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史話 (6):擴大殖民地

font print 人氣: 4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31日訊】(美國之音記者:斯坦貝克2008年7月30日華盛頓報導)清教徒是英國在北美大陸東北地區–現在的美國麻薩諸塞州–定居人數最多的群體之一。清教徒1630年開始陸續抵達。他們在英國成立了麻薩諸塞灣公司。英國國王把從查爾斯河到梅裡馬克河之間的土地賜給了他們。

清教徒也是新教信徒,但是他們不認同聖公會,希望對聖公會厲行改革,因此決定離開英國。他們在新大陸定居下來後,可以按照自己的願望生活,並逐漸發展為規模最大的宗教團體。到了1690年的時候,麻薩諸塞州已經有了五萬人。

清教徒認為,他們的宗教是唯一純正的宗教,所有人都應該成為信徒。他們同時主張,教會領袖應該擔任地方官員,殖民地的所有人都應該出錢支持教會。他們覺得,政府官員的職責之一就是要告訴民眾應該信仰甚麼。不過,也有人不認同這些成為殖民地領袖的清教徒的意見,羅傑·威廉姆斯牧師就是其中之一。

跟所有清教徒一樣,羅傑·威廉姆斯也認為其他歐洲宗教都是錯誤的,印第安土著居民的信仰也是錯誤的,但是他不同意強迫他人接受自己的看法,認為以基督教的名義去懲罰或殺人是罪孽,認為只有教會成員才有義務出錢支持教會。

羅傑·威廉姆斯通過演說和發表文章來宣揚自己的理念。他著書指出,因為信仰不同而懲罰別人是錯誤的。他還提出,歐洲定居者是在盜取印第安人的土地,英國國王沒有權力把屬於印第安人的土地劃撥給臣民,讓他們在那裏定居。

在麻薩諸塞灣殖民地清教徒領袖的逼迫下,羅傑·威廉姆斯1636年離開麻薩諸塞南下。他從當地印第安人手中買下一片土地,建立了一個叫普羅維登斯的新城市。英國議會授權他以普羅維登斯為首府,創辦一個新殖民地–羅德島,這個殖民地接納各種宗教信仰的人,包括天主教、貴格會教徒、猶太人,甚至是無神論者。

羅傑·威廉姆斯還相信政教分離,這種新觀念日後逐漸發展成了美國最重要的治國理念之一。

很多人為了土地,離開麻薩諸塞,建立了其他殖民地,康涅迪格就是其中之一。一些人在清教徒牧師托馬斯·胡克的帶領下於1636年離開波士頓向西走,在靠近康涅迪格河的地方定居下來。另外一些人在麻薩諸塞以北建立了家園。英國國王把北面的一大片土地賜給兩個好友。梅森建立了後來的新罕布什爾殖民地,戈吉斯建立了後來的緬因,但緬因始終沒有發展成為獨立的殖民地,仍舊是麻薩諸塞的一部份,直到美國建國為止。

荷蘭殖民者定居在今天的美國紐約州一帶,他們把那裏稱為新荷蘭。當時荷蘭實力雄厚,在世界上很多地方都建立了殖民地,大部份殖民地都歸“荷蘭西印度公司”所有。荷蘭人在北美大陸上佔據的土地要歸功於英國探險家亨利·哈得孫。

荷蘭領地位於北部清教徒和南部聖公會煙草種植者之間。荷蘭人並不想在這片土地上定居,他們只想賺錢。荷蘭西印度公司沿水路建立了很多交易站,並於1626年從當地印第安人手裡買下了兩個島嶼,也就是今天的曼哈頓島和長島。據說,這兩個島是用價值大約24美元的東西換來的。荷蘭西印度公司希望找人在島上定居,但是荷蘭人都不願意離開歐洲,荷蘭殖民地因此向其他國家和其他殖民地的人開放。他們在曼哈頓島上建立了一個小鎮,叫新阿姆斯特丹。很快,這裡就擠滿了從很遠的地方坐船來的人,據說當時在新阿姆斯特丹能聽到18種不同的語言。1655年,新荷蘭殖民地的總督佔領了附近德拉瓦灣的一個瑞典殖民地。1664年,新阿姆斯特丹又被英國人佔領,改稱紐約,從此結束了荷蘭對目前紐約、新澤西和德拉瓦一帶的殖民控制。

不過,英國人允許原來的殖民者留下,讓他們享受宗教自由,所以大部份荷蘭人都沒有離開。這片殖民地當時歸約克伯爵所有,他是英國國王查爾斯二世的兄弟。查爾斯二世還把紐約附近的土地賜給了兩個好友,卡特雷特爵士和伯克利勳爵。他們稱其為新澤西。新澤西是英國的一個島嶼,是卡特雷特爵士出生的地方。卡特雷特爵士和伯克利勳爵制定了一份治理新澤西的政府規劃,建立了一個定居者代表會議,保證宗教自由,而且不論宗教信仰,男性一律享有投票權。沒過多久,新澤西殖民地就住滿了歐洲各地的移民。查爾斯國王后來接管了這片地區,派皇家總督統治,但是當地的殖民者可以通過代表會議自行立法。英國國王對他的所有殖民地都做出了類似的安排,要求殖民者納稅,但允許他們自治。

貴格會教徒在英國十分受排斥。他們自稱教友派,相信每個人心裏都有一束燈光,指引他們走近上帝。他們認為,沒有必要由宗教領袖來告訴大家什麼才是正確的,所以貴格派沒有牧師。貴格派教徒相信人生來平等,拒絕承認英國國王高人一等,拒絕納稅支持聖公會。他們認為,在任何情況下殺人都是不對的,所以即使被迫入伍,也不會使用武力。他們還拒絕向國王、政府、國旗,或是除了上帝外的任何人或物宣誓效忠。鑒於上述種種原因,英國人不喜歡貴格派。很多貴格派教徒希望離開英國,但是很多美洲殖民地都不歡迎他們。一個名叫威廉·潘的貴格派教徒改變了這一切。

威廉·潘的父親是查爾斯國王的好朋友,是聖公會信徒,但是威廉·潘長大後皈依了貴格派。查爾斯國王曾經向威廉·潘的父親借錢。父親死後,威廉·潘要求國王用美洲大陸的土地還債。查爾斯國王於是把賓夕法尼亞賜給了威廉·潘,貴格派教徒因此有了自己的殖民地。這片殖民地夾在北面的清教徒和南面的聖公會信徒之間。威廉·潘說,賓夕法尼亞的每個人都要按照貴格派教徒的信仰生活,這就意味著平等對待所有人,尊重所有宗教信仰。在其他殖民地裡,人們雖然享受宗教信仰的自由,但是只有多數教會的成員才能投票或是當選公職,而在賓夕法尼亞,所有宗教一律平等,所有教派的人都能出任政府官員。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冰島流行歌手比約克(Bjork)在中國舉行演唱會時,獻唱《宣佈獨立》(Declare Independence)一曲時,突然高喊“西藏!西藏”。這首歌曲內容是譴責殖民主義者,呼籲殖民地宣佈獨立。中國媒體都沒有報道這件事情,但是比約克的行為在許多互聯網論壇上引起了激辯。
  • 清教徒是英國在北美大陸東北地區--現在的美國麻薩諸塞州--定居人數最多的群體之一。清教徒1630年開始陸續抵達。他們在英國成立了麻薩諸塞灣公司。英國國王把從查爾斯河到梅裡馬克河之間的土地賜給了他們。
  • 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台灣建立起殖民地,在將近四十年的期間(1624-1662),將台灣發展成為亞洲貿易的轉運樞鈕,連結起對日本、中國、東南亞與南亞等地的貿易網絡。
  • 西藏發生騷亂,有評論人說:「中國政府在西藏進行殖民統治。」我認為這是不正確的說法。我來自香港這個英國前殖民地,深知殖民地是怎樣一回事。首先,殖民者 和被殖民者在政治地位、社會地位上是不平等的。香港的英國人和一般中國人,地位當然大相懸殊,歷史上甚至有太平山頂只准英人居住的規定。在西藏問題中,很多層面,中共甚至給予藏民特別優待。
  • 「默迪卡, 默迪卡,默迪卡!」 我國國父東姑阿都拉曼在一九五七年八月三十一日高喊三聲「獨立萬歲」,正式宣佈成立馬來西亞,脫離英國的殖民地統治。在獨立的五十年裡,每逢國慶日,我國人民都舉國歡慶及回憶得來不易的國家自主權。 期間雖然有發生過種族衝突,但整體來說, 熱愛和平的大馬人民最後還是和諧的生活在一起。國人都有同一個共識,就是珍惜和捍衛我國的獨立自主。
  • 為了爭奪對美洲大陸的控制權,英國和法國展開戰爭。英國於1763年擊敗法國,控制了法國佔領的土地。這樣一來,英國的勢力就擴大到了美國13個殖民地的將近200萬人以及加拿大講法語的大約6000人。除了政治和經濟責任外,英國還要保護殖民地的居民不受印第安部落的侵害。這就需要很多錢。為了打贏法英戰爭,英國消耗了大量資金,他們因此覺得,美國殖民地應該分擔戰爭留下的債務。 (w2008-04-22-voa58.cfm)
  • 上次我們講到麻薩諸塞殖民地的民兵和英國部隊在列剋星敦和康科德交戰。那時候,雙方還沒有正式宣戰,但是十三個殖民地的民兵們都已經做好了征戰的準備。
  • 滿清帝國經過康熙至乾隆一百多年的盛世之後,開始步入衰弱。特別是清朝末年,戰爭一場接一場,而中國敗戰連連,不平等條約一份又一份,西方列強對中國的侵略可謂予取予求。而標誌著這所謂「次殖民地」年代的開端,就是發生於清朝道光20年至22年(公元1840-1842年)的鴉片戰爭。
  • 喬治‧奧威爾(George Orwell)是英國人,本名埃里克‧亞瑟‧布萊爾(Eric Arthur Blair)。1903年6月25日出生於印度,當時,他的父親在當地的殖民地政府供職,用他自己的話說,他家屬於「中產階級的下層,或沒有錢財的中產家庭」。
  • 【大紀元7月25日訊】(據中廣新聞報導)義大利因為曾經把利比亞當作殖民地,現在同意對利比亞做出賠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