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公、周倉和關平

李吉崑
font print 人氣: 131
【字號】    
   標籤: tags:


關公、周倉和關平


年代:17世紀 材質:木

關公/長:22.8公分 寬:18.2公分 高:38.7公分

周倉/直徑:11.2公分 高:38.7公分
關平/直徑:10.4公分 高:25.8公分

關公大義凜然,一向為民間所崇敬。所以雕刻其神像時,首重道貌儼然。
本組關公是澎湖地區的神像,已逾三百年,其雕製手法是「漢工」中的傑作,十分珍貴稀有。


關公 /年代:17世紀 材質:木 長:17.1公分 寬:12.1公分 高:30.8公分

三國蜀漢大將關羽,字雲長,山西解良州常平村人。據《三國演義》描述,關羽才德兼備,曹軍謀士滿寵曰:「雲長勇而有謀。」張遼謂:「武藝超群,兼通經史。」於過關斬將、千里送嫂之際,猶能左手綽髯,於燈下憑几觀書。單刀赴會,僅用親隨十餘人,且能全身而退。是故無勇則不敢隻身入虎穴,無謀則無法從容出虎穴。

第二十、二五回載,曹操以二十萬大軍進攻徐州,劉備、張飛中計兵敗,張飛奔上芒碭山據守,劉備隨從悉數被俘,只得投靠袁紹。徐州、小沛陷落,只剩關羽嚴守下邳。

曹操素愛關羽武勇,有意招降。翌日,關羽中曹將夏侯惇之計,遭遇埋伏,被困土山。下邳陷落,劉備家小落入曹操之手。隔天,曹營張遼上山遊說,勸關羽暫降曹操,以保全劉備家小,完成桃園誓約和中興漢室之願。關羽聞之有理,提三條件:一、只降漢獻帝,非降曹操。二、曹操須禮遇二位兄嫂,保障安全。三、得知劉備去向,立即告辭。曹操惜才,悉數答應。

曹操領關羽班師回根據地許昌後,撥一府邸予關羽,關羽以內院安頓兄嫂,自居外院。曹操三日小宴,五日大宴款待關羽,又送金銀財寶及美女十人。關羽全數交予兄嫂,並每隔三日,親至內門外請安。消息傳入曹操耳內,曹操對其人品更加佩服。

某日,曹操見關羽馬瘦,即刻命左右牽出一馬贈之,此馬渾身火紅,魁偉雄壯,乃天下名驥「赤兔馬」也。關羽喜不自勝,跪謝再三,曹操問:「屢贈美女珍寶,從未致謝,今何以如此謙恭?」關羽答:「吾知此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若得兄長下落,可一日而見面矣。」曹操聞畢,甚為不悅,遂傳張遼探關羽本意。關羽言:「丞相厚待,感激不盡,但與劉備誓同生死,故他日必定離去。然屆時必為丞相立功。」張遼又問:「若劉備已不在人世,將如何?」關羽答:「必隨之到九泉。」張遼報與曹操,曹操長嘆曰:「實天下難得之大丈夫。」

一日,袁紹率劉備等攻曹操白馬城,袁將顏良連砍曹將宋獻、魏續,曹操大驚,只得請出關羽,關羽連殺顏良、文醜二將,袁紹怒,以為劉備私通敵方,欲斬之,劉備謂可修書請關羽共討曹操,袁紹大喜。
關羽因獲劉備信息,欲辭曹操,曹操避之不見,關羽只得修書告別,並將財帛與官印原封留於宅中,請兄嫂上車離去。曹操聞報,謂張遼等人曰:「雲長不忘故主,來去明白。」「掛印封金,財賄不以動其心,爵祿不以移其志,此等人吾深敬之。」

若此「勇而有謀」之關羽,何以「失荊州,走麥城」?其因有二,一、謀戰術而不能謀戰略。二、「剛而自矜」,目空一切。關羽跟隨劉備多年,從未薦舉人才,三顧茅廬,屢發言勸阻;馬超歸降,關羽不服,欲與之比試高低,此偏激之好勝心,使之忘卻兩虎相鬥,有損劉備實力。其剛而自矜之性格,與日遽增,劉備屬意關羽守荊州,孔明嚴肅交代:「北拒曹操,東和孫權。」但當孫權欲與之結親時,關羽謂:「吾虎女肯嫁犬子乎?」孔明之言,猶如東風。第七四回龐德抬棺欲與之決戰,關羽不顧主帥重任,親自與龐德力拚刀法高下,結果中箭。第七五回藐視曹仁,未全身披掛,只一副掩心甲,結果左臂中毒箭。之後呂蒙稱病,陸遜使調虎離山計,特派使者奉書求和,書詞極其卑謹,關羽不察,猶仰面大笑,為讚詞所醉,以致呂蒙乘虛而入,終至敗亡。忠義大將有此結局,實令人遺憾。

讀《三國》者謂關羽重義,故不為曹操厚恩所動,深切論之,乃關、曹之「志」不同。試探桃園結義之「義」,非一般個人恩義,亦含「扶持漢室」之志,曹操挾獻帝以令諸侯;狩獵時,遮於帝前,接受群臣高呼「萬歲」,此等僭越為關羽所不容,是故「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者,惟「義」與「志」而已。

關羽智勇雙全,忠肝義膽,此等行止符合封建倫理道德標準。自宋而後,歷代帝王愈加封贈,至明萬曆晉封為「三界伏魔大帝威遠震天尊關聖帝君」。而民間之關公,身份多重:軍人視為武聖,尊為守護神;佛教徒以其義氣足以為「護法」,因尊為「護法伽藍」;道教稱為「三界伏魔大帝」、「武安尊王」、「恩主公」,故關帝廟亦設有藥籤;史載「山東一人作春秋,山西一人讀春秋」,後者指關公,故讀書人祀為「文衡聖帝」、「山西夫子」或「關夫子」,列入五文昌之一;關羽重義守信,故商賈尊為守護神,以期信義之道。

本文轉載 台灣文化園區部落格:http://bloguide.ettoday.com/taiwanox/
圖文版權歸台灣文化園區所有,請勿複製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唐代後期,由於銅材不足,唐武宗會昌五年(西元845年),下令將各地寺廟內的銅鑄佛像銷毀,用以鑄錢。這次所鑄的「開元通寶」錢,背後印有鑄造地的地名。這批開元通寶,稱為「會昌開元」。
  • 晚唐五代,幞頭的形制有所變易。《雲麓漫鈔》記謂: 「唐末喪亂,自乾符以後,宮娥宦官皆用木圍頭,以紙絹為襯,用銅鐵為骨,就其上製成而戴之,取其緩急之便,不暇如平時對鏡繫裹也。僖宗愛之,遂製成而進御。五代帝王多裹朝天幞頭,二腳上翹。四方僭位之主,各創新樣,或翹上而反折於下,或如團扇蕉葉之狀,合抱於前。」由此可見,這時的幞頭,已變成為一頂帽子。
  • 在古時,凡還沒有成年的孩子,不分男女,多將頭髮集束於頂,結成兩個小髻,左右各一。因其形狀如牛角相似,故名 「總角」。《詩經.齊風.甫田》:「婉兮娶兮,總角井兮。」孔穎達疏:「聚兩髦言總,聚其髦以為兩角也。」這裡的 「升」指的就是孩童髮式。因兒裡髮髻分立於囪頂,形如 「井」字,故以為名。
  • 唐代是一個繼往開來的時代,政治上的開放和思想上的活躍,都超過了以往的歷史水平。這個時期的婦女,十分注重外表修飾,最明顯的特徵是面部妝飾。
  • 和塗抹脂粉一樣,我國婦女的垂眉之風,早在戰國時期已經形成。到了唐代,更加普及。不論在宮廷還是民間,都流行這種妝飾。
  • 作斜紅妝的婦女形象,在新肛吐魯番阿斯塔那唐墓出土絹畫和泥塑木俑上還有大二反映。這種妝飾一般多給在太陽穴部位,左右各一,工整者形似弦月,複雜者妝如傷口,為了加強殘破的感覺,有的還特在其下部,用胭脂伍染成血跡模樣。
  • 古代婦女,家居時梳哲,外出則戴帽子。帽子的作用,除了御擋風寒外,可用來蔽面。蔽面的風俗由來已久。它的產生,與古代社會的禮教有密切的關係。按 《禮記.內則)規定:男女無故,不相授器,不共水井,不同寢席,不通衣披。
  • 婦女下體穿裙,是漢代以後流行起來的一種風俗,隨著社會風尚的不斯演凌和生產技術的不斷提高,裙子的款式也不斷更新,無論從造型、色彩或裝飾上看,都有許多新的發展。
  • 睛代甲胃,基本承繼南北朝時的形制,以明光銷為主,也有用兩檔銷者。明光鎖的樣式,前後稍有變化。初期與北朝晚期相似,如陝西三原雙盛村開皇二年 (公元582年)李和墓出土的陶俑:頭戴兜鋆,身披明光錨,.緯甲通作盆領,胸背左右各佩固形護鏡,肩部裝有披膊,著時在腰間繫束皮帶。
  • 半官是一種短袖上衣,其制由漢魏時期的 「半袖」發展而來。短袖衣的出現,最早可追溯到漢代,時稱 「繡掘」。因其衣袖之長,為長袖衣的一半,故稱之為 「半袖」,也稱「半臂」。一般多作成對襟,長及腰際,兩袖寬大而平直,長不掩肘。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