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壓力與天災】 教師指南(1)

翻譯 / 台灣大學社研所 張瓊勻 彙編 / 台灣大學社研所 馬小萍副教授
font print 人氣: 13
【字號】    
   標籤: tags:

<--ads-->
第一章 兒童對災害的反應
Children’s Responses to Disasters

兒童對於壓力的反應方式各不相同。在課堂上,你可以看到他們有一些共同的行為,而這些行為是災害所造成的或與災害相關的反應。年齡不同的兒童對壓力情境的反應也不同,例如:退化行為較可能出現在年紀小(7歲以下)的兒童身上;攻擊行為與退縮則較常出現在較年長的兒童身上。不論如何,請記住,最好的觀察指標是兒童在行為上或外表上出現任何不尋常的改變。災害可能出現的反應包括:

症狀

# 退化行為(表現得像更年幼的兒童):吸允拇指;尿床;黏人(當父母離開時哭泣、小題大作、緊抱不放);難以適應改變;抱怨、依賴及需求增加。
# 害怕與災害有關的情境(例如:下雨、打雷、風吹等)。
# 難以入眠、夢魘。
# 缺乏情感的表達。
# 看起來悲傷或沮喪、哭泣。
# 不尋常的安靜或退縮。
# 冷漠,對於平常喜愛的事物興趣缺缺。
# 抱怨頭痛、胃痛或其他身體方面的疼痛。
# 攻擊行為、不順從、頂嘴、具破壞性、偷竊。
# 容易生氣、易怒、陰晴不定。
# 易分心、不專心、注意力不集中、煩躁好動、作白日夢。
# 在課堂上昏睡、疲勞、打瞌睡。
# 曠課或遲到次數增加。
# 學業表現低落。
# 與同儕間的關係改變(突然花許多時間,或很少時間與朋友相處)。

當兒童出現上述症狀時,可能因為直接遭遇災害事件,或者是災害導致的人際關係、角色或日常生活的混亂,使兒童因此受到創傷。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即使上述症狀可能是災害所導致的反應,卻也同時反應出兒童在災害發生前的創傷,只是災害所引起的壓力和緊張,更突顯或加速之前所存在的問題。

誰是高危險群?

一般來說,哪些兒童較可能受到災害的影響?
# 直接經歷或高度暴露在災害之中(自己受了傷、家中有人死亡或受傷、曾經處於危險的環境之中、目睹可怕的事件)。
# 經歷到人際關係(特別指家中成員之間的關係)、角色或日常生活的巨大變遷,而產生了長期的變化或緊張狀態。
# 災害發生之前就有心理上或學業上的困難者。

哪些兒童需要更多的協助?

雖然以上列舉許多症狀是壓力下的正常反應,但是,如果兒童出現以下的情況就必須轉介至心理衛生相關專業人員:
# 行為上或外表上出現任何不尋常的改變,且持續兩週以上。
# 同時出現上述所列的幾種不同的症狀(例如:看起來悲傷、抱怨頭痛而且在課堂上睡著)。
# 在不同場合中重複出現某些症狀(上不同的課、在校外、在家中、和同儕相處的時候)。
# 兒童出現威脅的行為或者已經嘗試自我傷害。
# 兒童出現受虐待或被忽略的症狀。

轉介之前,任何的顧慮或懷疑都應該與校內的同事討論。

資料來源:University of Illinois Extension Disaster Resources, June 1995
http://www.ag.uiuc.edu
Children, Stress, and Natural Disasters
School Activities for Children

資料來源:台灣921再造新故鄉網站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