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馬上兩岸外交休兵?新政府挑戰重重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2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李佳霏台北二十日電)新政府走馬上任,總統馬英九擘畫「兩岸外交休兵」的願景,強調將以「尊嚴、自主、務實、靈活」作為處理對外關係與爭取國際空間的指導原則。學者認為,中國對台灣守勢作為的反應?外交放在兩岸架構中處理,是否符合台灣利益?如何衡平處理台美中關係?都是新政府勢面臨的挑戰。

馬總統在就職演說中,明白表示要讓台灣成為國際社會中受人敬重的成員,以「尊嚴、自主、務實、靈活」作為處理對外關係與爭取國際空間的指導原則,並將善盡她國際公民的責任;「台灣未來一定要成為和平的締造者,讓國際社會刮目相看」。

長期以來,外交部的主要任務包括爭取新邦交、穩住邦交國、參與國際組織及強化與非邦交國,特別是與美、日、歐盟的交往。民進黨執政時期,以爭取新邦交國與過境外交的「突圍」思維為主軸,被批評為「烽火外交」,如今,攻擊型外交作為隨著政權輪替,明顯轉調。

資深外交官員分析,從馬政府的人事佈局來看,外交圈將形成國安會秘書長蘇起、總統府副秘書長高朗與外交部長歐鴻鍊的「靜態三角」,決策者性格多屬保守穩健,再加上馬總統表明「要在兩岸架構下談外交」的態勢下,台灣的外交轉為守勢型外交是最可能的方向。

新外長歐鴻鍊就說,他要以現有資源用於鞏固現有邦交,不願再出現因開拓新邦交國而與中國再度淪為惡性競爭,台灣要跳脫邦交國的數字迷思,這樣才不會重蹈「巴紐案」的覆轍。

有「巴紐案」的前車之鑑,對新政府而言,想穩住邦交國最大的挑戰,就是擺脫外交勒索,以及支票外交的負面形象。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廖福特認為,要穩固現有二十三個友邦,「金援外交」不可免,但著重點是「援助」,而不是「金元」外交。

中央研究院歐美所研究員林正義建議,外交部或許可思考透過國際組織的多邊援助機制,跟歐美各國一起對友邦施以援助,特別是民主、人權與有利國計民生的項目,提升台灣形象。

不過學者也認為,「兩岸外交休兵」是個理想性的概念,當中牽涉中國是否願意容忍台灣在聯合國和世界衛生組織的定期衝撞,這項外交主軸還可能動搖邦交國對台灣的忠誠度,少了外交金援,友邦也可能更無忌憚地與中國互動。

此外,台美近年互信降低是政府不願面對的事實,重塑對美互信將是馬政府的當務之急,特別是美國大選後,台灣要如何在安全、高層訪問與美中台三邊關係中維護台灣利益,都牽動未來台美關係發展。

面對中國國力大幅增長,在外交資源明顯不對稱的局面下,學者建議,馬政府應慎選外交重點,即便是守勢外交,面對國內對維護台灣主體性的需求,馬政府仍須有所回應。積極尋求加入在機會較大的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會,以及透過柔性外交與國際接軌,台灣的外交應有許多可為之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