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勒迴響 — 尋訪巴比容(中)

巴比容畫派與風景畫的盛世
王哲雄
font print 人氣: 38
【字號】    
   標籤: tags: ,

最先到甘尼客棧的畫家有亞利尼(Aligny)、布拉斯卡沙(Brascassat)、達涅(Dagnan)、弗雷赫(Flers)、俞越(P. Huet)、法蘭賽(Français)、柯賀(Corot)、胡梭(Th. Rousseau)等大約在一八三三年前後;迪亞茲(Diaz)和卡巴(Cabat)差不多同時在一八三七年;庫爾培(Courbet)與雕刻家巴釐(Barye)在一八四一年左右;托華雍(Troyon)(註1)在一八四六年,而賈克(Charles Jacque)在一八四九年皆曾住過巴比容;米葉(Jean-François Millet)(註2)在一八四九年,正當巴黎霍亂猖獗也轉到巴比容來,受到南特伊(Célestin Nantreuil)和布朗傑(Louis Boulanger)的招待;杜培(Jules Dupré)及多比尼(Charles-François Daubigny)均在此待過,儘管時間不長。


《在楓丹白露森林面對景物寫生的畫家們》 Jules Coignet (1798-1860) Les peintres sur le motif en forêt de Fontainebleau Huile sur toile Musée Municipal de l’Ecole de Barbizon. 編註:實際的巴比容作畫場景(圖片及說明/王哲雄提供)  

國際人文薈萃的農村

至於國外的藝術家,像比利時的畫家德‧寇克(Xavier et César De Cock)、伊波利特‧布琅傑(Hippolyte Boulenger)、德肯夫(Alfred De Knff)、德‧帕柏勒(Victor de Papeleu);另外有來自羅馬尼亞的畫家,安德瑞斯科(Andreesco)和葛利哥瑞斯科(Grigoresco),以及瑞士畫家柏梅賀(Bodmer)、門訥(Menn)、修特(Sutter);義大利畫家塞拉非諾‧德‧提佛里(Serafino de Tivoli)、尼諾‧寇斯塔(Nino Costa);德國畫家科諾斯(Knauss)、李柏曼(Libermann)、薩勒(Saal);匈牙利畫家夢卡西(Munkácsy)、帕勒(Páal);美國畫家懷特‧伊頓(Wyatt Eaton)巴柏寇克(Babcock)、瀚特(Hunt)(註3)、茵內斯(Inness)、霍姆‧馬汀(Home Matin)、羅賓遜(Robinson);還有遊說瓊荊(Jongkind)來法國的荷蘭畫家凱棠布魯威爾(Kuytenbrouwer)等,偌大的楓丹白露森林成為全世界風景畫家的天堂,他們經常出入在傑昂-德-巴黎(Jean-de-Paris)、亞坡霥狹谷(Les Gorges d’Apremont)、亞荷邦荒原(La lande d’Arbonne)、北勒垮高地(Le plateau de Bell-Croix)、巴布瑞歐(Le Bas-Bréau)、夏翼平原(Plaines de Chailly)、馬歇漢(Macherin)等地區,尋找孤寂、荒野、原始的景色作為入畫的題材。


以假亂真的『障眼法』(Trompe – l’oeil),畫在矮櫃門上的畫作 編註:這是一個真的櫃子,但是畫家在櫃門畫上裡面堆放的瓶瓶罐罐,沒 注意看還會想開門去拿東西呢,幽默感的表現也是古今皆同(圖片來源: Marie-Thèrése Gaille, L’Auberge Ganne, Musée Municipal de l’ Ecole de Barbizon, editions Gaud, 1994, p. 50. 圖片及說明/王哲雄提供)

大約在一八五○年左右,他們習慣性地於每個星期六,在胡梭的畫室(一八四六年以穀倉改建)聚會,會中常客有來自巴黎的藝術愛好者卡威(Gavet)、逖歐(Tillot)和桑希耶;藝術批評家鐸黑、文藝作家高提業、畫家朋友:杜米葉(Daumier)、濟昂(Ziem)和德岡(Decamps)等熱情支持。

讓法國風景成為傳世作品

十九世紀的法國已取代了過去義大利的輝煌,高提業說得有理:「現在我們到巴黎,就像以前我們要去羅馬一樣」,這種藝術地位和聲望的提升,應該歸功於巴比容畫派的風景畫大師:胡梭、杜培、迪亞茲、托華雍、巴釐,當然還有巴比容畫派之友柯賀、米葉、多比尼,由於他們的努力,風景畫才能從「服侍者」的角色解放出來,而以勝利者的姿態成為十九世紀法國藝術主要的繪畫門類。也由於這些畫家,法國的景色出現在風景畫中,而從此以後我們到處可以看到巴黎的近郊、豐潤而叢林集聚的法國國土上的樹、沼澤,以及滿佈雲彩的天空出現在畫布上。

描繪自然、風格獨立的巴比容畫派


「甘尼小客棧」藝術家餐廳左面與右面的隔牆板及門板 編註:古今皆同,畫家們閒著無聊時留下的塗鴉(圖片來源:Marie- Thèrése Gaille, L’Auberge Ganne, Musée Municipal de l’Ecole de Barbizon, editions Gaud, 1994, pp.8-9. 圖片及說明/王哲雄提供)

雖然巴比容畫派的名稱是在一九○七年才由喬治‧拉弗內斯特(Georges Lafenestre)提出,這個時候巴比容老早已失卻藝術家殖民城的地位,不過畫派的概念並不是為了強調他們的作品的共同特性,因為每一位畫家都想往自己的個性充分發展,保有他們的獨立性:事實上也是建立在這種各保風格的獨特性原則之下,才使他們結合而成畫派。@

註1:托華雍(Troyon)或譯為:特華雍
註2:米葉(Jean-François Millet)通常譯為:米勒
註3:瀚特(Hunt)或譯為:杭特
註4:Dorival, B., 1946, La peinture française Larousse, Paris, p. XXI.(王哲雄提供)

<--ads-->(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臺北市南海學園歷史博物館的米勒展覽,轟轟烈烈的經過一個暑假,目前展期已經接近尾聲了,卻還吸引著大批熱潮前往觀賞。米勒到底魅力何在?他所處的時代又是什麼樣的?他的影響如何?在接下來幾篇文章,將有不同的專家來向讀者們介紹
  • 米勒畫展即將進入尾聲,台北市的歷史博物館最近簡直是擠爆了,排隊三四個小時不說,許多民眾等到直接席地而坐甚至等到睡著,民眾痛批參觀世界級大師作品卻恍如置身難民營,歷史博物館也緊急做了改進,並宣佈展覽多延長兩天,讓民眾多一個週末可以去看米勒展。
  • 紐約百老匯在去年上演一部諷刺劇《生死之謎》(Is He Dead?),劇本是馬克吐溫在100多年前的1898年所寫的,劇中虛擬的主人翁就是米勒
  • 李前總統晚間看米勒畫展!米勒的拾穗,讓他感嘆早年再怎麼苦,也要向上的台灣精神,最近怎麼消失了?問他對馬總統上任百日的看法,他說別問我政治事,問到陳前總統時,他反應更妙,把耳朵摀起來,不想聽,也不想答!。
  • 我們看見現代美術的一個悖論:受巴比松畫派影響的印象派,從米勒延伸而來的農村畫,甚至崇拜米勒為「永恆大師」的梵谷,是其自身根源的背反。嘲諷的是,從塞尚發展而來的立體派也同樣是塞尚藝術的背反。
  • 初看到《有羊群的牧場、月光》,我們或許會嚇一跳。這完全不似人們所熟悉的米勒。大半個肥大的下弦月低懸夜海,緊挨著地平線,朦朧的月暈籠罩了夜空,整幅畫籠罩在使人不安的月光中,透露出一種奇異的光彩。
  • 那位剛離開的小姐約莫二十九歲,跟我一起走的那位比她略小幾歲,前者的腔調、目光和神態給我印象很深,而米勒小姐比較平淡無奇,顯得身心交瘁,但面色卻還紅潤。她的步態和動作十分匆忙,彷彿手頭總有忙不完的事情。
  • 水彩畫在臺灣發展屆滿一百周年,中正紀念堂特別於3日至23日舉辦「紀念臺灣水彩百年/2008臺灣當代水彩大展」,為臺灣當代水彩畫壇做一完整的紀錄,其中陳甲上是台南縣唯一受邀請的藝術家。
  • 【大紀元9月17日訊】紐約,當地時間9月16日,超模瑪麗莎-米勒(Marisa Miller)亮相由她代言的著名品牌「維多利亞的秘密」(Victoria's Secret)的新款香水「Very Sexy Dare」發佈會。
  • 【大紀元9月23日報導】(中央社英國曼徹斯特二十三日法新電)他綽號叫「智囊」,流著左派政治的血,深受工黨死忠者愛戴,但英國外務大臣米勒班堅稱,他沒想發動政變,反抗英國首相布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