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海漫遊】廊柱間的書法家黃天素

嫣華 採訪報導
font print 人氣: 18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月10日訊】2006年六月曾在台中縣立港區藝術中心由歷史博物館主辦一場書法展「硯田筆耕─黃天素百年書法紀念展」,是為了紀念1907年出生九十歲去世的一代書法家黃天素,展出了六十幾幅的書法作品。展覽上大部分是大字體的字畫,讓人大老遠就能清楚看到,然而,黃老先生為什麼這麼愛寫大字呢?原來,在他的家鄉-鹿港,黃天素老先生早就在很多廟宇的廊柱間、匾額上留下了很多大字。


黃天素百年書法紀念展說明

萬毫齊力 陽剛之美

黃素字天素,號絢章,又號天章閣主人。這一位一生執守著鹿港的書法家,在當地的大小廟宇中,留下不少書畫手跡。我們前往鹿港廟宇中去走訪,發現黃老先生的作品中以魏碑和隸書居多,而展場上放眼所及都是巨幅的大字書法。黃天素先生的魏碑書風,師法晚清的書法家趙之謙,著重在萬毫齊力,表現出盛氣的陽剛之美,而老先生則更加充分的發揮這種特徵,再加上他自創的風格變化,筆法具有非常淳厚的鄉野風,以及雄壯的氣勢。

聞名台灣的鹿港小鎮,在清朝時期,曾經是交易繁榮、熱閙的港埠,雖然它已經失去了昔日的風華,卻也留下了很多古蹟以及人文采風,在這裡雖然我們也可以看出昔日鹿港商人重視文人藝術的情況。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鹿港古樸的味道也漸漸的失去了,現在,只能在眾多廟宇之間,去尋找古老的記憶。

一提到黃天素老先生的性格,有幾個常常跑去跟他一起喝茶、跟他請益書法的朋友們,都異口同聲的說,老生生的個性非常的豪放爽朗,正如他寬廣粗獷的字體一樣;從來不倚老賣老,就算在當時,已經成為揚名海內外的書法家了,他還是親自泡茶招待,那些找他交流學習書法的朋友,我們由此也可以看到,他謙遜和譪的處世態度。黃老先生的魏碑書法不但獨步藝壇,而且遠近馳名,除了在國內各大展覽常有個展聯展外,並先後在美國、法國、瑞士、德國等國舉行個展,深獲各界好評。其作品廣受各地及友邦人士珍藏。

招牌成精神象徵

黃天素老先生揮毫寫下來的大字,充滿了律動感,既寬且厚的筆墨,極具獨創性,往往讓看過他的字畫的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而有別於其他廟宇中看到的恢宏大度的大字體,黃天素在新祖宮留下的字畫,則顯出他也有另一種清雅秀逸的風格。施先生說:「什麼字,什麼體都有人寫,他的主要特點就是他氣勢特別強勁,所以適合這個魏碑體。人家說他的成名在魏碑,其實我覺得主要還是在他的筆畫、他的神韻,除了魏碑,他寫隸書也是一樣有這個氣勢」。


風調雨順-黃天素作品

黃老先生在龍山寺寫魏碑體時,約是他三十歲時,算是當時最年輕的一個書法家。留在壁面與廊柱之間的書法,看起來不但格外的堅定剛毅,而且還流露出端莊穩重的獨特風味。龍山寺建於乾隆年間,被稱為台灣佛教的開山寺,為台灣的一級古蹟;然而,在經過一次大地震之後,這座令建築界讚賞的古老廟宇,現在成為一座等待修建的廟宇,也比較不容易看不到它昔日的輝煌氣派。


廊柱間的書法

雕塑家黃映蒲表示:「黃天素老先生寫的字很飽滿,且蒼勁有力,看到他的字,會有一股淒涼的感覺,但是又很有能量,而且會鼓動生命力,所以真的很好。黃老先生幫我題寫雕塑事務所等字,每當我看完都會讓我很感動,覺得如果不更加努力,會對不起他」。
保持著古風的鹿港,匾額除了用於廟宇中,一般的商家也會使用,經常用於商店的招牌,或者拿來做為褒獎、餽贈的貴重禮品,平常高高的懸掛在營業場所的牆壁上。黃老先生在不收費的情況下寫了許多當地的招牌,很多數十年老店的店家,把這些招牌當成商家的精神象徵。

價值不斐的筆

黃老先生的三子黃世芳說道:「父親一生裡面寫過最多的字應該就是龍飛鳳舞。因為一般我們的習俗,就是喜歡討個吉利,而這個龍飛鳳舞在我們來講,它是一個很討喜的句子,是句吉祥話。例如像這個舞字,故意把它寫成虎尾(虎尾就是一筆下來,頓頓頓…….頓到最後,要頓得流暢、沒間斷),閩南語叫做「好尾」,諧音也就是好結局的意思。有很多朋友或者是鄰居,他們家裡都掛著一個龍飛鳳舞的字」。


黃天素先生揮筆寫字

而為了流利順暢的寫大字,黃天素煞費苦心的找大筆,同時為了要找到一支能夠讓他像行雲流水般揮毫的好毛筆,黃天素付出了一般人想像不到的代價。早期時代,東西是物以稀為貴的,黃天素告訴他的子孫們,他以大概一甲地的等值,去換了這一支毛筆,所以也是得來不易,黃世芳認為這隻筆是他父親一生裡面最珍貴的筆,而且他揮毫所寫的字,很多都是出自這一隻毛筆。

書法大師由於常常有很多親朋好友前去求取字畫,黃天素只好全家總動員,他的三子黃世芳,幫忙裱背字畫,而兩個孫子,則要當書僮幫忙磨墨。黃天素的孫子們大概小學三、四年級,身高約能搆到阿公寫字的書桌時,就要幫阿公磨墨,因為硯台或墨都相當大的,所以磨的時候,得把身體的力量壓到兩隻手上。雖然磨墨的過程比較枯橾,但對黃天素的孫子們來講,卻是培養耐心的好機會。「其實我覺得阿公對我們影響滿大的是,他寫的內容中有包括朱子家訓等等,往往字畫在送出去之前都會先吊在家裡,那我們常常耳濡目染,就變成我們生活的價值,也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很深,我想這一點是對我們影響很大的。」黃天素的孫子們如此說道。

黃老先生留下了很多餽贈親朋好友的書法作品,我們從其中可以看到老人家重人情、提攜後進的心情;而在流逝的時光中,書法招牌不但為歷史傳承作證,也展現了文人一心推動書法藝術的用心。
雖然我們沒有趕上那個時代,再也沒有機會親眼一睹黃老先生揮毫的風采,不過他終其一生維繫著傳統文化,為鄉里的藝術奉獻心力的熱情,到現在,都還讓後輩們深深的感到敬佩和景仰。@*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擔任有關聲學和影像的工作,卻一腳踩入古調的簫聲裡,廖錦棟好像是一個穿梭古今的雅士,在最先進的科技和古老的音律之間。對他而言,能開拓簫的另一片天地是他很享受的一個過程,簫的性能再提升,人們會更陶醉在迷人的簫聲裡。
  • 陳冠宇覺得要詮釋一首樂曲一定要注意原創者內心所要表達的東西,演奏者必須忠實的呈現出來。即使呈現的方式不同,演奏者可以有自己的想法,跟自己的不同的創新,但是一定要注重原創者所要的東西。
  • 膠彩畫源於中國唐朝時期,當時是被用來繪製金碧輝煌的宮廷建築,承傳到日本之後,他們將膠彩畫發揚光大,廣為畫家所喜愛,發展到後來更成為日本的國畫。金跟銀很明顯的有突出的感覺,這也是膠彩畫特色中,一種具有別致的裝飾作用。
  • 「尋找國寶新感動!」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推出「沉浸故宮數位展——捕捉靈光:尋找新感動」新媒體藝術展,結合投影、互動科技與沉浸式劇場等創新體驗,全新演繹故宮《谿山行旅圖》等經典文物。故宮歡迎民眾闔家蒞臨參觀,感受藝術的靈光。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表示,四月春暖花開,正是春遊好時節,故宮北部院區推出第二季「國寶聚焦」等珍品,邀請民眾品味書畫雅趣,共享春日美好時光。
  • 「情」字是描述心的距離,舉凡君臣、師生、親子、手足、夫妻、知己及陌路、神凡,都有情的展現空間。故宮南院「翰墨空間–故宮書畫賞析」12月30日起以「情為何物」為題展出26(組)件書畫,呈現人世間不同情感的面貌。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院正在展出「愛硯成痴」特展,一百多件硯石各具風格,件件值值細細品味。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院即起推出年度大展《無界之涯──從海出發探索十六世紀東西文化交流》,集結北院及法國、荷蘭、日本等12家國內外館所的珍貴典藏,呈現16世紀亞洲、歐洲、美洲經由航行所展開的交流故事。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即起推出「祀與戎:古代兵器攻略」特展,讓民眾在近距離欣賞青銅兵器精湛工藝的同時,走入三千多年的歷史長河,認識古代「冷兵器」與「熱血戰爭」交織出的權力故事,感受故宮版的「冰與火之歌」。
  • 無論古今,藝術家創作常以自然為師,像不像「幾」分樣,活靈活現的動物更是藝術家們汲取靈感的泉源,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人氣國寶展11月起由郎世寧〈百駿圖〉領軍,搭配清代〈肉形石〉及明代〈貼金鴨薰〉等6組件器物精品,邀觀眾品味藝術家們出神入化的「寫真」技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