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裔生成績出色 引人注目

研究指華裔擅用教育資源 有很強榮譽感和家庭觀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5日訊】(大紀元記者華德編譯報導)紐約市的學校中亞裔只佔12%,然而名牌學校斯圖維森(Stuyvesant)高中有65%的學生是亞裔,在本市另2所最佳公立學校中,亞裔學生的人數也引人注目,布朗克斯理科高中有60%,布魯克林理工高中則有53%。

在布魯克林近日舉行的第10屆國際多元文化院校會議上,3位教授提交了他們對此現象所做的研究報告。紐約大學的歐羅茨考(Carola Suarez-Orozco)博士研究了5個移民群體,她發現在聰明程度上,華裔明顯的比其他移民要出色許多。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華裔移民的狀況有好的也有差的,前者教育程度高,收入豐厚,他們擅長發現教育資源以及紐約學校的運作機制,有關信息就會傳遞給狀況差的華裔移民,如果家長和子女力求上進的話,他們就會根據這些信息被動的選擇最好的教育系統。相比之下﹐其他移民族裔的狀況往往都比較差。


聖弗朗西斯學院的吉艾倫(Uwe Gielen)。

聖弗朗西斯學院的吉艾倫(Uwe Gielen)和紐約城市大學教授雷霆(Ting Lei)在合作的報告中說,他們面談了本市150名14至26歲的華裔移民,研究結果發現成功的教育背後都有許多相同之處﹕首先是榮譽感和家庭觀,做一個好孩子就是要做一名好學生﹔其次是中國古代的科舉文化,即便家長不講英語而無法輔導家庭作業,但是教育傳統克服了這一不利之處。

為了說明華裔為教育付出的努力,雷博士以親身經歷作為例子:他帶自己的兒子參加亨特學院附屬高中的7年級入學考試,由於他兒子是左撇子,他們提前數小時抵達考場以確保能找個左手位,結果竟發現已有大約100個家長帶著子女等在那裏,其中約85個是東亞裔,5個印度裔,白人只有10個左右。

吉艾倫博士同時也指出,為了學習成績優異而產生的緊張導致了一定的代價,一些初期調查發現年輕華裔群體中的精神壓力特別高,對此他準備做跟蹤研究。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細語人生》主持人宇欣在臺灣一所公立學校採訪了郁青老師。郁青老師在其班級裡採用的品德教育方式效果明顯,受到學生、家長、學校其他老師的讚許。
  • 國際獅子會300-D2區紮根品德教育於校園,捐贈《小乾坤》與《悠遊字在》兩套動畫教材挹注高屏兩地國小,及推動國中讀報教育,並辦理圖文創作、書法比賽、讀報及影片製作等四項藝文競賽,15日於屏東農業生物科技園區舉辦成果展暨頒獎典禮。
  • 有的人總是害怕自己的利益受到損失,或是擁有的什麼技能知識生怕別人學去。其實如果懂得放下和分享,往往就會發現在教授別人的同時自己也會有所收穫......
  • 屏東縣竹田國中在高雄中北扶輪社贊助下,開展讀報教育。不僅提升偏鄉學子閱讀能力、開拓國際視野,去年國中會考,竹田國中更是創下佳績,全校畢業生62%考取屏東中學及屏東女中,錄取率全縣第一。3月21日,竹田國中舉辦成果分享及讀報教育比賽頒獎。
  • 入學筒
    依據流傳幾百年的傳統,德國小學一年級學生在上學的第一天都要攜帶一個色彩繽紛的紙製圓錐體到學校,看起來像是個特大號的甜筒。究竟這個圓錐體裡面有何玄機?這項傳統又是從何而來呢?
  • 小臻滿4歲後,到附近的幼兒園就讀,可是才去了兩個星期,每天早上起床就一直哭鬧,不肯去上學......
  • 讀報教育對內化學生的氣質,有加成的效果,竹田國中賴芳蘭老師表示,「我們學校孩子的氣質很優質,這次看了學生的讀報心得作品,發現孩子心靈層面的成長提升很大,真的讓我很感動。」
  • 對於那種總是欺負他人又屢教不改的學生該如何教育呢?我相信這是所有的老師最頭痛、最棘手的問題之一......
  • 即便過了二十幾年,桐林國小的孩子們,依然清楚知道這場地震是如何重創了故鄉。姜韻梅說:「我希望孩子們都記得,那場大地震是毀滅、但也是重生。」走進重新整修的圖書室「童話森林」,當年黃建興特意將圖書館規劃為獨立空間,就是希望能提升使用率。如今嶄新的圖書室,順應原始設計,在挑高的牆面上裝置了一棵桐花樹,這棵樹沒有頂,彷彿象徵著書中的知識應該延伸至外頭的自然世界。牆上的鐘,時間停留在凌晨一點四十七分,那是九二一大地震發生的時間。
  • 龍華國小雖然位於都市裡,卻保有珍貴的生態環境。中庭刻意以土丘造型模擬自然環境,搭配小橋流水生態池,不但是孩子們下課時間嬉戲的場合,也吸引了鳥、松鼠等小動物穿梭其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