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民運組織關注胡佳被判刑

人氣 1

【大紀元4月10日訊】海外中國民運組織嚴重關注著名中國維權人士胡佳被判刑。中國民主聯合陣線主席林牧晨近日發表談話,指出:胡佳被判刑,將激起更多中國民眾投身維權鬥爭。

據《自由亞洲電台》報導,林牧晨近日在出席美國舊金山的一場譴責中共政權迫害人權的集會時,就中國著名維權人士胡佳,4月3日被北京法院判處3年半有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一年,發表談話。林牧晨說—

林牧晨:「胡佳的案子是預料中的。中共有時可能稍微放鬆一點,但總體來說,他始終是監控著所有的反對力量。胡佳的案子就和陳光誠、高智晟一樣,最終要把他們抓起來進行迫害的。」

中共當初為獲得奧運會主辦權,曾向國際奧委會做出改善人權的承諾,但是人們看到的卻是,他們在奧運舉辦之前,迫害人權的行為變本加厲,對此,林牧晨指出—

林牧晨:「很多人驚異為什麼在奧運會舉辦的前夕,中共會嚴厲判處胡佳,我們非常清楚:如果這個奧運會 能夠鞏固他的統治,延長他的壽命,他當然要舉辦奧運;但如果這個奧運會,會使得更多的民眾覺醒起來,反對他的專制,那麼他寧可不要奧運,因為中共堅持的道路跟奧運精神完全是背道而馳的。」

林牧晨認為,勇敢的站在中國維權運動的前列、受維權民眾擁戴的胡佳被判刑,雖然使中國維權運動遭受又一次嚴重打擊,但也會激起更多的人投身維權鬥爭—

林牧晨:「因為老百姓會認識到,沒有政治上的公民權,那麼任何正義的鬥爭,都不能達到目標,而且會遭到嚴厲迫害。所以像胡佳這樣的案件,還有很多很多案件的積累,會使中國官民對立的基本社會矛盾更加激烈。官民對立,實際上是反映了一個特權官僚統治階級和廣大老百姓不可調和的矛盾。」

在胡佳被判刑後,美國、歐盟、和國際人權組織,都向中共政權發出呼籲,對胡佳判刑表示關注,林牧晨指出—

林牧晨:「作為一般常理,應該站出來呼籲。但對中共來說,任何呼籲都無濟於事了。唯一有效的是,要用力量來跟他鬥爭:第一就是中國老百姓要團結起來和中共鬥爭;第二是國際上民主力量要和中共鬥爭;第三是中共內部進步力量要起來。」

另據《自由亞洲電台》4月6號報導,針對中共對胡佳的抓捕判刑,中國和平民主聯盟、全球退黨服務中心、中國事務、中國民主黨世界同盟、中國自由民主黨美國總部、公民自治等六個組織聯合舉辦「聲援維權人士胡佳座談會」,希望全世界、尤其是海外華人關注這一事件。

現年34歲的胡佳多年從事環保、艾滋病等方面的社會工作和維護人權活動,多次被警方綁架、拘押、軟禁。因為寫文章披露中國的人權問題並接受外國記者採訪,近日被判刑3年半,罪名是「煽動顛覆國家政權」。

公民製憲的創辦人之一孫岩說,胡佳是一個溫和的人,當高智晟律師被關押期間,胡佳每天向外界公佈高智晟的消息。胡佳被抓,家人都不知道,她的妻子曾金燕報的是失蹤,幾次到公安局去查詢。

孫岩:「可見中共現在又暴露出它嗜血的本性,中共的目的不外乎就是殺一儆百。所以在這點,我覺得我們海外有志從事民主運動、推翻中共暴政的民主志士們,都應該發出自己的聲音。」

中國和平民主聯盟主席唐柏橋表示,胡佳並沒有說過反對中國政府的話,他就是關心愛滋病人,維權人士,關心高智晟律師。他希望海外華人都能關注這一事件。

唐柏橋:「中共它要我們做什麼我們就做什麼,不要我們做什麼我們就不做什麼。現在海外華人已經習慣按照中共的指揮棒走了,這種人生,自由社會的西方人認為這是完全沒有人格、沒有尊嚴的。」

唐柏橋說,「六四」以後,中共不讓死難者家屬對外說出去,不許外面的人幫助死難者家屬。外面就不敢幫助了。但是西藏事件後,一批法律工作者表示可以無償的為西藏人提供法律援助,打破了中共的禁忌。有的人怕被說成是搞政治,刻意迴避,其實也是在跟著中共指揮棒轉。中共甚至同時要你講政治,但是又不能參與政治。它這是一次次反覆羞辱中國人的人格。

唐柏橋:「中共這樣做的目的就是摧毀中國人的人格。因為沒有人格和尊嚴之後,什麼都可以接受。什麼都可以無動於衷。什麼都心安理得。像胡佳這次被抓,我有時候都感覺很悲哀。」

他認為至少愛滋病人應該站出來幫助胡佳說話。高智晟律師曾經幫助過的人也成百上千。盲人律師陳光誠也是一樣,那些沉默的人要問問自己的良知。

他認為老百姓可做的空間很大。如果中華民族的智慧對付不了邪惡,這個世界就岌岌可危了。如果中國人一味的麻木下去,將來的災禍就是咎由自取了。

中國自由民主黨美國總部主席陳明表示,將設法給國內的維權人士一些法律上的幫助,讓他們能更好的保護自己。座談會上還與正在美國西海岸參加人權聖火傳遞的中國事務主編、也是中國過渡政府總統伍凡、奧運自由衫運動發起人陳凱,以及退黨服務中心負責人李大勇等人電話連線,三人通過電話表達支持。(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郭泉:不變的中國心
曾金燕:感恩
西藏事件的影響繼續在歐洲蔓延
胡佳一案將在四月三號宣判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