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麗莎白女王的王室住地白金漢宮。(攝影﹕季媛/大紀元)

組圖﹕古都倫敦靜待神韻

2008年02月22日 | 08:02 AM

【大紀元2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季媛綜合報導) 結束了在德國杜伊斯堡﹑法蘭克福﹑荷蘭海牙的7場演出之後,神韻巡回藝術團來到了舉世聞名的古都倫敦。從2月22日(星期五)至24日(星期日)的4場演出,將在倫敦頂級劇院──皇家節日音樂廳(Royal Festival Hall)上演。

倫敦是英國首都﹐也是世界著名的金融、文化、藝術、教育的中心。她歷史悠久,名勝古蹟眾多,擁有許多世界一流的博物館、美術館和著名建築,是著名的旅遊勝地,每年吸引著大量的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到此觀光。倫敦還有著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演出,擁有世界頂級的劇院和高鑑賞力的觀眾。倫敦的教育發達,眾多的世界著名大學和其它教育機構,吸引著世界各地的學者來此求學深造。

白金漢宮(Buckingham Palace)

高精度圖片
伊麗莎白女王的王室住地白金漢宮。(攝影﹕季媛/大紀元)

高精度圖片
白金漢宮前廣場上的勝利女神金像。(攝影﹕季媛/大紀元)
高精度圖片
白金漢宮前廣場上的勝利女神金像。(攝影﹕季媛/大紀元)

高精度圖片
白金漢宮側門。(攝影﹕季媛/大紀元)

高精度圖片
換崗儀式前﹐皇家衛隊軍樂隊練習。(攝影﹕季媛/大紀元)

高精度圖片
觀看皇家衛隊換崗儀式的遊客和民眾。(攝影﹕季媛/大紀元)

1703年建成的白金漢宮,一度曾做過帝國紀念堂、美術陳列館、辦公廳和藏金庫,1825年改建成王宮建築。1837年維多利亞女王繼位起正式成為王宮,現仍是伊麗莎白女王的王室住地。女王召見首相、大臣,接待和宴請外賓及其他重要活動,均在此舉行。

白金漢宮王宮內有典禮廳、音樂廳、宴會廳、畫廊等六百餘間廳室,收藏有許多繪畫和精美的紅木家具,藝術館大廳內專門陳列英國歷代王朝帝后的100多幅畫像和半身雕像,宮前廣場上豎有勝利女神金像和維多利亞女王坐像,此外還闢有一座佔地40英畝的御花園。

白金漢宮的皇家衛隊每年4至9 月上午11:30至12:00舉行換崗儀式,其他月份每兩天11:30舉行一次,在軍樂和口令聲中,作各種列隊表演,並舉槍互致敬禮,是觀光客的必到之處。

千禧大轉盤(倫敦眼,The London Eye)

高精度圖片
「倫敦眼」摩天大轉盤,高達450英尺(135米),有60個20人座的封閉座艙。(攝影﹕季媛/大紀元)

高精度圖片
「倫敦眼」摩天大轉盤,高達450英尺(135米),有60個20人座的封閉座艙。(攝影﹕季媛/大紀元)

高精度圖片
泰晤士河夜景。(攝影﹕季媛/大紀元)

「倫敦眼」是一個摩天大轉盤,高達450英尺(135米),有60個20人座的封閉座艙,帶著乘客「飛」在這個首都中心的上空,俯瞰方圓25英里範圍內的壯麗景色,過程中有相關解說,把視野內的主要地標介紹給乘客。

「倫敦眼」在夜間則幻化成了一個巨大的藍色光環,大大增添了泰晤士河的夢幻氣質。

大笨鐘和英國議會大廈 (Big Ben and Houses of Parliament)

高精度圖片
座落在泰晤士河邊的大笨鐘和英國議會大廈。(攝影﹕季媛/大紀元)

高精度圖片
大笨鐘。(攝影﹕季媛/大紀元)

高精度圖片
英國議會大廈。(攝影﹕季媛/大紀元)

高精度圖片
大笨鐘和英國議會大廈夜景。(攝影﹕季媛/大紀元)

高精度圖片
大笨鐘夜景。(攝影﹕季媛/大紀元)

在英國國會大廈一側,泰晤士河畔,矗立著一座97米高的鐘樓,這就是舉世聞名的大笨鐘。每到整點,大笨鐘便會響起報時鐘聲,通過兩個擴音器傳向整個倫敦。

大笨鐘建成於1858年,據說是為替代毀於火災的威斯敏斯特宮的大鐘而建。大笨鐘的四方鐘面分別為23平方英尺,其中每面的圓形表盤都以312塊白色玻璃拼嵌而成,配上黑色的14英尺長的分針和2 英尺長的時間刻度,分外醒目。尤其是夜色降臨時,輝煌的燈光將大笨鐘整個鐘樓映照的金碧輝煌,更顯出四面表盤的白亮光彩,加上泰晤士河中的倒影,真是一派流光溢彩。

大笨鐘素以走時準確著稱,鐘樓內的鐘室裝置複雜而精準,除了二戰時期短暫的3次故障和1976年的大修以外,大笨鐘幾乎沒有超過一秒的誤差,儘管如此,每天大笨鐘的走時都要與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核對2次,以確保其準確度。

對英國人而言,大笨鐘不僅是值得驕傲的精密建築,更是英國人堅強精神的代表。在二戰中,大笨鐘每時照常響起的報時聲激勵了所有遭受頻繁空襲的倫敦人,現在每年11月的首個星期天即休戰紀念日,當大笨鐘在上午11:00響起紀念二戰英國士兵的鐘聲時,整個倫敦都會進入默哀之中。

倫敦塔 (Tower of London)

高精度圖片
倫敦塔城堡群。(攝影﹕季媛/大紀元)
高精度圖片
倫敦塔城堡群。(攝影﹕季媛/大紀元)

1078年,威廉一世在泰晤士河的北岸建造了堡壘倫敦塔,以此證明保衛倫敦的決心和實力。隨著歷史變遷,倫敦塔的軍事意義愈來愈淡薄,而其中發生過的種種事件,經過時間和文學的渲染,令倫敦塔的傳奇性愈加濃烈。

倫敦塔是以白塔為中心的群塔建築,白塔周圍的威克菲塔和比徹姆塔等13座塔建成於13世紀,以環衛白塔之勢林立。

英國歷代國王加冕前都要住在倫敦塔,有著王宮身份的倫敦塔最具吸引力的,就是展出王室珠寶的珍寶屋,嵌以世界最大鑽石「非洲之星」的十字權杖、英王室御劍、大主教所贈的珠寶裝飾佩劍、英國國王使用的中世紀金聖油瓶和油匙、英王加冕長袍、御用珠寶、珍藏金王冠、維多利亞女王鑲有317克拉鑽石的帝國皇冠等都陳列於其中的玻璃櫃裡,玻璃櫃上方的屏幕則播放著這些珍寶的全貌、說明以及現任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加冕禮,以便遊客更好的了解這些珍寶的作用和意義。

近千年來,倫敦塔扮演過堡壘、皇宮、監獄、博物館、軍械庫等角色,目睹了英國歷代王權的激烈爭奪,現在只有仍守衛於此的紅衣黑帽的衛兵還遵從著每晚十點的鎖門儀式,而守衛們也成了觀光客追逐的焦點。

塔橋(Tower Bridge)

高精度圖片
泰晤士河下游的塔橋是倫敦古建築中的精品。(攝影﹕季媛/大紀元)

泰晤士河幾乎是倫敦的代名詞,不僅因為河岸聚集的眾多重要建築,泰晤士河的多座橋樑也是倫敦古建築中的精品。泰晤士河下游的最後一座橋,就是以塔為基而聞名世界的塔橋。

塔橋建於1886年,至1894年完工。塔橋之名源於橋兩端的兩座塔樓,塔樓以花崗岩和鋼鐵為主材料,5層塔身共高40多米,建築於7.6米的兩個基座之上。塔樓的四邊為高出主體的方形尖塔,4個較小的塔尖圍繞在最高的塔樓尖頂四周,頗有氣勢。

在相距60米的雙塔之間,以雙塔為橋基,建有一高一低兩座橋樑。下層為6車道寬的通車橋樑,為了便於大型船只通過,下層設計為左右兩塊活動橋面,每日兩次橋面會向上折為八字形讓船只通行,令眾多遊人稱奇。下午2點左右最有可能目睹這一景觀。

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

高精度圖片
大英博物館中心的玻璃屋頂大廳。(攝影﹕季媛/大紀元)

高精度圖片
大英博物館中的埃及藝術館。(攝影﹕季媛/大紀元)

大英博物館是全球少有的堅持免費開放的博物館,其藏品之豐,難以計數,僅10大展館中的陳列藏品就已令人目眩。其中最負盛名的當屬希臘羅馬藝術館。希臘羅馬藝術館設有22個陳列室,涵蓋了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5世紀的希臘文明,其中8展室的來自雅典帕特農神廟的埃爾金大理石雕,自1816年進入大英博物館起就是該館的鎮館之寶。

埃及藝術館是大英博物館的另一處重要展館,埃及羅塞塔碑、法老阿孟霍特普三世(Amenhotep)頭像、特美西斯二世(Ramesses)頭像等珍貴藏品使這裡成為埃及文明的主要保存地之一,其中位於25展室的羅塞塔碑的碑文為公元前196年的法老政令,正是通過它的碑文,學者終於解讀了古埃及象形文字。

大英博物館的東方藝術館也是一處重要展區,其中包含不少珍貴的中國文物,如東晉顧愷之的《女史箴圖》、敦煌經卷、宋羅漢三彩像和宋、明名畫等。

2000年,位於大英博物館中心的伊麗莎白二世大廳建成,這是博物館原中央庭院的改建工程。由1656塊各種形狀的玻璃構成的屋頂是其亮點所在。大廳中央的閱覽室,四周的樓梯通向各大展廳。自大廳建成後,就成為大英博物館的中樞地帶,並與博物館大門的古羅馬圓柱一起,成為博物館的象徵性景觀。

西敏寺(Westminster Abbey)

高精度圖片
西敏寺是英國的聖地﹐也是倫敦最傑出的歌德式建築。(攝影﹕季媛/大紀元)

高精度圖片
從1066年迄今﹐英國所有國王和女王幾乎都是在西敏寺加冕。(攝影﹕季媛/大紀元)

西敏寺是英國的聖地,它既是英國君主的陵墓所在地,也是倫敦最傑出的歌德式建築。

英國皇室的重要正式場合幾乎都在西敏寺(Westminster Abbey)舉行,其中最重要的當然是英皇登基大典。從1066年迄今,除了兩次例外,英國所有國王和女王都是在此地加冕,死後也多半長眠於此,西敏寺忠實地紀錄了英國皇族每一頁興衰起落歷史。

這座古老的教堂,全部是石造的,教堂內有拱門圓頂,100多尺高構造複雜的穹頂,由穹頂掛下來的華麗大吊燈和地上紅地毯顯得莊嚴華麗;內部飾有許多彩繪玻璃。寺內除了有許多禮拜堂外,還安置無數名人墓碑,包括丘吉爾、張伯倫、史考特、莎士比亞、牛頓、達爾文、狄更斯等在內的政治家、詩人、藝術家等知名人士,以及許許多多的無名戰士都在此安息。後來因場地有限,部分偉人的墳墓被遷移到聖保羅大教堂。

特拉法加廣場 (Trafalgar Square)

高精度圖片
19世紀英國海軍英雄納爾遜上將的彫像矗立在56米高的圓柱上。 (攝影﹕季媛/大紀元)

1805年,英國在對法國和西班牙聯軍的西班牙特拉法加海戰中大勝,自此完全奪得了海上霸權。英國海軍的傑出將領納爾遜上將領導了這場戰役,不幸的是他也在戰役中殉職。20年後,英國在倫敦市中心修建了紀念性的特拉法加廣場,廣場一旁就是英國海軍總部,其拱門一眼就可望見。

在特拉法加廣場中央,有一根立於四方石基上的圓柱,高達56米的圓柱之上樹立著5米多高的納爾遜將軍雕像,這一宏偉的紀念物是1840-1843年間由幾位著名雕塑家和設計師共同構思完成的。圓柱的基座四面飾有紀念大英帝國幾大戰役的歷史場景和浮雕,基座周圍則置有四只巨大的青銅獅子雕像。

特拉法加廣場是世界上著名的廣場之一,對倫敦具有重要的意義。每年12月31日倫敦最盛大的新年慶典都在特拉法加廣場舉行,成千上萬的人來到特拉法加廣場,等待充滿歡樂的新年鐘聲。特拉法加廣場也是倫敦最高聖誕樹的放置地,聖誕樹是在每年聖誕節由挪威王室送給倫敦的,因而每年的聖誕夜特拉法加廣場都會成為狂歡的不夜天。平時在特拉法加廣場舉行的音樂會、表演、集會、遊行和慶祝活動等,更是不勝枚舉。特拉法加廣場的熱鬧景象終年不休。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