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借身訴冤

羅真
font print 人氣: 16
【字號】    
   標籤: tags: ,

清代乾隆十六年八月初三日,內務府官員在閱讀「邸抄」(內部情況交流性質的文件)時,發現景山某部門丟失了幾件古玩。官員懷疑是挑土的工人偷去了,於是召集了所有幹活的數十人來,準備審問一番,看能不能找到點眉目。

這數十個工人都被帶到,並排站在大堂前,一個個都低垂著頭,顯得非常老實忠厚。但其中有一個人顯得有些異常。官員正要開口盤問,那一個人突然跪地,自己講道:「請大老爺伸冤啊,我是常格,正黃旗人,今年十二歲。前些日子,我去市場買東西,路上遇到個工人,名叫趙二。他心懷不軌,企圖強姦我,我誓死不從,他竟歹毒的把我殺了。我的屍體被埋在厚載門堆炭的地方。我父母至今還不知道我已遇難,請求大人為我伸冤啊!」說完這些話以後,那個男人便倒在地上。

大家正感驚愕之際,那人忽又跳了起來說:「我就是趙二,殺常格的人就是我!」 內務府的官雖見到這種情況,意識到其中定有冤情。便把發現的事件原委與經過,如實整理出來,移交到刑部,讓他們去做進一步處理。

刑部派人到厚載門現場去察看時,果然在那裡挖到了常格這位女孩的屍體,屍體傷痕纍纍,正如常格的靈魂所訴無二。於是,再去訪問常格的父母,問起常格情況,他父母說:「我家孩子已失蹤一個多月,至今不知道是死是活啊!」當得知常格已經遇害後,頓時悲痛欲絕,傷心不已。

刑部於是立即拘捕趙二,並仔細詢問其謀殺經過,趙二知道罪責難逃,便如實地全部招供了出來。

刑部上書奏明:是趙二自己的靈魂借活人之口吐露殺人凶情,算是自首。按照律例似乎應該減刑;但是,後來我們又想:這其實是遇害人附在活人身上,揭示趙二行兇的實情,並非趙二本人的自首行為。所以,不擬考慮引用減緩條例。建議斬立決。上面批准了刑部的決定,立刻執行!

這則故事的奇特之處是:冤死的常格既借活人之口,講訴了被殺的經過;又借同一個活人之口,講述了兇手趙二自認其罪的經過。一個十二歲的女孩,被冤殺後,她的靈魂哪裡來的有如此巨大的能量,來表現以上兩種情景?兩種身份?筆者揣想是:神憐其冤,神所指使。

而這正體現了:

神目如電,
是非分明;
見善必佑,
遇惡必懲!
神明警示:
勿存僥倖;
善惡必報,
神兮萬能!

轉載 正見文章:http://big5.zhengjian.org/articles/2008/7/16/53843.html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根據南北朝時的《南史·孫棘傳》記載,孫棘是彭城人,他有個弟弟名叫孫薩。南朝宋孝宗大明五年(公元461年),朝廷要征發十五歲的男子服役,弟弟孫薩是征發對象。可是,他因故沒有能夠按期到達,於是按照律令,要被論罪處死。
  • 唐憲宗元和乙未年(公元815年),廖有方進京趕考落第後,到四川去。走到寶雞縣西邊,住進旅舍,忽然聽到痛苦的呻吟聲,便尋聲來到隔壁的房裡,看見一個窮苦的病人。
  • 袁家壩那個地方發生了一件雷擊惡婆的事,情節很希奇。
  • 呂君中第回了鄉,女方父母來說:「我家女兒本來沒病,定親後忽然眼睛瞎了,讓我們解除婚約算了。」呂君說:「定親以後眼睛瞎了,並不是你們騙我啊,為什麼要解除婚約呢?」於是和那盲女子成了親。
  • 南方有個大戶人家姓張,家族中有個官員名叫張履昊,喜歡探求長壽之術。朝廷准予他告老還鄉,住在江寧。剛到這裡時,攜帶有白銀160萬兩。
  • 唐太宗李世民說過: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蘇武的正直堅忍感天動地,而李陵的妥協背叛遺恨萬年!
  • 鳳陽是安徽省一個普普通通的縣,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故鄉。歷史上,鳳陽地區災荒不斷,許多人離開家園,以打花鼓、唱曲為生,「鳳陽花鼓」又成了貧窮、討飯的象徵。
  • 乾隆十九年甲戌科殿試已畢,還未「傳臚」,(那是科舉時代,殿試後的宣制唱名。)紀曉嵐就先在富陽董文恪公家中作客,邂逅了一位精於拆字的士子。
  • 有位廟祝(看守寺廟者),專門在寺中假裝虔敬來欺騙、愚弄直樸的村婦為樂,其人又是個鐵公雞,吝嗇成性,一毛不拔。誰想佔他點便宜,那真比登天還難。
  • 侍郎很欣賞他的勤勞,對他大加誇獎。主簿請示說:「大人除夕夜到此,現已三更了,天寒地凍的,我這兒有除夕酒餚,獻上一杯,不知如何?」侍郎笑著接受了,喝了數杯,回到陶莊公館。感到疲倦,於是解衣而臥,夢中依舊騎馬巡河,但覺得所到之處,並非剛才看到的景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