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與玩具(上) 選購篇

葉子
font print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在寶寶的世界裏,玩具可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市場上的玩具又五花八門,讓人目不暇接。那麼選擇玩具時究竟應該注意些什麼呢?
注意玩具的安全性

醫學博士阿爾文•伊登曾撰文指出全球每年有大量的兒童因玩具而受傷,包括割傷、燒傷、受驚或窒息。受傷的原因大多歸咎於缺乏看護,誤用玩具或使用不適合孩子年齡的玩具。因此作為父母在為孩子購買玩具時,安全是首先要考慮的問題。

例如三歲之前的孩子,仍有把玩具放入口中的習慣,所以家長應避免買長度小於4mm的玩具,或者易拆卸成小部件的玩具。

注意玩具是否有尖利的邊緣或突出物,否則易造成孩子被割傷、刮傷、刺傷等。

檢查填充玩具上的小部件是否牢固,確保小孩不能拉掉玩具上的眼睛、紐扣等而誤食窒息。

玩具的表面塗料應為無鉛塗料,布料和填充物應是抗火材料。

玩具或玩具包裝袋上的繩索,嬰兒床上的懸掛玩具有造成纏繞、勒住孩子的可能。

氣球破裂後的碎片易造成兒童窒息,破裂後的氣球應立即丟棄。

有些發音玩具發出的聲音如果太響,會損傷孩子的聽力。
玩具要適合孩子的年齡

玩具一定要切合兒童的年齡,要與孩子的智力水準、能力水準相當。如果太複雜,孩子玩不好會產生沮喪、煩燥等心理;相反如果玩具過於簡單,孩子又會覺得無聊,丟到一邊。因此注意玩具包裝或說明書上的年齡段很重要。
買孩子喜歡的玩具

有許多家長憑自己的感受 給孩子買玩具,如自己認為好玩的,孩子會喜歡的就「擅作主張」買回來,哪知孩子卻不喜歡玩,很多錢買回來的玩具就被束之高閣。要想買孩子喜歡的玩具,家長就要觀察孩子喜歡哪一類的玩具,引導孩子自己選擇玩具。

有許多歐洲家長,每個月給孩子一定的零花錢用於購買玩具。如果超出這個預算就買不了玩具,這時孩子就要打工賺錢,用掙來的錢買自己喜歡的玩具,這樣來之不易的玩具我想孩子也會備加珍惜。
選購不同類別的玩具,注重創造性、智力性的玩具

按照各種玩具不同的特點,玩具大體可分為五大類,它們分別是想像類 (Imagination play),如玩具廚房,醫生的醫藥箱等;建築性玩具(Contruction play) 包括積木,各種連接性或拼塊玩具;創造性玩具 ( Creative play)如畫畫、橡皮泥、剪紙、貼畫、玩沙子等;運動類玩具(Physical play) 如自行車、球類等;最後一種是各種卡片式或棋類遊戲(Board game),如跳棋。

嘗試各種不同的遊戲對發展孩子的智力會有很大的幫助。三歲以後的孩子尤其喜歡一些智力性的玩具,例如小小的拼圖,即加強了孩子手眼的協調能力,又提高了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待續@*(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作為父母,您有沒有經歷過帶著您得「小不點」出門的時候,不是忘記了水瓶,就是忘記了外衣?忙亂中常會後悔自己沒有考慮得周全一些,否則就會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如果外出前能事先準備好一些物品,就可以避免手忙腳亂的情形出現,讓出行變得更加愉快。家有幼兒的父母們,不妨試試看喔!
  • 家長朋友們,在孩子面前請不要吝惜您的讚美和笑容。讚美和鼓勵是兒童成長不可缺失的陽光與雨露,會讓他們更加自信愉快,也會令他們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如果您想培養一位健康、自信、快樂並有主見的孩子,請您用心的去發現孩子點點滴滴的優點並加以讚美。
  • 讀書是幼兒學習語言的主要途徑之一。作為語言的輸入過程,讀書、聽故事對兒童的語言和智力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家長朋友能經常給小朋友們讀讀書、講講故事,將會大大增強他們的辭彙量和對語言的領會能力,思考能力和想像能力。
  • 學者Mikulecky研究發現,優秀閱讀者的父母有以下特點:他們只是幫助孩子閱讀,而非只是簡單的教授。他們不會讓孩子心情沮喪,而是鼓勵提問且具有幽默感,他們喜歡猜想故事情節,他們鼓勵孩子多讀並講訴自己喜歡的故事。
  • 我建議家長朋友如果有時間和精力的話,多增加一些讓孩子瞭解社會的機會。為他們多打開幾扇通往外部世界的窗戶,也許孩子在其中就會找到自己的興趣愛好,甚至將來人生的方向。
  • 作為父母,我們經常經歷一些「壞日子」。在「壞日子」裏,一切好像都與您不對勁......父母這個角色有時充滿了快樂,但同時也是一個壓力很大,讓人身心都很疲倦的事情,由此引發的生氣、發火、壓力過大都是正常的,但是我們還是要盡力把這種負面的情緒降到極低點。

  • 與別人保持良好的友誼是一種社交能力,對於孩子認識自己、他人與周圍的環境會有很大的幫助,也會減少孩子們在社會生活中的壓力,甚至於對於孩子成年後與異性的正常相處,事業的成功都不無關係。如果家長朋友們能在這一方面多多關心支援兒童的的成長,可能會起到一些積極的效果。
  • 中國自古就有「揠苗助長」的故事,農夫為了自家地裏的秧苗長得快一些,就把每顆秧苗拔高了一點兒,結果這些秧苗不但沒長高,反而很快就枯死了。心理學家David Elkind 在25年前就提出了「催促兒童 (Hurried child) 」這一問題,25年後的今天,他認為這種情況變得更加嚴重了,孩子們變成了外表稚嫩、內心複雜的「小大人」。
  • 一次我與一位心直口快的南非老師聊天,她半開玩笑的對我說:「你們中國家長在一起講話的時候像在互相喊叫一樣,聲音太大了,還有許多中國人在超市里購物時推來推去的,為什麼會這樣?」聽到這兒,我不禁漢顏,慚愧地很,我不也有這樣的問題嗎?眾所周知,中國家長以重視子女的教育出名,可是由於在大陸「受党文化」的影響,我們自身存在著許多自己都沒有認識到的「粗魯」行為,就使我們有時與西方文化格格不入......
  • 我一歲大的女兒喜歡跳舞。一聽到音樂,無論何時何地,她的臉上都會綻放出燦爛的笑容,然後靠在沙發、椅子或父母的腿上,開始左右晃動還有踏地板。有時,她小小的心靈完全陶醉在音樂之中,她的四肢著地來回搖晃,或者小心翼翼地抬起一條腿做出旋轉的動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