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際旅者--黑面琵鷺(下)

文、攝影/黃俊賢

人氣 164

【食】
黑面琵鷺獨特的覓食習性,在台灣七股為她贏得一個「黑面撓杯」的美稱。「黑面」描述其黑色臉龐;「撓杯」則描述其覓食動作。黑面琵鷺覓食時,不同於大白鷺等尖嘴巴的鳥類覓食時使用「啄」的方式。黑面琵鷺會將琵琶狀的嘴巴半開,插入水中左右攪動,利用攪動時製造的漩渦水流,讓水中的魚蝦失去方向感昏迷之際,若是小魚蝦則用嘴巴夾住後順勢往空中一拋,投手兼捕手直接一口吞掉;若是大魚則會順著魚的頭勢吞入,同時避免被大魚背鰭刺傷的危險。

前方覓食的是白面琵鷺,後面則是黑面琵鷺,仔細看兩者最大的不同就在眼先的部分。

黑面琵鷺雖然是水禽,然而半蹼狀的腳卻讓其不能游泳。所以黑面琵鷺只能選擇低於腳30㎝的水域覓食。七股的淺水養殖漁塭剛好適合牠,淺水的漁塭能夠養殖出好吃高價的活動力強、沒有土味,背部深青偏藍的虱目魚。然而淺水的漁塭,到了冬季時卻因溫度的驟降養不活任何高經濟價值的魚類,漁民在此時乾脆棄養,將池水放乾利用陽光曝曬池底消毒,「曬坪」的同時海水雨水的流入,自然產生很多的雜魚,吸引黑面琵鷺來此覓食。

來到台灣的白面琵鷺算是少數,每年約只有5隻左右總是混在黑面琵鷺群中和諧生活,不過也有一言不和的時候,體型較大的白琵(左),也難討便宜。

黑面琵鷺是一母系的社會,每年結婚的伴侶大多是老妻挑選年輕力壯的少夫,為族群提供更好的延續力。孵巢時當然由夫妻雙方共同育巢,而小Baby出生後,餵養小黑琵的責任則落到了先生身上。有別於在南方渡冬區台灣夜間覓食,白天睡覺的習性(黑面琵鷺在台灣白天約有3分之2時間是睡覺的狀態),回到繁殖地後,黑面琵鷺會依照潮汐時間覓食。覓食的食物也有很大的變化,在台灣吃食海水鹹魚的黑面琵鷺,回到韓國繁殖地,為了餵養消化系統未成熟的小黑面琵鷺,就在鄰境的江華島農田搶食淡水泥鰍,這麼大的轉變,真是讓人嘖嘖稱奇。

公鳥外出覓食除了必須餵飽自己外,仍須另外吃更多的食物方能回巢餵養,回到巢時雖然每一隻小黑琵都爭吵著要吃東西,公鳥還是會依照長幼順序依次餵食,最早出生的黑面琵鷺(老大),會將嘴巴伸入公鳥喉嚨,公鳥隨即反芻出之前消化好的食物,直到餵飽所有的幼鳥為止。

四草野生動物保護區就在台南科工區旁,而這背景畫面則是台南市,野生生物的家事實上就在我們周圍

炎熱的台灣冬天,黑面琵鷺最喜歡飛到淡水淺漁塭裡洗澡,洗完後的爽度,真讓人難忘。

【住】
屬於冬候鳥的黑面琵鷺一年有兩個家。冬天在台灣的家--七股黑面琵鷺保護區,歷經10多年的保育抗爭,終於於2002年11月1日將黑面琵鷺每年都會到達棲息高達300多公頃的浮覆地公告為「黑面琵鷺保護區」,而位於黑面琵鷺保護區的東邊漁塭廣達500多公頃的區域,則劃設為黑面琵鷺的「重要覓食區」。

貼心
情人之間,互相的愛撫關懷是很重要的(這張照片登過蘋果日報全國版)

黑面琵鷺白天多群聚於河口沙地附近休息,於寒冬時整群聚在一起睡眠以保持體溫;或進行理羽、水浴、嬉戲等社會活動,並會隨著潮汐移動棲息地,當水漲至腿上或快接近腹部時,會移至較淺水域或灘地休息,躲避水流壓力,接近黃昏時分開始飛至魚塭區覓食。但等到即將北返的春天4月時,白天也會外出覓食,同時在繁殖地也是白天覓食,因此實際上並不屬於夜行性動物。

只聽其聲,不見其人
20公尺的拍攝距離,躲在偽裝帳裡每按下一下快門,過大的聲音總會讓黑面琵鷺震一下,卻又見不到任何威脅或行蹤,每每疑神疑鬼的抬頭張望(前景是草)

夏天的家--南韓、北韓交界的38緯度軍事共同防衛區DMZ附近及中國大陸遼寧省長海縣形人坨,黑面琵鷺會選擇小島懸崖邊長出樹幹的地方,公鳥撿拾乾樹枯先築出適合小倆口棲息的鳥巢,在有了家之後,母鳥才會與公鳥進行交配,通常會生3個蛋然後花23天左右孵化,在小Baby出生後則會加大巢穴,讓家庭成員住的更舒適。

【行】
黑面琵鷺每年9-10月自繁殖地─南北韓國交界(北緯38度)之無人小島,或中國遼東半島外無人小島,隨東北風、北風啟程南下度冬;翌年3-4月隨西南風、南風北返。遷徙路程全長1500-2000公里,飛行時間約17-20天。

歇息
很多人都說黑面琵鷺是夜行性鳥類,事實上只有剛到台灣的前3個月,白天睡眠時間較多,大體上白天有2/3的時間睡眠,而接近北返時刻的後半年白天有2/3時間活動覓食,更特別的是,回到韓國幾乎是白天覓食,不相信的人就飛到韓國,觀看這奇特的鳥行為,包準讓您大開眼界。

「黑面舞者」是黑面琵鷺在台灣的另一個雅號,垂直起降不須任何助跑,瞬間起飛降落,優雅的姿態,猶如芭蕾舞者般,吸引國內外遊客的目光。黑面琵鷺屬群居性鳥類,不論睡覺、覓食、玩耍、飛行,總是成群結隊行動。黑面琵鷺與大白鷺總是共同覓食,黑面琵鷺覓食時總會攪亂水流,大白鷺則趁機覓食;同時提供哨兵的角色,只要有任何的風吹草動,兩種鳥類則會一起飛起逃避危險。而要在飛行時分辨兩種鳥類,大白鷺因為脖子長,可以縮著脖子飛行;而黑面琵鷺因為嘴巴呈扁平狀會造成飛行時風速的阻礙,一定要伸直脖子,才能讓飛行順暢。

白琵追影
透過慢速快門表現飛行的速度與流動感

在韓國江華島觀賞黑面琵鷺有別於台灣七股黑面琵鷺保護區,動輒500公尺至上公里的觀賞距離,一定要有優良的單筒望遠鏡或是800mm的鏡頭才能稍稍的見到黑面琵鷺的廬山真面目。在江華島只要靜靜的在農田邊坐著,黑面琵鷺就猶如台灣的黃頭鷺一般在你眼前用牠的琵琶大嘴左右擾動搶食泥鰍。這樣輕鬆約30-50公尺的拍攝距離讓在台灣長期躲在偽裝帳裡辛苦拍攝黑面琵鷺的我們驚訝與感慨萬分!

北返之飛
成熟的黑面琵鷺在台灣的春天換上耀眼金黃色羽毛,吸引到伴侶的琵鷺會走出群體抬頭張望風向,若是吹起南風的就是起飛回返繁殖地的時刻。@

(轉載自Hsien’s 野生世界攝影)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台灣環頸雉素描
天際旅者--黑面琵鷺  (上)
單車漫遊:淡水河金色水岸自行車道
帶爸媽去旅行 找出屬於孝親自由行的路線
紀元商城
這種肥皂不會耗損 永遠陪伴你
每日更新:春天裡的素色清道夫 不知疲倦
這種杯子為何如此火爆 加州女子偷65個被捕
這些亞馬遜好物 讓你生活品質大提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