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100個為什麼】

為甚麼古代罷官稱為「解龜」?

心語
font print 人氣: 70
【字號】    
   標籤: tags:

在《文選˙謝靈運˙初去郡》詩︰「恭承古人意,促裝返柴荊。牽絲及元興,解龜在景平。」又李善.注:「解龜,去官也。」這首詩是南朝宋文學家謝靈運在任職永嘉太守滿一年後,掛冠而去時所寫,詩中描寫他辭退官職後的愉快心情。詩中的解龜就是罷官的意思,但是為甚麼要把罷官稱為「解龜」呢?

據傳上古時期有龍馬背著一幅圖從黃河中出來,向伏羲獻出《河圖》,故伏羲畫出「八卦」;夏禹治水時,有靈龜背著一本書從洛水中出來,向大禹獻出《洛書》,大禹因而作成《洪範.九疇》。因此,龜在遠古傳說中是個神秘的圖騰。在《禮記.禮運篇》記載:「何謂四靈?麟、鳳、龜、龍謂之四靈。」孔穎達.疏:「以此四獸皆有神靈,異於他物,故謂之靈。」所以古人把龍、鳳、麒麟、龜合稱為「四靈」,龍是鱗中之王,鳳是禽中之王,麟是獸中之王,龜是介中之王。古人不僅把烏龜列為四靈之一,更把牠視為吉祥、富貴、長壽的象徵。

商周時代龜卜盛行,占卜者鑽鑿灼燒龜甲,使產生裂紋,再據以預測吉凶。傳說烏龜長壽,能鑒往知今,其背上又隱含著玄妙莫測的紋理,因此被用於占卜。將卜辭刻於龜甲或獸骨上保存起來,就是我們現在所稱的甲骨文。

到了漢代更是把龜視為權威、榮耀的標誌,吉祥慶瑞的徵兆。當時把象徵皇位的鼎上面鑄印龜紋,稱為「龜鼎」,有隱含帝位與龜同壽之意,如《史記.龜策列傳》上載:「龜者天下之寶也,先得此龜(指名龜)為天子。」另天子的祖廟裡設有「龜室」,把龜藏在裡面並視為神寶。如《史記.龜策列傳》:「今高廟中有龜室,藏內以為神寶。」又漢代的典章制度,文武百官官印上方的印紐都雕成龜形,稱為「龜紐」,是官祿的標幟。如漢代衛宏《漢官舊儀補遺》卷上:「列侯黃金印龜紐,文曰印;丞相、大將軍黃金印龜紐,文曰章。」所以,龜紐後來就被用來代稱為官印。又張銑.注曰:「解龜,謂解去所佩龜印也。」因此,罷官又稱為「解龜」。

唐代時對龜仍是十分崇敬。唐制,朝廷會頒給五品以上的官員一種以雕木或鑄銅製成的,用來作為憑信的魚形符節,稱為「魚符」,而放置魚符的袋子就稱為「魚袋」。另「玄武」是古代神話中的北方之神,因北方屬水,故又稱為水神,其形為龜蛇合體。如《後漢書˙卷二十二˙王梁傳》:「玄武,水神之名。」章懷太子˙注:「玄武,北方之神,龜蛇合體。」唐女皇武則天因其姓和「玄武」的武字相同,所以就把「魚符」、「魚袋」改為「龜符」、「龜袋」。

唐制三品以上的官員都佩有金飾龜袋,稱為金龜。所以後來身任高官厚祿的夫婿,就被稱為「金龜婿」,如唐代李商隱《為有》詩:「無端嫁得金龜婿,辜負香衾事早朝。」另外五品以上官員,死後被賜與在其墓碑下配以龜形石座,稱作「龜趺」。如明代王三聘《古今事物考.喪禮.碑碣》:「唐葬令,五品以上,螭首龜趺。」@*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南宋大臣陳良翰為人莊重,為官寬仁、公正。他曾在溫州瑞安縣做知縣。當地民風以強悍耿直聞名,以往的官吏常以嚴厲之法治理百姓。
  • 從史籍記載中,我們常會發現負責管理一縣的長官,因朝代不同而有縣令、縣長、縣尹等不同的稱呼。但到了明清時期,掌管一縣政事的長官被稱為知縣,如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十一‧蘇知縣羅衫再合》:「正說間,後堂又有幾個閒蕩的公人聽得了,走來幫興。」另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六回》:「忽聽窗外鑼響,許多火把簇擁一乘官轎過去,後面馬蹄一片聲音,自然是本縣知縣過。」那麼,縣的長官為甚麼稱為「知縣」呢?
  • 我們常看到許多古裝劇中,在公堂上被判「重打五十大板」時,犯人都是被打臀部,而不是打手、腳、胸或背部,除了因為臀部比較多肉外,那又是為甚麼呢?
  • 在古籍史書的圖片或古裝戲劇節目中,我們常會看到皇帝或他的大臣們,身上所穿的官服總繪繡著許多精緻的圖案,不同的官階,官服上的圖紋或數量也不同。那麼,為甚麼官服上要繪繡這些圖紋呢?
  • 龍袍是古代帝王專屬的服飾,繡在龍袍上的圖紋及其位置都有規定,甚至有的圖紋或顏色只有帝王的服飾才可以使用,因為這是至高無上的皇權象徵。
  • 中國古代的成年儀禮,最主要是男子有「冠禮」,女子有「笄禮」。我們知道,冠禮是指古代男子在未成年前束髮而不戴帽,到了二十歲成年時才由長輩為其梳髮並戴上新帽,這個紀念儀式就稱為「冠禮」。那麼,為甚麼古代女子的成年儀禮稱為「笄禮」?
  • 在古代小說中常看到把女孩兒喊為「丫頭」,其實現在有些華人地區還沿用這種稱呼。如《紅樓夢.第十五回》有:「忽聽那邊老婆子叫道:『二丫頭,快過來!』那丫頭丟了紡車一徑去了。」但為甚麼要把女孩兒稱為「丫頭」呢?
  • 古代婚禮儀式中,在成婚洞房之夜,兩個新人各剪下自己的一綹頭髮,然後再把這兩綹頭髮互綰纏繞起來,作為兩人永結同心的信物,故稱為結髮。
  • 在《舊唐書˙卷一○六˙李林甫傳》上載︰「太常少卿姜度,林甫舅子,度妻誕子,林甫手書慶之曰:『聞有弄獐之慶。』客視之掩口。」是說唐玄宗時宰相李林甫,他的小舅子添了個兒子,李林甫就手寫『聞有弄獐之慶。』作為慶賀,客人因為畏懼他的權勢,看了也只好掩口而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