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讀唐詩】長孫皇后〈春遊曲〉

明珠
font print 人氣: 214
【字號】    
   標籤: tags: ,

唐太宗文德順聖皇后長孫氏,史稱文德皇后或長孫皇后;因三國時魏文帝郭皇后亦稱文德皇后,故後世著述中多稱為長孫皇后以示區別。長孫皇后是中國歷史上最賢德的皇后。包括筆者在內,至今都有很多人非常景仰長孫皇后。有關她的事蹟,我想各位讀者也一定是耳熟能詳,不需要筆者多做介紹。

史書記載長孫皇后「嘗撰古婦人善事,勒成十卷,名曰《女則》,自為之序。(《舊唐書.后妃上》)」只可惜長孫皇后的著述沒有流傳下來。《全唐詩》中僅收錄了長孫皇后詩一首,其中的「林下何須遠借問,出眾風流舊有名。」更是被很多人喜愛的詩句。在中國古代女性的詩詞作品中,筆者最喜愛的就是此詩。因此,筆者詳細的講解一下這首詩:

長孫皇后【春遊曲】(《全唐詩.卷005_001》)

上苑桃花朝日明,蘭閨豔妾動春情。
井上新桃偷面色,簷邊嫩柳學身輕。
花中來去看舞蝶,樹上長短聽啼鶯。
林下何須遠借問,出眾風流舊有名。

「上苑」即皇家園林。「朝日」這個詞在古文中常被用來表示「古代帝王祭日之禮」或「帝王坐朝聽政之日」,但在唐詩中它又常被用來表示「早晨的陽光」或「明媚的清晨」;如宋之問的〈折楊柳〉:「玉窗朝日映,羅帳春風吹。」韓愈的〈庭楸〉:「朝日出其東,我常坐西偏。」等;因此在本詩中「朝」的讀音是「昭」。「蘭閨」在本詩中是指后妃的宮室,出自《後漢書.皇后紀贊》:「班政蘭閨,宣禮椒屋(與「蘭閨」同義詞)。」後來也被用來泛指女子的居室。「豔妾」這個詞可能是長孫皇后的原創詞,在唐代以前的詩文中未見有其她女子用這個詞來自稱,唐以後也很少見,這個詞顯示了長孫皇后對自己容貌的自信。也就是說長孫皇后非常美。

「春情」這個詞很容易被現在的人誤解,因為明清以後的一些小說及詩詞中將這個詞的原意改變了。而在唐詩中很常見,如唐太宗的〈月晦〉:「披襟歡眺望,極目暢春情。」它的意思是「春日的情景、春日的意興」。唐朝的詩人張起 題為〈春情〉的詩有比較形象的詮釋:「畫閣餘寒在,新年舊燕歸。梅花猶帶雪,未得試春衣。」

「上苑桃花朝日明,蘭閨豔妾動春情」大意是:上苑的桃花在早晨的陽光照耀下明媚動人,後宮中美麗的皇后萌動了春天的意興。

「井上」的意思是桃樹的樹枝剛好就在水井的上面。「新桃」是指剛盛開的桃花,「偷」、「學」二字在本詩中用的非常巧妙,有此二字,全詩靈動脫俗,韻味十足。以「井上」對「簷邊」;以「新桃」對「嫩柳」;以「偷面色」對「學身輕」;不僅詞意對得恰到好處,而且平仄也是相對的,由此可見長孫皇后遣詞造句的功力非同一般。

「井上新桃偷面色,簷邊嫩柳學身輕」大意是:「水井上新開的桃花怎麼把皇后嫣紅的面色『偷』去啦,屋簷邊嫩綠的柳絲怎麼也學著那些身輕如燕的宮女在微風中婆娑起舞呀。」這一句的寫作技巧是,她不直接寫桃花的顏色是如何豔麗,而是說桃花的顏色還是從皇后的面色中『偷』去的;言外之意:桃花很美很豔麗,但皇后更美更豔麗!寫柳絲也是用這種方法。這種寫作技巧只能用兩個字來形容:妙!絕!

非常有趣的是,「偷」字的用法,唐朝以前沒見誰在詩中這樣用過。長孫皇后這一絕招卻被唐朝的幾位大名鼎鼎的詩人「偷」學了去,在詩中用的有聲有色。比如:王維〈奉和聖制十五夜然燈繼以酺宴應制〉:「仙伎來金殿,都人繞玉堂。定應妙舞,從此學新妝。」杜甫〈示從弟行軍司馬佐〉:「楚宮臘送荊門水,白帝雲碧海春。」白居易〈松樹〉:「幸有西風易憑仗,夜深送好聲來。」白居易〈題卷末戲贈元九、李二十〉:「一篇長恨有風情,十首秦吟近正聲。每被老元(元稹)格律,苦教短李(李紳)伏歌行。」溫庭筠〈太子西池〉:「柳占三春色,鶯百鳥聲。」等等,可謂不勝枚舉。

「花中來去看舞蝶,樹上長短聽啼鶯」大意是:「百花叢中美麗的蝴蝶飛來飛去,翩翩起舞;樹上的黃鶯忽長忽短的歡快的伴唱著清歌。」這一聯句的對仗也相當工穩,它還有一個用意是比喻大唐貞觀盛世欣欣向榮的清平之治。在貞觀之治時期,因為唐太宗虛心納諫,所以有很多名垂千古的賢臣如魏徵、房玄齡等忠心耿耿的輔佐唐太宗。此聯也為尾聯的抒情及評論作鋪墊。

「林下何須遠借問」,句中的「林下」原來的意思是「山林田野退隱之處或清幽之處」,這個詞多見於南朝的典籍中。在本詩中借指「高人隱士」,而筆者認為長孫皇后此句是借指像陶淵明這一類的高人隱士,因為陶淵明曾在兩首詩中用到「借問」這個詞。

東晉的陶淵明少有大志,他在〈雜詩(憶我少壯時)〉中曾說自己:「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也就是立志要為官輔佐君王,大濟蒼生,做一番驚天動地的功業。只可惜陶淵明未遇明君,在經歷了當時官場的黑暗後,陶淵明無法同流合污,故退隱歸田。他在〈歸園田居〉詩中曾說:「借問采薪者,此人皆焉如?」,在〈桃花源詩並記〉中也說:「借問游方士,焉測塵囂外。」這些詩都說明了陶淵明對世外桃源的嚮往和追尋。

因此,「林下何須遠借問」大意是說:「陶淵明啊,你又何必到處找尋世外桃源呢?」言外之意是:大唐的貞觀盛世就是你所追求和嚮往的「世外桃源」。

「出眾風流舊有名」,「風流」意思是指「風雅瀟灑、道德高尚的名士」,這種用法出自《後漢書.方術傳論》:「漢世之所謂名士者,其風流可知矣。」又見於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潁川荀濟,風流名士,高鑒妙識,獨出當世。」在本詩中,「風流」是借指唐太宗及輔佐唐太宗治國的眾多賢臣。「舊」這個字,現在的人比較費解。在古漢語中它可表示「久、長久」的意思。根據《小爾雅》的注解:「舊,久也。」這種用法見於《易經.井》「井泥不食,舊井無禽(長久廢棄不用的水井禽鳥將不會到來)。」又見於《尚書.無逸》:「其在高宗,時舊勞於外,爰暨小人(惠愛老百姓)。」等書。「舊」和「久」都是仄聲,那為什麼在這一句子中要用「舊」字而不用「久」字呢?筆者認為「久」、「有」都是上聲,讀音相近,連起來讀很拗口;而「舊」字是去聲,與「有」字連起來讀很順口。

因此,最後一句「出眾風流舊有名」的大意是:貞觀盛世君臣們的賢德舉世無雙,他們的美名將流芳千載。

此詩在詞句的運用上獨具匠心,筆者在初讀此詩時,就能體會到一種女性的柔和的美及典雅高貴的自信。「井上新桃偷面色,簷邊嫩柳學身輕」的句子讓人感覺到它是那麼的靈動和脫俗。「花中來去看舞蝶,樹上長短聽啼鶯」的句子不僅對仗工整,音律和美,堪為範例;而且既寫景又寫意,又為尾聯的抒情及評論作鋪墊,這種一舉四得的妙句,在中國古代的詩詞中都不多見。

當筆者仔細品味「林下何須遠借問,出眾風流舊有名」這一句,讀出了其中的含義時,不禁擊節讚歎!長孫皇后的這句詩自信的告訴人們:大唐的貞觀盛世,民風淳樸,人民生活富足;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囹圄常空。唐太宗及大臣們的美名千載傳揚!@*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自天膺運演真機,濁世青蓮救眾危。
    詩頌佛恩充浩瀚,絃歌聖德布慈悲。
    朱顏綠鬢春風沐,白紵清音澤雨施。
    神女散花花解泰,健兒擂鼓鼓昌熙。
    來儀綵鳳因韶舞,去垢靈犀是雋詞。
    亙古良緣君莫失,感懷巨變淚珠垂。
  • 中華的傳統文化貫穿了對天地神明的敬仰,上古的聖王依天地之法則,創造了中華文化,並以道德教化世人,無為而天下治。據《易經.繫辭 下》記載:「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唐朝的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頂峰時期,唐詩就是那時應運而產生的;唐人從皇帝、文人到庶民無不敬奉天地神明。可以這樣說,如果沒有對神的敬仰,對道德的崇尚,根本就不可能產生唐詩。
  • 元宵節在中國古代也稱為上元節,是指夏曆的正月十五日;這天晚上叫'元宵';又叫'元夜'、'元夕'。元宵節是中國古代最重要也是最熱鬧的節日之一。這個節日始於唐代。
  • 談起「對聯」,我們還得介紹一些對聯的基本常識。嚴格說來,「對聯」是指「對句」和「門聯(楹聯)」(其中包括春聯)。「對句」是唐末及宋代以後文人流行的一種文字遊戲,它的寫作方法一般按照唐詩中今體詩的對仗方法來寫,但不像今體詩平仄要求那麼嚴,也不用押韻,但有一個原則就是「出句」的最後一個字如果是仄聲,那麼「對句」的最後一個字一定要平聲,反之亦然。
  • 北宋的元祐(宋哲宗趙煦的年號)年間,當時宋朝與遼國交好,文禁甚寬。使節之間的往來亦常以談詩論文相娛樂。蘇東坡曾擔任過與遼國通好的使臣。而遼國的使臣久聞蘇軾大名,有心難為一下這位大學士。某日,遼使告之蘇軾,遼國有一句:「三光日月星」,舉國無人能對。因以之請蘇東坡對句。
  • 明朝的大臣梁儲為官清正,敢於直諫;他是進士出身,由翰林編修累官至吏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加太子太師銜,一度出任台閣首輔(丞相)。據祝枝山《猥談》記載,梁儲髫齡時,已具公輔之量。
  • 門聯也稱楹聯,是將聯語或掛或貼或直接刻在門柱或楹柱上。門聯創作和張貼有一個注意事項就是,哪一聯的最後一個字是仄聲的(依《平水韻》區別),就是上聯,貼在門的右邊。另一聯的最後一個字是平聲,貼在門的左邊。
  • 去過杭州西湖岳墳的朋友應該知道,墳前有鐵鑄的秦檜夫婦及萬俟卨、張俊四像,鐫姓名於胸次,跪於門外。有松江徐氏女題楹柱云:「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
  • 唐太宗所寫的景物詩,藝術成就是相當高的,手法也有獨到之處,可是歷代卻少有人注意到。筆者認為,想研究唐詩,寫好唐詩,不可不認真的讀一讀唐太宗寫的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