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故事:戒賢法師受報的啟示

陸文
font print 人氣: 18
【字號】    
   標籤: tags:

《印光大師文鈔全集》中,有一篇文章,敘述了一件唐朝玄奘法師記錄下來的事:

唐朝時,西域天竺國有一位戒賢法師,他德高望重,名震四方。有一年,這位戒賢法師,身患惡病,痛苦極為慘烈,簡直到了無法忍受的程度。

這天,他正想自殺以求解脫時,忽見文殊、普賢、觀世音三位菩薩降臨,指示他:「你在久遠年代以前,當過國王,做了許多迫害、禍亂百姓的惡行,本應墮落惡道(地獄、餓鬼、畜生稱為惡道),長久受大苦報。由於你弘揚佛法的緣故,得以免除將來的地獄大苦報,將這些苦報,轉變成目前的人間小病苦。你要忍受。再過三年,就會有一位大唐國僧人,名叫玄奘,來到此地,拜你為師,向你求受佛法。所以,你不可自殺。」

戒賢法師於是強忍病苦,力行懺悔,經過很長的時間,還清了過往所欠的業債,終於得到了康復。

又過了三年,玄奘法師果然到達這裡,來向戒賢法師拜師求法。戒賢法師叫身邊的弟子述說他以前病苦的情形,他的弟子邊說邊哭,可見病苦的慘狀。若非菩薩指明往世因果,或許有人會說,如此大有修行的得道高僧,尚且得到這樣的慘病,佛法有什麼靈感和利益嗎?其實這全是往世業因,以及轉「後報重報」成為「現報輕報」的緣故。

以上的故事,是先由大唐玄奘記錄下來,再經後人轉述,筆者始得幸知,而頗受教益。因此想到:

欠債是一定要償還的,這是宇宙間的一條法則,一樁天理,誰都不能例外。德高望眾的戒賢法師也不能例外。真是公平,公正。杜甫有詩說:「將軍著痛箭,應思射人時。」你把別人射痛過,你也應該被射痛!這叫一報還一報,加此才能扯平!

轉載 正見文章:http://big5.zhengjian.org/articles/2008/6/21/53422.html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釋省常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淨土宗僧人。釋省常俗姓顏,字造微,浙江錢塘人,生於五代十國時期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西元959年)。
  • 佛陀波利是北印度罽賓國(位於今克什米爾一帶)僧人。他出家後堅定修煉,發誓為了佛法可以捨棄一切,乃至自己的生命。他非常嚮往佛家神聖們留下來的靈異聖跡。
  • 曇無懺是中天竺國人,六歲喪父,隨母親以織毯為生,後來母親見到僧人達摩耶捨,看他得的供養物品很多,便讓兒子做了他的弟子。十歲時,曇無懺便顯出超凡的聰敏,每天讀經一萬餘言,二十歲時,曇無懺已能背誦佛經二百餘萬言。
  • 釋曇榮,俗姓張,定州(今河北定州)人,十九歲時成為書生,卻對佛法修煉很感興趣。不久投入靈裕法師門下。
  • 有一次,釋迦牟尼佛住在瞻波城恆伽池邊,正好當地僧團裡有一位比丘(比丘也就是佛教中的男性出家人,僧人之意),他犯了過錯,違背了佛教戒律,被其他比丘發覺了,於是大家都起來指責他。
  • 一天傍晚,天色已暗,天空飄著細雨,又有間歇的閃電,釋迦牟尼佛依然在室外的空地上以當時佛教中一種名為「經行」的方式修煉著。
  • 一天早上,阿難打算入城乞食。由於時間尚早,阿難就順道去探訪一位婆羅門。見面寒暄後,那個婆羅門就問:你們當中,有沒有哪一位僧人的能力,與釋迦牟尼佛一樣?
  • 在釋迦牟尼佛晚年時,已經有為數不少的僧眾,跟隨他修煉。有一次,大約有二千五百僧眾跟隨著釋迦牟尼佛,住在古印度摩揭陀國首府王捨城中名醫耆婆的庵婆羅園裡。
  • 釋迦牟尼佛晚年時,摩揭陀國的國王,名字叫作阿闍世。這時的摩揭陀國正與北方鄰族的跋耆人交惡,阿闍世王常常對他的幕僚表示,跋耆國仗其人口眾多,國勢日強,對我越來越不順從,威脅愈來愈大,我應當找個機會,把他們徹底消滅掉。
  • 《雜譬喻經》一書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釋迦牟尼佛在世時,有一位國王叫阿闍世王,他同時還是一位信佛的人。有一天,來了一個以殺生為業的屠夫,要見阿闍世國王,他請國王答應他一個要求,阿闍世王問他有何願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