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結婚時要貼「囍」字?

作者:心語
font print 人氣: 1617
【字號】    
   標籤: tags: , ,

常見人們家有婚嫁喜慶時,總喜歡在門窗上、房間內、嫁妝上貼個大紅「囍」字,並且也漸漸成為佈置婚禮的標幟。不過,為甚麼結婚時要貼「囍」字呢?

「囍」俗稱雙喜,有喜慶雙重的意思。大多用於婚嫁等喜慶場合,一般用紅紙或是金箔剪製,也有人寫在紅紙上再貼於門窗廳堂上。這種辦喜事貼雙喜字的習俗,據說源於宋朝宰相、大文學家王安石。

相傳王安石年輕時赴京趕考,途中到馬家鎮他舅舅家住宿。一天,飯後到鎮上散步,偶見馬員外家門上貼了一副對聯的上聯︰「走馬燈,馬燈走,燈熄馬停步。」原來,這是馬員外的獨生女為自己挑選夫婿所出的上聯,已經掛了半年,至今沒有人能夠對出下聯來。王安石因為要趕考,也無暇思索下聯,所以未予理會。

到了應考日,王安石在考場上態度從容,答題時一揮而就。主考官見其年輕意氣風發,對其印象深刻,非常賞識他,後來主考官傳其面試。王安石對於主考官的提問,他都能胸有成竹,對答如流。最後主考官手指廳前的飛虎旗說︰「飛虎旗,虎旗飛,旗卷虎藏身。」王安石知道這是要他對出下聯,他忽然想起馬員外家門前的上聯,便不加思索的答道︰「走馬燈,馬燈走,燈熄馬停步。」主考官驚歎不已,頻頻點頭。

考完後,王安石回馬家鎮並來到馬員外家,就以主考官的「飛虎旗」為下聯,對馬小姐的上聯「走馬燈」。王安石對的下聯讓馬小姐十分滿意,於是馬員外非常開心的將女兒嫁給他。

到了成親大喜的當日,忽然兩個報子來報喜,是報王安石金榜題名的好消息。王安石真是春風得意,不但高中進士,還娶了才貌雙全的千金為妻,可說是雙喜臨門。因此,王安石便一連寫了兩個大紅喜字,還把兩個喜字併貼在大門上,並高興的吟道︰「巧對聯成雙喜歌,馬燈飛虎結絲羅。」

從此以後,人們習慣於結婚辦喜事時貼紅雙喜字,不僅在門上、牆上貼大紅「囍」字,被褥枕頭上也繡「囍」字,祈求事事吉祥如意。而這個風俗就一直流傳至今,也成了華人特有的民間習俗。@*

責任編輯:方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蒙古人把隆重而熱情地接待客人看作是一種美德。他們的待客禮包括問候、互遞鼻煙壺、飲食招待等。無論是專程來訪的貴客還是路過歇腳的行人,客人一到,首先是互相問候,待客人坐定,女主人端上一碗馨香的奶茶,並擺上各種奶食品、炒米、手把羊肉等,其間敬酒是必不可少的。奶茶用銀質的碗盛著,與哈達一起獻上。敬酒時,要右手舉杯、左手托肘,恭敬地把酒杯交到客人手中。
  • 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和風俗習慣,尤其是有趣的婚俗,不一而足。
  • 自古以來,男婚女嫁被看成一生頭等「喜事」。老北京的舊式婚俗從訂婚到最後結合,需要經過許多繁瑣禮儀程序。
  • 蒙古族婚禮充分表現了這個古老民族勤勞勇敢和能歌善舞 的獨特風格。由於分佈廣闊,各地婚俗既有共同點,也有不同點。 比如,新郎佩帶火鐮、蒙古刀和弓箭,致頌詞,祝詞和對歌等都是 蒙古族婚禮的共同點。
  • 水族婚俗保留較濃的傳統色彩,講究明媒正娶。婚前,男女青年可以利用節日及趕集時的對歌活動交遊相戀。即使自由戀愛定的情,也得明媒正娶,否則不合禮俗,要受歧視。
  • 【大紀元1月15日報導】世界各地婚禮大觀連線報導(中央社記者盧健輝香港特稿)常言道:「入鄉隨俗」,不同的國家、地區有著不同�


  • 【大紀元1月16日報導】世界婚姻大觀連線報導(中央社記者張弘光莫斯科特稿)俄羅斯東正教曾經規定,父母應在自己兒子滿十五歲、女兒滿十二歲時讓他們結婚,1649年女性法定結婚年齡提高到十五歲,但是早婚現象仍延續。現行法律規定,年滿十八歲可以結婚,但是二十歲有小孩,四十歲當爺爺的現象仍很普遍。
  • 裕固族的婚俗頗為奇特,在婚禮儀式上,新郎向新娘連射三支無鏃箭(不致於傷人),象徵新郎新娘相親相愛,白頭到老。射罷,新郎把弓箭折斷,扔到門旁, 由老人投進火裡燒掉。
  • 塔塔爾族的婚俗別具一格,即先把新郎「嫁」出去 ,然後再「娶」回來。 民俗民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