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關係進入暖春:能暖多久?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5月9日訊】(亞洲時報撰文 潘小濤/2008/05/08, 週四)胡錦濤訪問日本的“暖春之旅”,與福田康夫舉行峰會後,簽署推動戰略互惠關係的聯合聲明,又稱為中日“第四份公報”,預示着中日關係正式走出冰封狀態,重返回春的大地。不過,風光背後,我們卻看到不少隱憂,這個脆弱的春天能持續多久,更是一個大問號。

對於胡錦濤訪日的成果,我們不必過於認真,“第四份公報”是正常情況下的必然成果。原因簡單不過:胡錦濤作為國家最高領導人,進行國事訪問,怎能空手而回呢?因此,他每次出行必定成果豐碩,無論買回大量的客機、電腦,還是事關兩國關係的政治性文件,都是必不可少的禮物。翻開中共的外交史,領導人出訪獲得的類似成就,比比皆是。而且,既然前三代中共領袖(毛澤東、鄧小平和江澤民)都有自己的中日聯合公報,又豈可少了胡錦濤的份呢?

不過,細閱這份“中日關於全面推進戰略互惠關係的聯合聲明”,其實內容乏善可陳,更多的只是嘗試修補過去十年兩國關係走進死胡同後造成的傷害,並沒有為提升兩國關係,定下任何前瞻性的方向。

在聲明的第六點,也就是唯一推進戰略互惠關係的具體內容,雙方同意在五大領域展開合作,包括建立領導人互訪機制來增強政治互信;展開民間團體、傳媒的互訪(特別是青少年交流);在能源、環保、經貿進行合作及對話;共同應對地區安全的挑戰;以及在環保、傳染病等進行有效合作。

但是,這些合作項目,連引領中日關係重返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蜜月期也做不到,更遑論建立戰略互惠關係。今次中日關係能夠解凍,全賴中日雙方都放下部分原則和訴求,中方不再糾纏歷史問題(在聲明中代之以“正視歷史、面向未來”),日方則不再堅持共同開發東海油田(代之以虛無縹緲的“共同努力,使東海成為和平、合作、友好之海”)。

很明顯,為達成這些協議,雙方已經耗盡九牛二虎之力,如非福田及胡錦濤都有強烈的決心去改善中日關係,這份聲明的內容會更加不濟,水份更多。很可惜,即使兩國領導層有這種政治決心,主導兩國關係的基本因素,並沒改變,雙方仍視對方為潛在的戰略對手,並競逐成為區域領袖,民間又高度的互不信任,而歷史問題更無法找到出路等。

更重要的,這種回暖的關係非常脆弱。中日關係走到這一步,最重要就是,小泉純一郎退下政壇後的兩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和福田康夫,在中國問題上都是溫和派,主張維持友好的中日關係,而且不參拜靖國神社,讓北京找到下台階;另方面,胡錦濤也有一段八十年代接待三千名日本青年的經歷,讓他對日本人並不特別反感。但是,福田康夫的支持率不斷下滑,目前僅剩二成多,其政府搖搖欲墜,“人去政息”之下,他的繼任人會否參拜靖國神社呢?是否同樣重視中日關係呢?

而且,過去十年,北京對小泉的打壓,甚至不惜縱容憤青反日,也造成日本民意的強烈反彈,令日本人不信任中國的比例攀至近年新高。近期的毒餃子事件,只是催化劑而已。日本《每日新聞》的最新民調顯示,五成一日本人希望政府更強的對待中國,只有二成六的人認同溫和的對華政策。如果日本民意堅持強硬的對華政策,日本政府能夠在某些爭議性的問題上,向北京作出重大讓步嗎?

總之,今次“第四份公報”的誕生,更多是出於胡錦濤出訪必有成果這個政治需要,中日關係基本格局並沒改變。(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旅日台僑與日本民眾東京示威反對胡錦濤訪日
扁:盼中日簽署文件不要傷害台灣
半數多日本人認為應對中國更強硬
馮正虎就日本華僑回國投資引發的命案致函胡錦濤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