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兒童應避免的十大錯誤

font print 人氣: 430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9月6日訊】(大紀元記者陳長書編譯報導)雖言天下父母心,當父母的總希望子女能得到最好的教育,然而教育子女真的並非一件輕鬆容易的事情;需要極大的耐心與愛才能培育出健康快樂的孩子;有時也會因為一些無心之過對孩子造成傷害或是難以挽回的損失。

美國教育專家克萊格(Craig Playstead)便指出現代父母在工作與家庭間疲於奔命之時常犯的十大錯誤。若是為人父母都能更細心地避免以下的錯誤,才能培育出一個樂觀而積極的孩子。現在,不妨來個自我檢測,仔細的檢視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有需要調整之處。

1.過度寵愛

小孩需要父母的陪伴勝於對物質的慾望。即使父母出於好意,但一味的物質滿足,而忽略小孩對親情的渴望,這樣的缺口會造成心靈愈來愈空虛,得不到滿足。沒有親情作後盾,將來更無法應付人生中的諸多不如意。從孩子年幼時即灌輸他們知足及感恩的人生態度,並在孩子需要溫暖與鼓勵時在旁給予鼓勵及支持,比一切物質的東西都來得重要。

2.未適時教導自律

如果平時孩子在家時未適時地教導其行為規範,那麼孩子在別人家時也會同樣的不安份。何況,在別人家裡更應注意良好的規矩,和別人應對禮儀也應該是父母不可忽視的責任。否則,會對以後和他們接觸的人造成困擾,包括親屬、教練、老師以及他們自己交往的朋友。因此從小約法三章才會養成良好的習慣。

3.未和老師保持聯繫

除了自己家裡,小孩待在學校的這段時間也在塑造將來的人格,所以父母對於班上師生的情況也應多加瞭解與關心。即使工作再忙,請假和老師見個面也是值得的。況且老師也會因你的關心而更樂於和你聯繫,一起幫助小孩在各方面的發展。

4.過度地獎勵

有針對性的鼓勵遠勝於「凡事有獎」的方式。當小孩表現亮眼時,鼓勵他再接再厲,可以幫他建立自尊。但若為一個小小的成就而開個大派對,則會扭曲他對真正成就的定義。

5.未建立孩子的責任感

做日常家事不應按件計酬。每個家庭成員都有責任全力維護居家的整潔與秩序。如果願意額外的付出可以用零用金來獎賞。並應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適量地增加家務。如此一來,不僅能減輕家長的負擔,也能藉此奠定他們日後完成大學學業與完成份內工作的能力。

6.不貫徹承諾

如果你已下了禁足令,你一定要說到做到。在生活中對小孩子做承諾和執行處罰可能有些傷神,但是建立誠信是第一位的。如果你一再的毀約,那以後你所說的孩子都不會認真的看待。當他們再也不信任父母時,那將會是一個難以處理的燙手山芋。

7.未建立良好夫妻互動模式

夫妻之間善待彼此也是善待子女的一種方式。如果夫妻任何一方總是一有爭論就大吼大叫,就等同在教你的小孩如法炮製。長期下來,也將影響到他們日後人際關係的發展與夫妻的相處模式。因為他們會很快的學會了你的錯誤示範而將你平日的諄諄教誨拋諸腦後。反之,如果父母互相敬愛,那麼子女會喜歡家的溫暖,不管外頭的世界如何,他們知道家永遠是他們最安全的避風港。

8.未設立合理的期望

小孩的天性好動,兩、三歲的女兒肯定無法如公主般端坐並陪你們外出享用一頓美好的晚餐。而那壯碩卻只愛吹單簧管的兒子也肯定無法成為你一直憧憬的足球明星。放棄自己所有不切實際的妄想,才能看見孩子快樂的成長。

9.未教導孩子「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人生觀

如果父母對待子女一直像小嬰兒一樣的照料著,那麼在他們調教下的小孩會顯得脆弱無助。長大後也就很自然的忽視了認真工作和獨立自主的價值。現代小孩茶來伸手,飯來張口,連房間都要父母幫忙整理,還不時得救急安慰他們的受傷心靈。真正愛他們就是從頭教育他們加強自我應變的能力並堅強起來。

10.未讓孩子保有自我特性

孩子終究還是孩子,不要加諸太多大人的觀點給他們。即使你原先立志要嫁給有錢人的夢碎了,也不要強制自己的女兒為你圓夢。即使穿金戴玉適合你,可不見得適合於她。這樣你可能覺得日子十分無趣。然而,子女確有保留自我茁壯的權利和前進的空間。何況,摸索著前進對他們已經很難了,更不應消耗他們的青春在取悅你的份上。讓他們找到自己適合的路,對他們才是最有利的。

由於少子化的現象日趨普遍,也造就了所謂的新一代「直升機父母」。意指過度介入,一心期望造就「完美兒童」的父母。這些父母像極了直升機,在孩子上空盤旋,無時無刻守望孩子的一舉一動。天下雜誌曾指出:這類的直升機父母無所不在、無所不管,每天在孩子上空盤旋,並介入孩子的一切,對孩子的未來可能產生一些負面的影響。

因此,教育孩子切不可急進;無論太過與不及均不是良好的教育模式。唯有理智的教育,良好的示範與溝通才能建立起與孩子溝通的最佳管道。誠如天下雜誌所言:在這關鍵時刻,父母與社會需要另一種新教養與新價值,來重新思考真正「愛孩子」的方式。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月16日在紐約大學的基梅爾活動中心(Kimmel Center)舉行了一個針對紐約移民家庭面臨的孩童教育障礙的報告會,報告主要針對多米尼克,中國,海地,韓國,俄國,孟加拉國的移民社區。本次參加會議的包括政策制定,孩童教育,移民專家,投資者等各方面的代表。
  • 美國國際青少年暴力防預中心( National Youth Violence Prevention)所提供的研究數據顯示:在美國有三成的孩子曾參與校園暴力或是曾為校園暴力所害。換言之,約有高達五佰七十萬的美國孩童面臨校園暴力的戕害。這高的嚇人的數據,另專家學者們憂心忡忡;疾呼各界正視校園暴力的問題。
  • 英國心理學家認為,語言是成年人與孩子溝通的重要途徑,父母和老師的語言內容、表達方式等,對孩子的行為甚至將來的心理發展都有很大的影響。他們經過觀察研究,總結出了會挫傷孩子積極性的話大致有六種類型:
  •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伶俐、智慧過人。專家表示:孩子的智慧與先天的基因雖然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但許多科學研究已證實:後天的培養亦是不容忽視的重要因素。

  • 我是一個兒童教育工作者,也是一個家有特殊需求兒童的母親,面對小朋友即將升小一,父母親那種既期待又害怕受傷害的忐忑心情,我也經歷過,僅以過來人的經驗提供參考。
  • 在成長到學齡的這個階段,孩子們正在培養和練習幫助新朋友、與他人相處和交友能力。還有自我調節和理解他人觀點的能力。
  • 學齡兒童往往喜歡獨立,但他們仍然需要你的愛、關注和認可。在成長和探索的過程中,孩子也需要一些限制和指導。這些限制可以幫助你的孩子感到安全,並為開始上學後的新規則、慣例和責任做好準備。
  • 我們已經知道,兒童都會努力追求優越感。父母或教育者的責任,就是將他們的努力追求導向有效、有益的面向。他必須確保,孩子的努力可以獲得心理健康與幸福,而非精神疾病、身心失調。
  • 我們知道,不勞而獲的成功多麼容易轉瞬即逝,因此訓練兒童滿懷企圖心沒有什麼好處;更重要的是訓練他具備勇氣、堅忍和自信,這樣他才能體認到失敗時永不氣餒,而且應該視「失敗為需要被解決的新問題」。
  • 我們一直在推廣學前教育課程。誠如近日《紐約時報》一篇文章指出,學前班遠遠供過於求,還提到「幼兒教育提倡者說,如果家長知道學前教育的好處,可能會有更多的家庭報名參加。」然而這些所謂的好處往往難以實現。從各種學術研究得知,上學前班的孩子在以後的人生中可能遭遇困難,在行為和學業上落後於沒有上過學前班的同儕,而且在學涯後期被留級的可能性增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