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彩虹橋

楊安生 撰文、攝影
font print 人氣: 13
【字號】    
   標籤: tags: ,

橫跨北市內湖與松山區的彩虹橋,為了方便往返台北市內湖新明路底和松山饒河街兩地的居民,從內湖這一端走到松山就可以到饒河夜市,除了帶給民眾便利之外,還給基隆河帶來一道優雅的曲線整個彩虹橋的造型具S型的曲線橋體、鮮紅色的鋼肋拱型梁。

我第一次來到彩虹橋步道,先行走完全程,還有那陣陣撲鼻的惡臭,有人更是以大臭水溝稱呼它!個人覺得還是晚上的彩虹橋比較美,尢以落日前拍攝到燈火通明是最佳時段。望著夜晚的台北基隆河畔岸邊燈林相見,河畔群橋靜立,倒映水中,相映成趣,景觀相當美麗獨特。燈光與夜光雲的互相輝映,交織成最炫麗的一幅圖畫。

拍攝上最好使用超廣角鏡頭或魚眼鏡頭,才能將整座彩虹橋入完整鏡,如果使用一般旅遊鏡頭,你可以直幅分段拍攝,回到家使用影像軟體接圖方式,將彩虹橋S型橋身跨張美感表現出來。這一座橋彩虹橋,本身橋面就是彎曲的,配上白色的燈光相當好看,當然調整至中小光圈,能呈現出漂亮的星芒,讓圖片加分不少。

再來就是注意白色強光過曝,以包圍曝光連拍疊圖去光法或黑卡摭光法,來表現出高光不過曝,暗部有細節請點選安平港夕色有較多著墨。選擇基隆河漲潮最高點時間拍攝,更能將彩虹橋全景倒影全入鏡。拍攝最佳角度松山這端,可拍攝場景較優,麥帥橋亦是拍攝第二主角喔!基本上你想拍攝日落與彩虹橋,拍攝點至內湖新明路端拍攝。

彩虹橋完工先應可吸引更多人潮到此消費、促進當地觀光,且透過人行橋的連通,內湖民眾到松山火車站搭車,或松山民眾到基隆河右岸 出入是相當方便。拍完松山彩虹橋想必大腸告小腸哩!順便去饒河街夜市計計五臟六腑。@*

──轉載http://www.pse100i.idv.tw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肥胖事實上是一種富貴病,所謂「肥貴人膏梁之疾也」。在文革與大飢荒的年代,街上是找不到一個胖子的,那時若能看到一個比較有肚子的人,或許都會被說為「好命」!隨著經濟的富裕,生活型態的改變,「吃的多,動的少」,肥貴之人(肥胖)已是滿街都是了。
  • 歌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開始時是一項復興希臘古典戲劇的實驗。到了巴洛克時期(1600年─1750年),歌劇達到了頂峰,成為吸引全歐洲觀眾的藝術奇觀。這種藝術形式逐漸成為那個時代的精髓,並預示了其400年後的發展。
  • 站在美國國會大廈圓形大廳(Capitol Rotunda)裡可以欣賞到許多藝術。 很多人認為圓形穹頂的視覺體驗美到令人摒息。然而,除非遊客花時間研究這個廣闊空間所呈現的藝術、建築和雕塑,否則很容易忽略其重要的歷史意義。圓形大廳裡的飾帶(friezs)即是一例。
  • 阿拉巴馬州議會大廈(Alabama State Capitol)位於阿拉巴馬州的蒙哥馬利(Montgomery),其令人印象深刻的門廊(portico)以新古典主義風格設計,是該議會大廈特色。阿拉巴馬州議會大廈與其它州的議會建築類似,都是坐落在小山丘上,俯瞰整個城市。
  • 奧斯陸大教堂(Oslo Cathedral)原名「救世主教堂」(Our Savior’s Church),這座於市中心、弧形一層樓高的荷蘭巴洛克風格建築,以石材與紅磚混合而成。大教堂東邊是教堂前側聖壇或稱禮拜堂(chancel),鐘樓有銅製的圓屋頂,搭配文藝復興風格的尖塔。大教堂幾世紀以來不斷在整修與翻新。
  • 雕塑通常用來紀念重要人物或是故事。古往今來,雕塑流行的題材包括神話場景、政治領袖或宗教人物。然而,古典雕塑中有個最特別的主題並不在上述類別裡。人物雕塑《斯皮納里奧》(Spinario)或稱《拔刺的少年》(Thorn-Puller)呈現的是一位坐著的裸體男孩,全神貫注地在拔他腳上的一根刺。幾千年來,這座雕像給藝術家帶來非常深刻的啟發。
  • 英國威爾頓莊園(Wilton House)完美融合古典主義與英國美學,堪稱獨樹一格。外牆採用當地石材建造,與英格蘭威爾特郡(Wiltshire)鄉村融為一體。古典比例、強調對稱、矩形特徵等設計,符合古羅馬建築師維特魯威(Vitruvius)和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建築師安德里亞‧帕拉迪奧(Andrea Palladio)的美學原則。外牆沒有石柱,最初的構想是為了讓人們可以待在戶外,同時還能屏蔽來自地中海炙熱的陽光,這樣的設計適合北方的地理與氣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