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俗印記】從「吃苦」中長大

楊紀代
font print 人氣: 8
【字號】    
   標籤: tags:

今天大兒子夫妻倆都要早出門,由我接班,到點了叫醒兩個孫子吃早餐、上學去。看著小兄妹倆,心不甘情不願的起了床,睡眼惺忪的邊啃麵包邊打盹兒,催緊了又急眼,怨奶奶多管閒事。眼看快遲到了,才瞥見媳婦的留言,孫女感冒,得招呼她吃完藥再走。看著她慢條斯里的撕開小藥包,熟練的倒出幾粒花花綠綠的小藥丸,放進嘴裡,再喝口白開水,一仰脖子,「咕」的一聲,利落的吞了下去……看著看著,我的胃又習慣性的揪成一團,隱隱發熱,從「吃苦」中長大的歲月,一下子全都「倒帶」倒回來了……

從小我就體弱多病,那時沒有西醫、西藥,有的只是幾千年來承傳不輟的傳統中醫,因此我是喝著那苦死人的中藥湯長大的。所以一直到現在,只要一聞到哪家熬煮中藥,飄送過來的那濃濃的,熟悉的藥香,心中就翻騰不已,馬上就聯想起這一幕:面對那一碗溫溫的,冒著些微熱氣的深褐色甚或黑色的液體的我,緊閉雙目,心中默數著:「一、二、三!」然後吸一口氣,再雙手捧起,一鼓作氣猛往嘴裡灌,中途絕不敢停下,等全喝完,不管肚子多脹,立刻衝去喝水漱口。

那苦真是沒法說,有時苦中還帶酸、帶澀、帶甘……。總之,形容不出的味兒!就這樣三五付藥下去就藥到病除了。除了偶爾會瀉瀉肚子,清清火氣之外,什麼副作用也不起。那真是「良藥苦口利於病」啊。

作為老大的我,更是親眼目睹五個弟妹,年幼時,一生病就不願喝那苦水,任你連哄帶騙的就是嘴巴緊閉。這時我就得配合母親,在她的示意下,捏住他們的小鼻子,為了吸氣,嘴就自然張開,母親適時的將小湯匙中的苦水倒入喉嚨,緊接著就是一陣撕心裂肺的號哭。

更巧的是爺爺與外公都是中醫,能為人診病開藥方,可惜均英年早逝。母親至今仍保有外公開的一付專治內傷的藥方,藥材貴些,而且都得磨成粉,成本挺高,可藥效神奇得很哪!

等我上學之後,母親遇到了一位中醫耆宿,口碑很好,於是全家大小,有病就找他看,成了我們的家庭醫師,建立了良好的感情。更妙的是,升上國小五年級再重新編班時,我和他的孫女兒竟然同班,而且成了好友。但是就業、婚嫁之後就失去了聯繫。沒想到五十年之後的小學同學會上,又重逢了,好開心哪!當然她的中醫爺爺早已做古了。

工商社會定型了之後,也就引進了西藥,那一瓶瓶香甜誘人的藥水,一粒粒五顏六色的膠囊,一顆顆厚薄不同、形狀各異的藥片,加上吞嚥容易又可口,而且取用也方便,於是替代了那耗時費力,得精心拿捏火候,一刻不得遠離、疏忽的中藥熬煮,更遠離了那「吃不消的苦」!於是中藥漸漸乏人問津,中醫問診漸漸沒落。

短視的人們,寧願忍受那服食西藥之後所引起的種種副作用,而不願花時間去熬煮那苦哈哈的中藥湯。寧願把節省下來的時間,拿去賺更多的錢,而不再重視中國幾千年來的國粹。更不可思議的是,寧願承受副作用所帶來的長期痛苦,也不願忍受那中藥入口時的短暫苦味。我覺得真是本末倒置了。

咱們老祖宗傳下來的東西,自有其珍貴的價值在。雖然現在有了熬煮過後提煉成顆粒狀的所謂「科學中藥」,據說藥效大打折扣。如今慢慢的有一部份人,吃了大虧之後,開始回頭了,明白中醫的博大精深,而重新評估中藥的優點。我認為:亡羊補牢,未為晚也。@*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小時候,我們這些孩子,經常盯著碗櫃裡那罐亮銀色、上頭一隻展翅的老鷹商標、外加密密麻麻幾行英文字的「鷹牌煉乳」,猛吞口水。那是買回來為年紀大的長輩,增加營養用的。
  • 我們家六個兄弟姊妹,全是「啃骨頭」的高手。為什麼這麼說呢?那年頭,豬肉商處理「不帶肉的骨頭」的方式是「免費贈送」,那得是老顧客才能享有的優待啊!每回,母親把帶回的那一把「爛骨頭」,加上蘿蔔或菜心……等等燉煮成湯,這時就開始了孩子們的技藝訓練。
  • 每年除夕前兩天的清早,母親就一定要我陪她上菜市場,分好幾趟,把所有食材準備齊全。天寒地凍時,幫忙提菜的滋味兒可不好受。再就是得幫忙殺雞宰鴨啦。當時並沒有現在這種「機械式」的自動宰殺設備,可大量代工,而且家禽、家畜都是自家飼養,當然這事兒就得由家庭主婦自理。
  • 每年就那麼個半天,沒有多少小時,藉著它──小學同學會,重新將記憶掀開,再次把心湖攪動……
  • 陪著我走過啟蒙階段的母校,在六年中,也和我們同步成長:由簡陋到稍具規模,由破舊到重新改建;地面鋪上了水泥,課桌椅由不斷的釘釘修補,到全面的汰舊換新;操場的一頭兒,有了一方水泥打造的躲避球場,司令台也矗立起來了。只有那中庭的花園,不受影響,依然生氣盎然,有名、無名的草、樹、植物,花開花落,兀自生長不歇……
  • 二十幾年前,每逢教師節,總有學生捧著鮮花來祝賀,那時剛由荷蘭進口的姬百合、葵百合最受青睞,又因價格昂貴反而成為搶手貨。看著那經由雜交的五顏六色新興花卉,徒具台灣百合的外型,可少了那高雅、淡然的特色,潔白純淨的風姿。尤其那刺鼻的濃郁香氣,聞久了讓我頭發暈,插在花瓶裡,十天半個月下來,簡直受不了,心中老是懷念小時那淡淡的撲鼻花香,那幽幽的撩人氣息……
  • 清明之際,舍妹夫婦遠攜父母靈骨而歸葬於故鄉,余在海外,阻於國難不能奔赴,乃弔之以文,曰: 嗚呼!先父仙逝,十三春秋;先母駕鶴,亦近三月。憶思雙親,善良一生。育我兄妹,兼濟親族。力有大小,唯盡本分。載入家譜,亦有光矣。
  • 神韻交響樂團演出的西方交響樂曲,經常有有十分貼心的安排,樂曲的選奏也極富巧思,不論觀眾是否熟悉西方古典交響樂,在精采的樂音引領下,總會體驗到層層的驚喜與無盡的感動。
  • 只記得那個衣衫襤褸的長頭髮的女人,拖著一跛一跛的腿,挨個翻著垃圾桶找吃的,他一邊找一邊咧著嘴笑。那女人就是我要說的,我們村老人給我講過的苦命女人。其實提起來,鄉下的人,哪個不覺得自己命苦:幹不完的活,操不完的心,擔不完的驚,受不完的怕。
  • 鳳飛飛的歌聲無疑是台灣近代流行音樂史上非常重要的一頁,她演唱的台灣歌謠作品,為數雖然不多,寥寥數十首,創作年代卻從晚清到近代,風格迥異多元;更重要的是,身為台灣的女兒,面對每一首作品,無論是原唱或是重新演繹,都展現出歌者對傳承尊崇母文化的使命與信念。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