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中研院士徐遐生 獲邵逸夫天文學獎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8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湯佳玲/專訪

諾貝爾獎得獎名單逐一揭曉之際,素有「東方諾貝爾獎」之稱的「邵逸夫獎」昨晚亦舉行頒獎典禮,獲得一百萬美元獎金的天文學獎得主徐遐生表示,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華人獲得諾貝爾獎肯定。

感謝恩師林家翹教授

徐遐生與父親徐賢修都是中研院院士,先後擔任過清華大學校長。徐遐生院士認為能獲得邵逸夫天文學獎主因,應在於他提出恆星與行星如何產生的系統理論模型,但得獎不是他一人的貢獻,特別感謝恩師林家翹教授的帶領。

徐遐生說,天文最大的特色就在於它充滿吸引力,因為「天文有故事」。他說,人類最古老的故事都是從天文來的,宇宙、行星如何產生?宇宙中的電子、物質如氫、氮等,是從哪裡來的?宇宙中為什麼會有地球?地球為什麼會出現生物及人類?「這些都是天文的故事」。他自豪的是,有一年在美國柏克萊大學教天文課時,有一位原本想學物理的學生跑過來告訴他,如果沒上過他的課,會以為物理最迷人,如今則是要改學天文。徐遐生已經著手寫一本名為「天文故事」的書籍,希望能夠吸引更多年輕人愛上天文。

徐遐生對於台灣科學教育經費的分配有不同概念,他指出,美國教育經費是「大家有一樣的機會」去爭取國家經費贊助計畫,講究立足點平等;台灣卻是「大家有一樣的結果」的齊頭式平等,這是很不同的系統邏輯。台灣各學校除了發展獨立的研究計畫外,更需要跨校際合作,培養專家,發展出重大計畫,這都需要國家更多贊助。

期許學子挑難的去創新

徐遐生期許台灣學子增強英語能力,日後在國際上才能更具競爭力,他也建議青年學子了解自己的優缺點,「想辦法去做難的東西」,跟著專家學,「反正大家都不懂,反而可能就會有創新的發現」,這並不是說簡單的就不必做了,而是「一定要有些地方追過別人」。

評論