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靈丹硃砂

人氣: 15
【字號】    
   標籤: tags:

2007年中國文物考古界最為轟動的事,莫過於對廣東陽江海域的宋代木質古沉船「南海一號」的沉箱整體打撈。在打撈前的「清凝」作業時,先期出水的各類文物有65套300餘件,珍貴文物有手鐲、耳環、小粉盒、銅鏡、銅珠,而且還有幾塊大小不一的黃紅色物質,似乎是粉末凝結後的形態,專家考證說這是硃砂。

提起硃砂,我不由想起我國最早的地理著作《山海經》,它是世界上最早對礦物記錄的文獻,既是礦石又是藥物的硃砂(丹粟)即在其中;成書於東漢的我國最早的藥物著作《神農本草經》中,將硃砂列為上品藥之首位,也就是說它是我國第一部藥物專著的第一味藥,足見其在當時之重要。

硃砂生於山谷,它大多生於水成岩中,是由熱鹼性溶液沉澱而成,我國西南山區有產。1980年6月,在我國貴州汞礦岩屋坪分礦采到一個罕見的辰砂巨晶,淨重237克,具金剛光澤,為菱面體形。造型絢麗奇特,紅白相襯,異常優美,不僅是我國採礦史上少有,在世界上也極為罕見,因此被尊為「硃砂王」。 1982年,北京地質博物館將它對外展出並珍藏。而在2004年2月28日,中央電視台「鑑寶」節目中,從事地質工作多年的持寶人吳老先生,第一次公開亮相出淨重450克左右的中國最大的硃砂塊,專家以166萬人民幣估價,引起了轟動。

秦漢時期方士盛行,使用硃砂等金石煉丹,從硃砂中提煉水銀,開創世界化工醫藥之先河。東晉時期著名道家葛洪所寫的《抱朴子》詳細記載了運用硃砂煉丹服食,養生成仙之法。1965年南京象山附近出土的東晉時期散騎大將軍六虎的墓穴中,挖掘出不少文物,其中發現一隻青花瓷甕中裝有深棕色圓形顆粒的「長生不老藥」,經科學方法測定,內含有大量硃砂成分。這也說明當時的煉丹亦很盛行。

在唐代,道家煉丹術形成了一個高峰,最近在《百家講壇》熱播的、中央民族大學蒙曼副教授講解的《武則天》,就談到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也曾服用丹藥。但無病服硃砂、樂極生悲的事時有發生。到了宋代,帝王開始接受教訓,煉丹術從此走下坡路。但此法一直延續至清末民初。《紅樓夢》中的賈敬就是亂服「秘法新制的丹砂」而歿的。

中國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常用硃砂或黑墨塗在刻的字劃裡,使字跡格外清晰,這就是考古學家稱的「抹朱甲骨」,可見硃砂與中國最早的文字結有淵源。歷代帝王御批文件,稱「硃批」,帝王發佈敕令稱「朱諭」,試官閱卷稱「朱卷」,審公文、校古書、改作業用「硃筆」……至今,許多千年以上的珍貴壁畫(如敦煌石窟等),顏色鮮豔,其中就有硃砂的功勞。珍貴的印章材料「雞血石」中的豔紅「雞血」,實為硃砂滲入,極為稀有,故價奇昂。據傳,唐代已有印泥,宋代以水或蜂蜜調硃砂而成。

《古玩指南》記載,明代永樂年間發明了油印泥,然而也有學者指出:制印泥元代開始即有油朱之制了。硃砂入印泥光澤紅豔,不易氧化不易變色,製作印泥最好的應推清康熙年間,漳州藥材商人魏長安以硃砂、珍珠、麝香、珊瑚等多種貴重藥材混合研製的「八寶印泥」,是清代貢品。現在我們看到乾隆御題書畫所鈐寶印,其印色凸起若玉,鮮紅欲滴,曆數百年不褪色,硃砂功不可沒。孫中山先生曾用「八寶印泥」蓋總統大印,並有「品重珍珠」的題詞。

古稱「靈丹妙藥」的硃砂具鎮驚安神解毒的功效,用於神志不安心悸怔忡及瘡毒腫痛等。但它的毒副作用主要是會引起積蓄性汞中毒,《中國藥典》規定用量為0.1-0.5g,多入丸散服,不宜入煎劑,外用適量。

來源:中國中藥材GAP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