

子墨子自魯即齊,過故人,謂子墨子曰:「今天下莫為義,子獨自苦而為義,子不若已。」子墨子曰:「今有人於此,有子十人,一人耕而九人處,則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何故?則食者眾而耕者寡也。今天下莫為義,則子如勸我者也,何故止我?」——節自《墨子:貴義》

墨子從魯國到齊國,探望了老朋友。朋友對墨子說:「現在天下沒有人行義,你何必獨自苦行為義,不如就此停止。」墨子說:「現在這有個人,他有十個兒子,但只有一個兒子耕種,其他九個都閑著,耕種的這一個不能不更加緊張啊。為什麼呢?因為吃飯的人多而耕種的人少。現在天下沒有人行義,你應該勉勵我行義,為什麼還制止我呢?」

俠義生死論:濺君子之血,任天下之勇

◎聞勇武而相殺 非好勇

子墨子謂駱滑嫠曰:「吾聞子好勇。」駱滑嫠曰:「然,我聞其鄉有勇士焉,吾必從而殺之。」子墨子曰:「天下莫不欲與其所好,度其所惡。今子聞其鄉有勇士焉,必從而殺之,是非好勇也,是惡勇也。」 ——節自《墨子:耕柱》

墨子對駱滑嫠說:「我聽說你喜歡勇武。」駱滑嫠說:「對了。我聽說哪個鄉有勇士,我一定要去殺他。」墨子說:「天下沒有人不想親附他所喜愛的人,疏遠他所憎惡的人。現在你聽到那個鄉里有勇士,一定去殺他,這不是喜歡勇武,而是憎惡勇武。」

◎勇有五等,俠義必用君子之勇

胡非子修墨以教。有屈將子好勇,聞墨者非鬥,帶劍危冠往見胡非子,劫而問之曰:「將聞先生非鬥,而將好勇,有說則可, 無說則死. 」胡非子曰:「吾聞勇有五等。夫負長劍,赴榛薄,析兕豹,搏熊羆,此獵徒之勇也;負長劍,赴深泉,斬蛟龍,搏黿鼉,此漁人之勇也;登高陟危,鵠立四望,顏色不變,此陶缶之勇也; 剽必刺,視必殺,此五刑之勇也。昔齊桓公以魯為南境,魯公憂之, 三日不食。曹劌聞之,觸齊軍,見桓公曰:「臣聞君辱臣死,君退師則可,不退,則臣請擊頸以血濺君矣。」桓公懼,不知所措。管仲乃勸與之盟而退。夫曹劌,匹夫徒步之士,布衣柔履之人也,唯無怒,一怒而劫萬乘之師,存千乘之國。此謂君子之勇,勇之貴者也。晏嬰疋夫 , 一怒而沮崔子之亂,亦君子之勇也。五勇不同, 公子將何處?」 屈將悅,稱善。乃解長劍,釋危冠,而請為弟子焉。——胡非子佚文,見於《太平御覽》、《意林》、《文選》

◎萬事莫貴於義:貴義而有勇

子墨子曰:「萬事莫貴於義。今謂人曰:『予子冠履,而斷子之手足,子為之乎?』必不為。何故?則冠履不若手足之貴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殺子之身,子為之乎?』必不為。何故?則天下不若身之貴也。爭一言以相殺,是貴義於其身也。故曰:萬事莫貴於義也。」 ——節自《墨子•貴義》

墨子說:「萬事沒有比義更珍貴的了。假如現在對別人說:『給你帽子和鞋,但是要砍斷你的手、腳,你幹這件事嗎?』那人一定不幹。為什麼呢?因為帽、鞋不如手、腳珍貴。又說:『給你天下,但要殺死你,你幹這件事嗎?』那人一定不幹。為什麼呢?因為天下不如自身珍貴。因爭辯言語道理而互相殘殺,是因為把義看得比自身珍貴。所以說:萬事沒有比義更珍貴的了。」

◎勇於報效社會,以天下為己任

魯人有因數墨子而學其子者,其子戰而死,其父讓子墨子。子墨子曰:「子欲學子之子,今學成矣,戰而死,而子慍,而猶欲糶糴,讎則慍也。豈不費哉!」——節自《墨子:魯問》

魯國有一人因與墨子有關係,而使墨子教學他的兒子。他兒子戰死了,父親就責備墨子。墨子說:「你要我將你的孩子教育成才,現在學成了,奮勇作戰而犧牲,死得其所,你卻因此生氣。等於農夫種了莊稼想賣出去,賣出去了又生氣。這難道不荒謬嗎!」

◎簡單地去死,不是仁義之勇

孟山譽王子閭曰:「昔白公之禍,執王子閭,斧鉞鉤要,直兵當心,謂之曰:『為王則生,不為王則死!』王子閭曰:『何其侮我也!殺我親,而喜我以楚國。我得天下而不義,不為也,又況于楚國乎?』遂而不為。王子閭豈不仁哉?」子墨子曰:「難則難矣,然而未仁也。若以王為無道,則何故不受而治也?若以白公為不義,何故不受王,誅白公然而反王?故曰:難則難矣,然而未仁也。」 ——節自《墨子:魯問》

孟山讚揚王子閭說:「從前白公在楚國作亂,抓住了王子閭,用斧鉞鉤著他的腰,用直兵器對著他的心窩,對他說:『做楚王就讓你活,不做楚王就讓你死。』王子閭回答道:『怎麼這樣侮辱我呢!殺害我的親人,卻用給予楚國來作弄我。用不義得到天下,我都不做;又何況一個楚國呢?』他終究不做楚王。王子閭難道還不仁嗎?」墨子說:「王子閭守節不屈,難是夠難的了,但還沒有達到仁。如果他認為楚王昏聵無道,那麼為什麼不接受王位治理國家呢?如果他認為白公不義,為什麼不接受王位,誅殺了白公再把王位交還惠王呢?所以說:難是夠難的了,但還沒有達到仁。」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睡蓮
    滿清的秀才,其地位是列於四民之首,(士農工商)頗受社會尊崇。於是有了「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的俗語,可見當時是如何受人欽羨與仰慕了。但是誰也不是上帝,況且天下事,豈是那麼容易就能樣樣說清,事事講明呢?下面的一則故事,就說明秀才也有出糗的時候。
  • 漣水在江蘇的北方,地處僻塞,既沒有什麼奇特的風景,又沒有什麼著名的古蹟。但是一縣境內,有兩座寶塔,它的形狀被藝術家或科學家見到了,固然很有研究和描繪的價值,而關於它的起源所流傳的神話,也頗值得人人廣告周知。
  • 光緒年間,姑蘇玄妙觀的張道士,賣卜拆字,屢傳奇驗。正好有舉子三人,赴京大比,同找張道士以問得失榮枯。
  • 在昆明南城旁,有一座古鐘樓建在城牆上,樓大約二丈見方,一口很大的鐘掛在裡面,四周只剩出了剛夠一人行走的地方。這鐘到此刻還有很大的用處,每遇城內發生大火警時,便先去撞起這鐘來,它的聲音宏大悠揚,能使全市的人都聽得到。聽到的人,都感覺有如醍醐灌頂似的,能發人深省。
  • 當時烏程縣長有貪贓的嫌疑,第五倫派謝夷吾逮捕烏程縣長並治他的罪,夷吾到烏程縣以後,並沒有按驗,只是望著閣門趴在地上哭了一場就回來了。全縣的人都感到驚奇,不知道他要做什麼。
  • 王喬有神仙術,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他經常從縣裡到宮中朝拜。皇帝奇怪他來得頻繁,而又看不到他的車馬,就秘密吩咐太史暗中觀察他。
  • 孔子說《易》包含君子之道,有四方面,其一是「占卜吉凶的人崇尚《易》的占斷」。
  • 自古以來承受天命才能為王,帝王的興起何嘗不是用卜筮的方法來取決於天命呢?這在周朝尤其興盛,到了秦朝還可見到。代王入京繼位,聽任於占卜的人。太卜官的興起,從漢朝興起就有了。
  • 許曼的祖父許峻,字季山,擅長占卜一類的道術,大多得到顯著的應驗。同時代的人將他比做前代的京房。許峻說自己小時候曾經患重病,三年沒有痊癒,就去泰山拜謁,乞求性命,路上遇到道士張巨君,傳授給他方術。許峻所著的《易林》,到現在還流傳於世。
  • 漢武帝的妹妹隆慮公主病重,眼看就要斷氣了。她一生富貴,沒有什麼遺憾,只有一個兒子昭平君年輕任氣,使她放心不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