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唐 韓愈:送孟東野序

韓愈
font print 人氣: 534
【字號】    
   標籤: tags:

(『送孟東野序』全文表面是對懷才不遇的孟郊的勸慰,實則闡述了“不平則鳴”的中心論點,這亦正是作者對文學創作動力的一種認識與見解。全文論證的結果,似乎歸結於天命,然而這只是委婉其辭的含蓄表達而已。作者表面上說是天意所決定,實則是指斥當時統治者階層和社會不重用人才。

文章運用比興手法,從物不平則鳴,寫到人不平則鳴。全序僅篇末少量直接著墨點到孟郊,卻又緊繞孟郊其人其事而鋪陳,言在彼而意在此,寓意深刻。歷數各個朝代善鳴者時,句式極錯綜變化,在佈局謀篇上體現了其獨到的造詣。清人劉海峰評為“雄奇創辟,橫絕古今”。)

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草木之無聲,風撓(1)之鳴;水之無聲,風蕩之鳴。其躍也,或激之;其趨(2)也,或梗(3)之;其沸也,或炙(4)之。金石之無聲,或擊之鳴;人之於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而後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懷。凡出乎口而為聲者,其皆有弗平者乎?

樂也者,鬱於中而泄於外者也,擇其善鳴者,而假(5)之鳴:金、石、絲、竹、匏(音:袍)、土、革、木(6)八者,物之善鳴者也。惟天之於時(7)也亦然,擇其善鳴者而假之鳴:是故以鳥鳴春,以雷鳴夏,以蟲鳴秋,以風鳴冬。四時之相推敓(音:奪)(8),其必有不得其平者乎?其於人也亦然。人聲之精者為言,文辭之於言,又其精也,尤擇其善鳴者,而假之鳴。

其在唐、虞,咎(音:高)陶(9)禹其善鳴者也,而假以鳴。夔(音:魁)(10)弗能以文辭鳴,又自假於《韶》(11)以鳴。夏之時,五子(12)以歌鳴。伊尹(13)鳴殷,周公鳴(14)周。凡載於《詩》《書》六藝(15),皆鳴之善者也。

周之衰,孔子之徒鳴之,其聲大而遠。《傳》曰:「天將以夫子為木鐸(16)。」其弗信矣乎!其末也,莊周(17)以其荒唐(18)之辭鳴。楚,大國也,其亡也,以屈原(19)鳴。臧孫辰(20)、孟軻、荀卿(21),以道鳴者也。楊朱(22)、墨翟(23)、管夷吾(24)、晏嬰(25)、老聃(26)、申不害(27)、韓非(28)、昚(音:慎)到(29)、田駢(30)、鄒衍(31)、尸佼(32)、孫武(33)、張儀(34)、蘇秦(35)之屬,皆以其術鳴。

秦之興,李斯(36)鳴之。漢之時,司馬遷、相如(37)、揚雄(38),最其善鳴者也。其下魏晉氏,鳴者不及於古,然亦未嘗絕也。就其善者,其聲清以浮,其節數(39)以急,其辭淫以哀(40),其志弛以肆(41)。其為言也,亂雜而無章。將天醜其德(42),莫之顧耶?何為乎不鳴其善鳴者也?

唐之有天下,陳子昂(43)、蘇源明(44)、元結(45)、李白、杜甫、李觀(46),皆以其所能鳴。其存而在下者,孟郊東野(47),始以其詩鳴。其高出魏晉,不懈而及於古,其他浸淫(48)乎漢氏矣。從吾遊者,李翱(49)、張籍(50)其尤也。三子之鳴,信善矣!抑不知天將和其聲,而使鳴國家之盛耶?抑將窮餓其身,思愁其心腸,而使自鳴其不幸耶?三子者之命,則懸乎天矣。其在上也,奚以喜,其在下也,奚以悲?

東野之役於江南(51)也,有若不釋然者,故吾道其命於天(52)者以解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註釋】

1.撓:吹動。
2.趨:水勢疾流。
3.梗:阻塞。
4.炙:燒煮。
5.假:借助。
6.金石絲竹匏土革木:由金、石、絲、竹、匏、土、革、木八種材質製成的樂器。如鐘屬金,磬屬石,琴、瑟屬絲,簫、笛屬竹,笙屬匏,塤屬土,鼓屬革,柷、敔屬木。
7.時:季節。
8.推敓:敓同奪,推移。
9.咎陶:或作皋陶,傳說為舜的臣子,主管刑獄之事。《尚書》有《皋陶謨》篇。
10.夔:堯、舜時的樂官。
11.韶:虞舜時的樂曲名稱。夔作韶樂,以鳴揖讓之化。
12.五子:太康好獵,其弟五人,述大禹之戒,作歌以諷之。
13.伊尹:名摯,殷湯時的宰相,曾佐湯伐桀。《尚書》載有他所作《咸有一德》、《伊訓》、《太甲》等文。
14.周公:名旦,武王之弟。輔佐武王伐紂滅商,建立周王朝。後又輔佐幼主成王,曾代行政事,制禮作樂。《尚書》載有他《金縢》、《大誥》等多篇文章。
15.六藝:本指禮、樂、射、御、書、數。古時教六藝者,以六經為教本,故六經亦稱六藝。
16.木鐸:語出《論語.八佾》金口木舌的銅鈴,古代施政教振召集群眾所用。比喻宣揚教化的人。
17.莊周:即莊子,戰國時宋國蒙人,道家學說的代表人物。
18.荒唐:漫無邊際,荒誕不經。
19.屈原:名平,字原;又名正則,字靈均。戰國時楚人。楚懷王時任左徒、三閭大夫,主張聯齊抗秦。後遭讒被貶。楚頃襄王時,國事日非。秦兵攻破郢都,屈原投汨羅江自盡。著有《離騷》等。
20.臧孫辰:即春秋時魯國大夫臧文仲。《左傳》、《國語.魯語》載有他的言論。
21.荀卿:即荀子。戰國時趙人,儒家學者,著有《荀子》。
22.楊朱:字子居,戰國時魏人。其說重在為我愛己,拔一毛以利天下不為。言論散見於《孟子》、《莊子》、《荀子》、《韓非子》。
23.墨翟:即墨子。春秋、戰國之際魯國(一說宋國)人。墨家學說的創始者,主張兼愛、非攻、尚賢等。其言行主要見於《墨子》。
24.管夷吾:字仲,春秋時齊國人,輔佐齊桓公稱霸。後人輯有《管子》一書。
25.晏嬰:即晏子。字平仲,春秋時齊景公賢相,以節儉力行,顯名諸侯。其言行見於《晏子春秋》。
26.老聃:即老子。春秋、戰國時楚國人。道家學說的始祖,相傳五千言《老子》(又名《道德經》)即其所作。
27.申不害:戰國時韓人。相韓昭侯十五年,國治兵強,終其身,無有侵韓者。其學本於黃老,而主刑名,與慎到、韓非同為法家代表人物。
28.韓非:戰國時韓國公子,後出使入秦為李斯所殺。著名法家代表,其說見《韓非子》。
29.昚到:即慎到,戰國時趙國人,著有《慎子》。
30.田駢:戰國時齊國人,善辯論。著《田子》二十五篇,今已佚。
31.鄒衍:戰國時齊人。長於思辯,倡九州說、五德終始說,為陰陽家的先驅。著書立說,名重諸侯,燕昭王曾師事之。因其言論迂大而閎辯,齊人稱之為「談天衍」。
32.尸佼:魯人,衞商殃師之,著尸子。
33.孫武:即孫子,春秋時齊國人,著名軍事家,著有《孫子兵法》。
34.張儀:戰國時魏國人,縱橫家的代表人物。秦惠王時入秦為相,主“連橫”說,遊說六國與秦結盟,以瓦解“合縱”。
35.蘇秦:戰國時東周洛陽人,說燕趙韓魏齊楚六國,合縱抗秦。
36.李斯:戰國時楚國人。秦始皇時任廷尉、丞相。有《諫逐客書》。
37.相如:司馬相如,字長卿,西漢成都人。以辭賦見稱,著有《子虛賦》、《上林賦》等。
38.揚雄:字子雲,西漢成都人,善辭賦,著有《甘泉賦》、《羽獵賦》、《長楊賦》等,又有《太玄》、《法言》等專著。
39.節數:節奏短促。數︰頻繁。
40.淫以哀︰言辭淫靡,情調哀傷,不合中正之意。
41.弛以肆:弛,鬆弛,引申為頹廢。肆,放蕩。
42.醜其德︰憎惡他們的德行不好。
43.陳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人。韓愈《薦士》詩稱其“國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著有《陳伯玉集》。
44.蘇源明:字弱夫,武功人,天寶進士。詩文散見於《全唐詩》、《全唐文》。
45.元結:字次山,河南洛陽人。有《元次山文集》。
46.李觀:字元賓,趙州贊皇人。貞元八年與韓愈同登進士第。擅長散文,有《李元賓文集》。
47.孟郊:即孟郊,中唐苦吟派詩人,壯年屢試不第,仕途不暢,心情抑鬱,終生貧困、與韓愈交厚。
48.浸淫:逐漸滲透。此有接近意。
49.李翱:字習之,隴西成紀人,為韓愈的學生和侄女婿,有《李文公集》。
50.張籍:字文昌,吳郡人。善作樂府詩,有《張司業集》。
51.役於江南:指赴溧陽就任縣尉。唐代溧陽縣屬江南道。
52.其命於天︰他的命運由上天決定的。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夫當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在於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勞,此其患不見於今,將見於他日。今不為之計,其後將有所不可救者。昔者先王知兵之不可去也,是故天下雖平,不敢忘戰。秋冬之隙(1),致民田獵以講武,教之以進退坐作之方(2),使其耳目習於鐘鼓旌旗之間而不亂,使其心志安於斬刈(音:意)殺伐(3)之際而不懾。是以雖有盜賊之變,而民不至於驚潰。
  • 生而眇(音:秒)(1)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狀如銅槃(2)。」扣槃而得其聲。他日聞鐘,以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燭。」捫燭而得其形。他日揣籥(音:月)(3),以為日也。
  • 予嘗有幽憂之疾,退而閒居,不能治也。既而學琴於友人孫道滋,受宮聲(1)數引(2),久而樂之,不知疾之在其體也。
  • 國以任賢使能而興,棄賢專己(1)而衰。此二者必然之勢,古今之通義,流俗所共知耳。何治安之世有之而能興,昏亂之世雖有之亦不興,蓋用之與不用之謂矣。有賢而用,國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猶無有也。商之興也有仲虺(音:悔)(2)、伊尹、其衰也亦有三仁(3)。 周之興也同心者十人,其衰也亦有祭公謀父、內史過。兩漢之興也有蕭、曹、寇、鄧之徒,其衰也亦有王嘉、傅喜、陳蕃、李固之眾。晉而下,至於李唐,不可遍舉,然其間興衰之世,亦皆同也。由此觀之,有賢而用之者,國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猶無有也,可不慎歟?
  • 鹿畏貙(音:出)(1),貙畏虎,虎畏羆(音:皮)(2)。羆之狀,被髮人立,絕(3)有力而甚害人焉。
  • 關中風土完厚,人質直而尚義;風聲習氣,歌謠慷慨,且有秦漢之舊。至於山川之勝,遊觀之富,天下莫與為比。故有四方之志者,多樂居焉。
  • 扶風馬孺子言:年十五六時,在澤州,與群兒戲郊亭下。頃然,有奇女墜地,有光曄(音:業)然,被緅(音:鄒)裘,白紋之裏,首步搖之冠。貴游少年駭且悅之,稍狎焉。奇女頩(音:乒)爾怒曰:「不可。吾故居鈞天帝宮,下上星辰,呼噓陰陽,薄蓬來、羞崑崙而不即者。帝以吾心侈大,怒而謫來,七日當復。今吾雖辱塵土中,非若儷也。吾復且害若。」眾恐而退。遂入居佛寺講室焉。及期,進取杯水飲之,噓成雲氣,五色脩脩(音:修)也。因取裘反之,化為白龍,徊翔登天,莫知其所終。亦甚怪矣。
  • 麟(1)之為靈,昭昭(2)也。詠於詩(3),書於春秋(4),雜出於傳記百家之書。雖婦人小子,皆知其為祥也。然麟之為物,不畜於家,不恆有於天下。其為形也不類(5),非若馬牛犬豕豺狼麋鹿然。然則,雖有麟,不可知其為麟也。角者吾知其為牛也,鬣(6)者吾知其為馬。犬、豕、豺、狼、麋(7)、鹿,吾知其為犬、豕、豺、狼、麋、鹿。為麟也不可知,不可知則其謂之不祥也亦宜。雖然,麟之出,必有聖人在乎位,麟為聖人出也。聖人者,必知麟,麟之果不為不祥也。又曰:麟之所以為麟者,以德不以形(8)。若麟之出不待聖人則謂之不祥也亦宜。
  • 仕宦而至將相,富貴而歸故鄉,此人情之所榮,而今昔之所同也。蓋士方窮時,困阨(1)閭里,庸人孺子,皆得易(2)而侮之。若季子(3)不禮於其嫂,買臣(4)見棄於其妻。一旦高車駟馬,旗旄導前,而騎卒擁後,夾道之人,相與駢肩累迹(5),瞻望咨嗟(6);而所謂庸夫愚婦者,奔走駭汗(7),羞愧俯伏,以自侮罪於車塵馬足之間。此一介之士,得志於當時,而意氣之盛,昔人比之衣錦之榮者也(8)。
  • 自古受命帝王及繼體(2)守文之君,非獨內德(3)茂也,蓋亦有外戚之助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