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康節的玄機

楊紀代
font print 人氣: 232
【字號】    
   標籤: tags: ,

拆字是不是迷信呢?我認為窮理致知,不能算是迷信。只有相信江湖術士那一套才是迷信。拆字和文字學有密切關連,經驗閱歷更不可缺。同屬一字,卻因人、因時及因地之不同而拆法各異。這種高深、有趣的中國古老哲學,早已被古人、前輩藝術化了。

某日一商人寫一「巳」字,問邵康節

邵康節說:「巳字屬蛇,今天貴宅中必然有蛇。」

商人暗笑,因為時值寒冬,宅中哪會有蛇呢?但因是衝著邵康節本人慕名而來的,不便當面譏諷。

然而,當他返家時,卻見一老友剛自粵(廣東)來此,順便帶了三條蛇,因為這商人平日極喜嚐蛇羹是也。

知道這事的,對邵康節更折服了。

有士子二人赴京應試,途中經過邵康節所設的拆字館,久慕其名,於是兩人請他測測前程是否有望,功名利祿如何。

邵請甲寫一字,甲寫了一「且」字。

邵看了一下說:「恭喜老弟!此番進京勝券在握矣。」

士子甲說:「不知先生有何根據?」

邵說:「『且』字形如紗帽,金榜題名,指顧之間耳。」

甲將信將疑,但因邵極有名,大致相信。

士子乙也寫了個「且」字請拆。

邵一看,連連搖頭而嘆,說:「先生非但功名、前運無望,且性命難保,應立即回鄉準備後事。」

士子乙心頭之窩囊可想而知,心中也不服,說:「甲君寫此字是吉,我為什麼相反?」

邵說:「甲君所寫之『且』字,形如紗帽,所以功名在望,且必高官。但你寫之『且』,形同神主牌,所以主凶。」

二士子匆匆離開,士子乙不願半途而廢,所以繼續結伴同行。第二天遇上大雨,兩人在穿過河套時,因山洪爆發,士子乙被沖走淹死了。

註:邵雍,字堯夫,謚號康節,生於北宋真宗四年,即公元1011年,卒於神宗十年,即公元1077年,享年67歲。他生於河北范陽,後隨父移居共城,晚年隱居在洛陽。他著書立說,撰寫了《皇極經世》、《觀物內外篇》等著作共十餘萬言。

他認為歷史是按照定數演化的。他以他的先天易數,用元、會、運、世等概念來推算天地的演化和歷史的循環。對後世易學影響很大的《鐵板神數》和《梅花心易》都是出於邵雍。後人也尊稱他為「邵子」。

中年後,他淡泊名利,隱居洛陽,著書教學。當時的名流學士,如富弼、司馬光、呂公著等人都很敬重他。曾集資為他買了一所園宅,題名為「安樂窩」,邵雍也自號為「安樂先生」。他不僅學貫古今、奇才蓋世,而且品德渾厚,待人至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唐憲宗元和乙未年(公元815年),廖有方進京趕考落第後,到四川去。走到寶雞縣西邊,住進旅舍,忽然聽到痛苦的呻吟聲,便尋聲來到隔壁的房裡,看見一個窮苦的病人。
  • 袁家壩那個地方發生了一件雷擊惡婆的事,情節很希奇。
  • 呂君中第回了鄉,女方父母來說:「我家女兒本來沒病,定親後忽然眼睛瞎了,讓我們解除婚約算了。」呂君說:「定親以後眼睛瞎了,並不是你們騙我啊,為什麼要解除婚約呢?」於是和那盲女子成了親。
  • 南方有個大戶人家姓張,家族中有個官員名叫張履昊,喜歡探求長壽之術。朝廷准予他告老還鄉,住在江寧。剛到這裡時,攜帶有白銀160萬兩。
  • 乾隆十九年甲戌科殿試已畢,還未「傳臚」,(那是科舉時代,殿試後的宣制唱名。)紀曉嵐就先在富陽董文恪公家中作客,邂逅了一位精於拆字的士子。
  • 有位廟祝(看守寺廟者),專門在寺中假裝虔敬來欺騙、愚弄直樸的村婦為樂,其人又是個鐵公雞,吝嗇成性,一毛不拔。誰想佔他點便宜,那真比登天還難。
  • 侍郎很欣賞他的勤勞,對他大加誇獎。主簿請示說:「大人除夕夜到此,現已三更了,天寒地凍的,我這兒有除夕酒餚,獻上一杯,不知如何?」侍郎笑著接受了,喝了數杯,回到陶莊公館。感到疲倦,於是解衣而臥,夢中依舊騎馬巡河,但覺得所到之處,並非剛才看到的景色。
  • 蕭統病逝時,年僅三十一歲。粱武帝親自來到東宮,扶著太子的棺柩失聲大哭。太子仁義有德,人人皆知。死後,朝野都都感到惋惜。京城男女,都到太子宮去憑弔,滿路上都是哭泣的人;全國各地的百姓和守衛疆土的士兵,聽到他死去的消息後,都十分悲痛。
  • 曾石在一次戰事中打了敗仗,在他將要被朝廷行刑處決的時候,哭著對他的部下們說: 「皇上非常憤怒,我死也是罪有應得,但我的老婆孩子們,又怎能讓他們流落到邊疆,成為溝中的死屍呢?」王環哭著說:「您不要擔心,我一定能夠想辦法讓他們回家。」
  • 葉廣彬,字大宜,號月窗,明代人。年輕時很聰明,每天能背誦上萬句詩文,原先對科舉詩文十分精通。但後來看到父親那麼大年紀,依然是生員,就輟學不參加科舉,管理一些農田雜事。但是讀背詩文,依然如故。眾家經學、史學以及陰陽算術,沒有不通曉的,人們都說他博學多識,堪稱一代奇才。
    葉廣彬相貌有些呆板,外表看上去,彷彿是一個沒有什麼能耐的人,他見人時說話很拘謹、臉色緊張;面對別人時,格外恭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