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千古風雲人物

「大海洋之王」成吉思汗(上)

阿哲;圖:志清
font print 人氣: 95
【字號】    
   標籤: tags:

成吉思汗即元太祖,名鐵木真,是蒙古帝國的奠基者。他曾擊敗金國、臣服西夏、消滅西遼,為日後建立大一統的元朝,結束中原五百多年割據,及確立中國遼闊版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他的大舉西征也衝破亞、歐的界限,促進了中西經濟、文化的交流。

苦難的考驗

南宋時,蒙古部族林立,其主要部族有:乞顏、塔塔兒、蔑兒乞、克烈、乃蠻等,可是部族之間為了生存,經常進行殘酷的戰爭。

成吉思汗的父親也速該是乞顏部酋長,有一次與塔塔兒族作戰,俘殺了兩名酋長,其中一名叫鐵木真兀格。成吉思汗恰於此時出生,也速該為了紀念自己的武功,就以鐵木真為他命名。

鐵木真九歲那年,也速該有一次騎馬回家途中覺得飢腸轆轆,剛好看見塔塔兒部人在舉行宴會,為了填飽肚子,他便按照當地風俗參加了宴會。塔塔兒部有人認出他,就偷偷在其食物裡放了毒藥,他吃了以後即中毒身亡。

也速該死後,乞顏部群龍無首、人心渙散,原先歸附的泰亦赤部也脫離他們,並帶走許多奴隸和牲畜。泰亦赤部人擔心鐵木真長大後向他們報仇,就派出大批人馬捉拿他。

鐵木真逃到森林裡躲了九天九夜,沒吃沒喝,後來忍不住飢餓走了出來,但一出森林就被抓住了。不久,他憑著自己的機智又逃了出來。逃出後,他和母親、兄弟一起躲入山裡,過著狩獵和採集野菜的艱辛生活。面對各種生活的苦難,也磨練出他堅強及不屈不撓的意志。

五箭訓子

有一次,鐵木真與異母兄弟別克帖兒發生爭執。他在盛怒之下,與弟弟合撒兒一起射殺了別克帖兒。他們兄弟回家後,遭到母親嚴厲訓斥,指責他們除了自己的影子之外,眼裡根本沒有別人。她又以一支箭容易折斷,五支箭合成一束不易折斷的道理,教誨他們要團結,要懂得和別人合作,才能成大器。母親的訓誨,令他羞愧無比。此事對他觸動很大,也讓他爭強好勝的個性有所收歛。

隨後從一件事情中,可看出他確實能遵照母親的教誨,學會與別人合作了。盜人馬匹是草原民族最痛恨的行為。一天幾名盜馬賊將他們母子的八匹馬盜走,他狩獵歸來,得知馬匹被盜,囑咐弟弟照顧母親,便隻身騎馬追趕。鐵木真追了三天三夜,正當人困馬乏時,遇到了一位正在與牛角力的年輕勇士博兒朮,他見對方是一位好漢,就與他結拜為兄弟,然後一起追趕盜馬賊,並奪回了馬匹。此後,博兒朮一直追隨鐵木真,成為蒙古開國功臣之一。

稍長後,為了恢復父親的事業,他把失散的部屬都找了回來。這位「深沉有大略」的蒙古青年,因善於攏絡人心且能征善戰,不久就成為傑出的首領,實力也不斷地壯大起來了。

蒙古的崛起

當時蒙古各部族均屬金朝管轄範圍。金世宗在位時,為了防止蒙古壯大,每隔三年即派兵北上大肆殺戮一番,加上各部族的自相殘殺,給蒙古人民造成深重的災難。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統一和安定成為蒙古人的共同願望。

鐵木真崛起後,以卓越的政治和軍事才華,順應歷史的潮流,統一了蒙古高原。他先是爭取到札答刺部首領札木合和克烈族首領王罕的支持,打敗了塔塔兒、蔑兒乞等部族;然後與王罕合兵,擊敗札木合;接著與王罕決裂,消滅了克烈族;最後又征服乃蠻族,實現了蒙古人統一的願望。

他統一蒙古後被推舉為大汗,並尊稱為「成吉思汗」。「成吉思」蒙古語是「大海洋」的意思,「汗」代表偉大崇高,所以成吉思汗是「大海洋之王」,也是「全世界之王」的意思,由此可見蒙古人對他崇拜的程度。

不斷發動征服戰爭

鐵木真在北方稱汗時,南面是金、夏、南宋等三國鼎立的局面。建國後,開始他的擴張行動,他首先大舉進兵西夏,迫使西夏求和;又出兵攻打金朝,圍攻中都燕京,金朝被迫投降。此後,黃河以北盡為蒙古所有,金朝也被迫遷都汴京。

與此同時,發生了花刺子模殺害蒙古使者及商人的事件。成吉思汗於是將矛頭轉向西方,親率二十萬大軍攻打花剌子模。大獲全勝後,又繼續往西攻打,佔領了中亞細亞各國,隨後又殲滅南俄八萬聯軍,一直攻打到歐洲東部、伊朗北部以及印度等廣大區域,才帶兵回國。

成吉思汗取得廣大領土後,為了便於統治,就將領土分封給兒子,隨後在歐亞大陸逐漸形成:金帳汗國、察合台汗國、窩闊台汗國和伊兒汗國等四大汗國。

成吉思汗西征時,曾要求西夏發兵相助,可是西夏不但拒絕出兵,且和金朝結盟。他回來後,便親自帶兵攻打西夏,將西夏京城圍攻半年之久。此時,他忽得重病,臨終前他看出西夏即將征服,因此叮嚀諸子在他死後秘不發喪,避免敵軍增強反抗的鬥志。不久,西夏果然戰敗,西夏王朝至此滅亡。@*(待續)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司馬遷,字子長,是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因完成「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偉大著作《史記》而流芳千古,被後人尊稱為「太史公」。
  • 孫權那時才18歲,整日悲傷哭泣,無法處理朝政。謀士張昭對他說:「如今天下大亂,豺狼當道,只顧悲傷而不理國事,好比開著大門把強盜請進來,必將自取其禍。」孫權覺得他說得很對,從而擦乾眼淚、換上朝服,登朝理事及視察軍隊,穩定了軍民之心。
  • 孫權有用人之明,在危急存亡之秋,尤其表現得特別突出。他先後重用周瑜、呂蒙、陸遜等人為統師,都是拔擢得當。
  • 李自成把朱元璋的祖墳和他當和尚待過的「皇覺寺」放火燒掉,並殺死宦官六十多人,斬中都守將朱國相。此一舉動,震撼朝廷上下,尤其明崇禎皇帝聽到鳳陽被毀,氣得把鳳陽巡撫處死。
  • 看那人生得身長八尺、濃眉大眼、目如流星、闊面重頤、威風凜凜、穿一身銀盔銀甲,使一條精剛銀槍,左挑右刺,所到之處如入無人之境。此何人﹖常山趙子龍是也。──羅貫中《三國演義》對趙雲的描述
  • 燕國大將樂毅曾經率領六國聯軍擊潰強大的齊國,功蓋天下,可是後來遭受誣陷,以致功敗垂成。但他無怨無悔,對於誤解他的燕惠王無生怨懟,此可謂戰國群將的異數。
  • 當陽長板之戰,劉備之軍被幾十萬曹操精騎部隊追擊,在各部潰不成軍的慘敗中,趙雲以寡敵眾,不顧個人安危,救出幼主阿斗。他「懷抱幼主」,突破曹軍重重包圍,最終使其「得免於難」,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趙雲單騎救主」。
  • 縱觀張良傳奇的一生,他前半生摯誠報國,建立奇功偉業;後半生逐漸淡出官場潛心修道,留下仙名。張良的所有故事中,最神奇最有爭議也是最關鍵的,就是拾履授書的故事了。領悟這個故事,就可以解開他一生的種種令人費解之謎。
  • 諸葛亮在中國,乃至整個東亞都是家喻戶曉的人物。這位生於山東,居于南陽的先賢在扮演了自己的歷史角色之後,成爲了智慧的代名詞,後世善用兵者,甚或機敏聰慧者,大多被冠以「小諸葛」之美稱。然而,人們的目光往往只專注於孔明先生的用兵如神和治國之能,却甚少有人提及先生堪爲萬世楷模之大義。
  • 漢宣帝是史上有名的中興之君,而他第一道詔書流露的「深情」更是史上流芳。於公於私,漢宣帝都顯露了真摯又深刻的仁愛之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