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家庭式戒毒 台灣愛送泰北

牧師張雨 十年獻大愛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台灣紅絲帶基金會前往泰北戒毒中心實地考察,並提供物資,送愛到泰北。(自由時報記者胡清暉攝 )

【大紀元2月26日訊】〔自由時報記者胡清暉/泰國清萊報導〕電影「異域」、「孤軍」的國軍後代,約有十萬人分布在泰北的清邁、清萊、美豐順三省,當地物質條件普遍不佳,且不少人染上毒癮,因此,牧師張雨十年前在泰北山區的聯華村成立戒毒中心,以家庭式戒毒的方式協助戒毒,進而避免感染愛滋,目前已協助二千人次,還有七、八對毒癮男女在戒毒過程中相識,因而結婚。

泰國北部地近金三角,昔日是鴉片產地之一,不少人以種植罌粟花為生,長期接觸下來,經常有全家輪流拿煙管吸鴉片、注射海洛因,還有一些毒癮者是因為小時候生病,家人讓他吸鴉片舒緩症狀、止痛,結果一吸就上癮,最後因為共用針具相互傳染愛滋。

有鑑於此,張雨在十年前草創新生命福音戒毒中心,初期協助毒癮者戒毒,但他發現成效不佳,因為毒癮者一旦離開戒毒中心,很容易又抗拒不了家人、朋友的誘惑,因而重新開始吸食,因此,他後來採取家庭式戒毒方式,「一人吸毒,妻小們住進戒毒中心」,讓毒癮者戒毒、配偶打工,並提供小朋友華文教育。

戒毒中心占地一千畝,猶如小村落,每天五時半起床,開始做早操、晨禱、唱詩歌,在吃完早餐後,從上午八時工作到十一時三十分,分工種菜、放牛、養豬,中午午休過後,再勞動三小時。

戒毒中心主任楊文勝說,目前生產的糧食可供戒毒者自給自足,原則上給予戒毒者半年時間,但也有一些人攜家人長住,或是把子女送來免費學習華文。

「我曾經吸毒三十八年,直到進入戒毒村之後,好不容易戒了毒,也找到另一半」,一名成功戒毒者回憶,幾十年前當地是鴉片產地,許多店家公開販售,幾塊錢就可買到,他從小就跟著父親一起抽鴉片,但長期吸毒,沒有固定工作,也沒人敢嫁給他,直到戒毒後,他才認識戒毒中心的另一位女性戒毒者,已於三週前結婚。

他們戒毒癮 找到真愛

目前在戒毒中心擔任翻譯、管理總務工作的袁美玲,十年前也曾是毒癮者,長期吸食、注射海洛因或白粉,後來戒毒後,就待在戒毒中心工作,認識另一名戒毒者魯世興,因而結婚生下兩名子女。

袁美玲回憶,戒毒過程全身都在痛,還會拉肚子,但真正難戒的是「心癮」,因此,若有宗教力量支持,以及旁人的關懷鼓勵,會有所幫助,她也願意把餘生奉獻給上帝。

台灣紅絲帶 跨海援助

由前衛生署長、現任立委涂醒哲擔任董事長的台灣紅絲帶基金會,長期致力於愛滋防治,近年來輔導全台二十五個大專院校、高中職成立「紅絲帶社團」,宣導愛滋防治,前天率領二十多位的愛滋防治培訓志工前往泰北的戒毒中心、愛滋營了解實況,並給予物資援助,送愛到泰北。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