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點還是晚點 結婚有理想年齡嗎?

人氣 5
標籤:

【大紀元12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游悠綜合編譯)這個時代的許多年輕人都在等待,等待一種該結婚了的感覺,有些男女朋友選擇保持單身身份但是相處在一起的狀態下,然後拖延個幾年再結婚。這或許是說明在各種族與各社經族群中普遍發現首次婚姻年齡穩定上升的一個理由。從1980年起,美國人口普查資料中發現:現在結婚的平均年齡是有史以來最老的:女性差不多是26歲,男性則是28歲。

《今日美國》報導,隨著年輕人結婚等待期間越來越長,是否「等待」是個好主意的爭議也不斷出現。假使如此,那多大才是合適的?那些倡導婚姻在20出頭至25歲間的人的理由是夫妻可以一起「成長」,且最重要的是生孩子時間不宜太晚;但其他認為25歲以後至30歲出頭的人則覺得成熟會產生更愉快的相處結合,並且得到更好的經濟保障。

因此,研究者、社會學家以及家庭專家更仔細地研究在晚婚趨勢背後隱藏的態度,來看看是否真得有符合婚姻生活利益且極小化一些問題的所謂「適婚年齡」。

社會學家、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社會和公眾政策專業的安德魯.車林(Andrew Cherlin)教授說:「最好青少年時期不要結婚。除此之外,其他的時間都是理想的年齡。」

1946年蓋洛普民意調查(Gallup Poll)數據顯示:最普遍認同的男性結婚年齡是25歲;女性則是21歲。六十年後,在蓋洛普的電話訪查約500個成人中,理想的男性結婚年齡增加至27歲;女性則增加至25歲。

研究者發現,在資料中顯示那些在20歲前結婚的人,比其他年齡層有2至3倍離婚的機會。但研究還未定論:是否在特定年齡結婚可能促進關係並維繫婚姻。

一項由德克薩斯大學(University of Texas)社會學教授諾維.格倫(Norval Glenn)起草的研究發現,在25歲前結婚的人比25歲後的人快樂程度高一點,也比較少有分手的機會;研究也顯示25歲前結婚的人比起30歲以上才結婚的人更顯著地滿足婚姻關係。

但2007年賓州州立大學社會學家Paul Amat與共同研究人在書中提到的卻完全相反。該研究使用不同的信息和不同的基準,並且發現晚婚受益較多。他提及:「我們發現晚婚不是一件壞事,也的確改善了不少婚姻的狀態。」

美國楊百翰大學家庭生活學院副教授杰森.卡羅(Jason Carroll)於未發表的2本著作草稿中,重新檢閱2004至2006年的448道題目的學生問卷資料。其中一項研究跨國788位年齡層18至25歲,分佈於5間學校的大學生。當問到「你認為你已經準備好要結婚了嗎?」問題時,大部分的學生都答「否」,其中男性占60%,女性占67%;只有9%的男性與5%的女性答案為「是」。接近1/3的男性以及28%的女性認為「在一些情況下為「是」;一些情況則為「否」。」

其他的研究則詢問年輕的成年人以及他們的雙親關於最好的結婚年齡。5個大學536位學生樣本顯示25歲最理想;446位母親與360位父親則認為26歲比較好。

婚姻在過去是踏入成年期的第一步,但現在則通常是最後一步。擔憂這個趨勢的人包括有媒體婚戀專家埃普(John Van Epp)以及家庭治療師Alan Singer。兩個人都表示許多年輕人都將婚姻視為遙遠未來的事情。

埃普在今年夏天設計了一個關於25歲至30出頭結婚的影響計畫。Singer的部落格上敦促父母親改變「等待結婚信息」的觀念。他特別擔憂醫學治療不孕症的進步技術會給於夫妻錯誤的觀念。

南加州大學生殖內分泌和不孕系主任李察德.保羅森(Richard Paulson)就提到:一般情況下,女性應該在30歲至35歲前懷孕生子。

由美國政府支持的國家健康婚姻資源中心(National Healthy Marriage Resource Center),雇用了一位市場研究公司,針對3600位18至30歲成年人進行人口統計調查,最終結果預計於明年公布。初步結果顯示出相當明確又分歧的態度——從等不及要結婚到懼怕結婚。超過20%一點的樣本有很低的動機想結婚;他們認為這樣會對其自主性造成一些風險,害怕以後會離婚。

研究者表示,受高等教育者,離婚率較低。擁有大學學歷者比較晚婚,他們也擁有較好的工作和較高的所得。但一項從美國教育評審會(American Council on Education)2006年普查資料的分析來看,25-29歲年輕人中僅有35%具有大學或更高的學歷。


(MOHAMMED SAWAF/AFP/Getty Images)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台青年不婚不生 成「超低生育率」區
加拿大將嚴打假婚姻
你是早婚還是晚婚型?
全英最老夫妻  加起來共205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