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中的人生】何必奔沖山下去 更添波浪向人間

畫與文/楊紀代
font print 人氣: 208
【字號】    
   標籤: tags:


白雲泉   唐 白居易天平山上白雲泉,雲自無心水自閑。
何必奔沖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間。

白居易的詩,淺白通俗,平易近人,情真意摯,老嫗都解。他無意描繪天平山的巍峨高聳和吳中(即今江蘇蘇州)第一水的清澄透澈,而著意表現白雲坦蕩淡泊的胸懷和泉水閑靜雅致的神態。詩末兩句更反問清清的白雲泉水,何必向山下奔騰飛瀉而去,給紛擾多事的人世推波助瀾呢?其實所要表達的是詩人思想感情的自我寫照,雖是描繪景觀,但在整首詩裡,充滿著無限生機與活力當中,我們可以領會到詩人用泉水激起的自然波浪,象徵社會的風雲變幻以及官場的波詭雲譎而不想攪和其中,但願息事寧人、急流勇退、隨遇而安的人生觀。

人生路就像一條長河

老天安排的人生路就像一條長河,有朝一日終究會流入大海一般。剛開始的源頭,只是數條毫不起眼的涓涓細流,慢慢匯聚到一起,河床加深,河面擴張成條大河,波濤洶湧。再穿過峽谷,越過山澗而水量暴增,聲勢浩大而達到頂峰。然後迂迴蜿蜒,流經平原,淌過丘陵,慢慢趨緩,最終向下注入大海。一如人們年輕時,個個都會立下遠大的志向與目標,然後意氣風發,一鼓作氣往前衝去,那是創業的高峰期。等到人過中年,事業有成,家庭也組織起來了,開始了承平時期,這時你會放緩腳步,慢慢的有空瀏覽身邊周遭的種種。漸漸的生活的歷練與經驗的累積,會讓你看透許多,看淡許多,放棄許多。然後你會發現,其實用不著那麼拚命也能過得順遂,加上年老力衰,身不由己,於是心境平淡,順其自然。沒有了雄心壯志,遇到什麼情況都覺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只想息事寧人,不願再增加自身或他人的煩惱,這就是「何必奔沖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間」的心境。

何必奔沖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間

沒有錯,年富力強時是該積極進取、努力奮發,但也該量力而為恪守中庸之道。如果過分了,時時強自出頭,處處爭強好勝,那對自己、對他人都沒好處。如果碰到這種馬上就得「奔沖山下去」的情況時,懂得克制一下,忍讓一時,退一步旁觀一會兒;懂得懸崖勒馬,緊急煞車,不跟著大夥兒死命拼搏,圍著眾人一廂情願的大幫哄,你會發覺事情沒有你想像的那麼糟,情況沒有你猜測的那麼險,利益也沒有你盤算的那樣一無所得,境隨心轉,柳暗花明又一村。

別事事非要爭個你死我活,你對我錯;不必非得要得個第一、弄個頭彩,期望萬人矚目、眾生仰望。不必在意那一時一刻的得失,不必計較那一分一秒的光彩;沒必要弄得頭破血流,沒必要搞得劍拔弩張。其實退居後頭,既沒人注意也不失去什麼,反而沒有壓力,心湖平靜,視野平和寬廣,無所牽掛,淡泊閑雅;其實用不著人人都去淌這一趟渾水添波逐浪,徒增煩惱。這就是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這就是「何必奔沖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間」的修為與操守。

「慢活」發現生活新視野,求得心境平衡點

由於科技進步所帶來的快節奏步調,人們都已經嚐到了身心俱疲的苦果,於是近年來開始有人提倡所謂的「慢活」運動:放慢你的生活節奏,緩下你衝鋒陷陣的緊張步伐來擁抱生命,才不至於被時間追著跑;放棄你執著追求的非分妄想,真正做自己的主人,「平淡」格調的擁護者,享受「恬靜美好」的旁觀人。「慢活」你就能發現生活新視野,就可以求得心境的新平衡點。

假如你掌握了咱們祖先過去講究中庸之道的古老又深奧的處世哲學,那麼慢活對你來說應該也不是什麼難學的課題。就像畫家在作畫中常會往後退幾步來觀察自己的作品,研究如何能使自己的畫更有深度一樣,相同的,在人生旅途中,不要一味的只管往前衝,有時也必須停下來冷靜一下,看看自己前途的方向是否正確,以免誤入歧途而不自覺,徒然無謂的浪費許多氣力與時間。

當你明白物質慾望的追求並非生活的全部,當你領略平靜舒適才是日子的重心,你會發現以「快」為準則的態度之外,你會重新重視原本被忽略的另一種「慢」的角度與觀點。所以在面臨抉擇時,作重大決定前,放緩一下腳步,回頭審視一下周遭,停駐一下急衝的念頭,思考思考,過濾過濾,何者最划算,既不給別人添麻煩,又不影響自己絲毫,心頭風平浪靜,問心無愧,那就掌握了「何必奔沖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間」的生活態度。@*

 

更多:「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到了暮年,你再轉頭回想過去,會發覺你學會了很多,看開了不少。現實與環境逼著你放不下也得撒手拋開那些:不該擁有的、不屬於你的、不在你名下的、不歸你管的……等等。你會發現雖然形體衰老了些,可心情輕鬆多了。
  • 老子是中國道家思想的創始人,孔子則是儒家學說的倡導者,老子和孔子都被列入了世界歷史文化名人榜。兩位聖人的相遇可稱得上是儒道兩種思想文化相互碰撞和彼此交流的見證,他們的會面曾經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一個「孔子問禮於老子」的動人故事。
  • 小時候常聽起長輩們感嘆時光的飛逝,特別是每到中國新年,難得相聚的親友一見面時總是說:「怎麼一年不知不覺中又過去了?」當時年紀小,很難體會話語中的感慨與無奈。直到上了小學六年級,在某個揹著書包上學的早晨,心中突然有個聲音跳出來告訴自己:「珍惜現在啊,若可以,不要再長大了!記住今天這個想法,因為你將會印證到什麼是歲月如梭。」
  • 人世間只有正直無私、具備崇高品德的人,才能「登山則情溢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達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人生境界。唐詩中不乏豪言壯語,也有許多佳句頗能激發人的豪壯之情,「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就是最好的一例。
  • 聖女祠前用白石建造的門扉旁,已經長滿了碧綠的苔蘚,看來這位從上清洞府謫降到下界的聖女,淪落在塵世已經很久了,遲遲未能回歸天上。如絲春雨,悄然飄灑在屋瓦上,迷濛飄忽,如夢似幻,終日不停的習習靈風,輕柔的吹拂著檐角的神旗,可怎麼也始終未能使它高高揚起。
  • 無論男女老幼,貧富貴賤,在真道之前能自己省悟並且勤而習之者,才是上等人。只有這樣的人才有機會感悟宇宙的真理與大道,只有這樣的人才有機會看到天機和神佛的存在。上品之人不會沉溺於物質利益的競爭中,他們不會局限在物質世界知識的片面性中,他們都懂得人生的終極真理在於返本歸真。
  • 我們的哀愁與痛苦,有時候來自於他人的牽累,但我們的歡樂,有時候也來自於他人的觸發與分享。尤其是身旁的親友們,他們平安、順利的電話留言,或偶爾攜著小小的禮物來敲你緊閉的門扉,或在他鄉街坊乍然相遇,或燈前把臂言歡、席上傾談交杯,或全家圍桌促膝暢敘;都能為你帶來滿懷的歡愉與欣喜。
  • 一個人如果不懂得節欲,窮其一生也就只能是一個私欲不斷產生和滿足的過程而已。「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中國傳統儒家思想中的一種境界,也是古人修身養性時的一個道德標準。古人云:「心為形所累」,人的欲望越大,生活的壓力也必定隨之增大,人生中如果能少一點欲望,就會多一份輕鬆與灑脫。
  • 見到久未謀面的同事,內心感觸頗多,形體上歲月雕鑿的刻痕人人都有,這且不提。我發現其中有那麼幾位還兼差做營養食品直銷,到處鼓吹,讓人加入服用,目的何在?打發時間,多存點錢留給孩子,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看到這種情景,除了感嘆之外,讓我不由自主的想起了「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這組名句。
  • 俗話說:「兒行千里母擔憂」,對於兒女的外出遠行,人世間的每一位母親的內心都是很難過的。為此許多母親都把自己感情寄託在兒女的衣裝上,「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就是唐詩中千年不衰的名句,這兩句詩雖然語言直白,卻非常令人感動,是遊子表達思母之情的常吟之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