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石碇.翡翠水庫後花園-潭腰.鯉魚潭

Tony 撰文、圖 、攝影

人氣 8
標籤:

潭腰,位於竹坑與直潭之間,這一帶的北勢溪,昔稱「鯉魚潭」,翡翠水庫建成之後,湖面更加廣闊,與鷺鷥潭水波連成一系,若勉強要區分彼此,大概只能以北勢溪河道曲折處做為分界處。

如果想像鯉魚潭是碧波萬頃的汪洋大海,那麼潭腰就像是伸向海洋的岬角。若這大海是地中海,則潭腰的地形恰似巴爾幹半島,三面被海水環繞,景色秀麗可人。

然而,潭腰給我的驚喜卻不多。當然,這並非鯉魚潭的景色不如鷺鷥潭或永安的北勢溪。景點之間,造訪的先後次序不同,又有天候的因素,本難客觀持平比較孰優孰劣。或許前兩次的造訪經驗,已熟識這樣的山水美景。遇到鯉魚潭這樣山水交融,湖波盪漾的景色,已是理所當然,是預期中的事,所以便少了一份驚艷的感覺。若說鯉魚潭果真不如鷺鷥潭,這種論斷顯然是不公允的。


鯉魚潭,潭岸如海灣。


若僅以遊客的足跡來看,則鷺鷥潭遠不如鯉魚潭受歡迎。鷺鷥潭幽僻而靜謐,與世隔絕,不染塵埃。潭腰社區的「媽祖林水位自動記錄站」湖畔,卻看見張貼著不少標誌警語,提醒遊客勿亂丟棄垃圾。這樣的怵目標語及岸邊隨處可見飲料瓶罐,雖然或許並不減損鯉魚潭的麗質,卻不免使旅人的心情蒙塵。

此外,我主觀認為鯉魚潭不如鷺絲潭,天氣亦是一個因素。來訪潭腰時,天氣正悶熱,不若前兩次陰涼清爽;雖然無礙於賞湖,但靜心的效果不如前兩次。欣賞湖水碧波,晴空不如煙雨,夏湖不如秋水,下次或許可考慮深秋時節再訪潭腰。

旅遊日期:2007.09.12 (寫於2007.09.18)


行旅圖

【附記】北47鄉道沿途尋幽

最近三次走訪翡翠水庫上游,都是從石碇走北47鄉道至北宜公路的小格頭,所以也順道走訪沿途一些小景點,附記如下:

◎石碇摸乳巷

北47鄉道約0.8K附近,有一個有趣的地名-「摸乳巷」。這地名源自清朝時代,當時小格頭、烏塗窟一帶的居民前往石碇,必須經過一處岩稜窄巷,須側身而過。由於岩壁小巷狹窄,往往造成男女身體的接觸,彼此相當尷尬,於是這裡被戲稱為「摸乳巷」,而成為當地的地名。北47鄉道闢通後,岩稜已被移開,摸乳巷的地貌已消失,而地名則一直流傳下來。這有趣的地名門牌,也成為石碇的另類景點。


摸乳巷路旁紅磚舊宅


摸乳巷門牌

◎蓬萊寮古橋古碑

由石碇往北宜公路小格頭的方向前行,過溪口橋(北47與北47-1鄉道叉路口)之後,不久抵達蓬萊寮,地圖標誌附近有一「踏布石古蹟」。右轉叉路,進入蓬萊寮。踏布石的位置應該在「中按橋」旁的「慈父亭」附近,在附近尋找,不見踏布石的蹤影,反而無意間發現了一座古橋橋墩。

這座橋在「中按橋」更下游處,水泥橋身無特殊之處,但橋墩則明顯是日據時代的石砌舊橋,走過橋,發現橋頭附近的馬路水泥護牆前,立著一座古碑,正是古橋的證據,可惜碑文已漫滅,無法辨讀,依稀似有「大正」的字跡,距今約90年歷史。

這座橋應是昔日小格頭與石碇之間往來的古道。在北47鄉道未闢建之前,由石碇往小格頭,經過摸乳巷、烏塗窟、蓬萊寮、半路店、崙尾寮,至小格頭,從1904年出版的《臺灣堡圖》,即可發現這條古道的路線,而「摸乳巷」的地名,亦已見諸於《臺灣堡圖》。

《臺灣堡圖》上,這附近值得注意的另一條古道是北47鄉道的支線「北47-1」,這條鄉道是昔日淡蘭古道的一段,淡蘭古道從石碇經由烏塗窟、四分仔,越嶺大格門,進入坪林鄉,至灣潭、仁里坂,而至坪林。這段淡蘭古道已被公路切割成段段續續,途中仍可看見幾座古橋、古碑及古老的土地公廟。這段古道,山界稱之為「大格門古道」。

——本文轉載自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http://www.tonyhuang.idv.tw/@


蓬萊寮古橋。


橋頭古碑。


潭腰北勢溪溪谷


潭腰-鯉魚湖


「媽祖林水位自動記錄站」附近的鯉魚湖畔。


潭腰北勢溪溪谷


鯉魚潭,潭岸如海灣。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加州新法將淘汰反式脂肪
【圖片新聞】好萊塢影星帕梅拉‧安德生感謝市議員埃維拉
市議員建議扣留違章卡車
承包商失職 消費者控訴逾4年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